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42
NO.142
可鱼朝恩却坚决不同意。
李光弼只能仰天长叹。
他其实根本就不怵史思明,问题是现在根本轮不到他作主啊!
他就是再着急,也只能干着急;他就是再费心机,也只是白费心机!
就这样,在鱼朝恩的阻挠下,唐军没有分兵去对付史思明,而是一直围住邺郡,日夜猛攻。
但由于邺郡城防坚固,且城中尚有崔乾祐、安太清、田承嗣、薛嵩等一批叛军悍将,加上唐军缺少统一指挥,进攻杂乱无章,无法形成合力,因此他们的攻势虽猛,却总是得势不得分——不仅收效甚微,还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之前在收复两京时曾屡建奇功的猛将李嗣业就在攻城时为流矢所中,不幸牺牲!
好在郭子仪还是有一手的。
见强攻连连受挫,他决定改用水攻。
当年二月,他命部队在邺郡以北的漳河上一下子筑起两道堤坝,又挖了三道壕沟,将汹涌的漳河水灌进了邺郡城内。
城内一下子变成了一片汪洋,叛军只能在高处搭棚居住,苦不堪言,更严重的是,他们的粮草也濒临断绝,只能靠吃老鼠等乱七八糟的食物勉强维持生命。
显然,安庆绪已经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了。
眼见胜利在望,唐军开始像足球比赛到了最后三分钟时的领先一方那样懈怠起来,就等着终场哨声的吹响。
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之前一直在旁边当观众的史思明此时却突然冲进了场内,彻底打乱了他们的节奏!
二月底,史思明亲率大军从魏州出发,进至距邺郡五十里处扎营,随后马上传令各部队竖起三百面战鼓,日夜击打,以壮声势,同时又命每营挑选五百精锐骑兵,轮流出动,不停地对邺郡城外的唐军进行骚扰,唐军一旦发起反击,他们就马上退回本营;唐军若是没有防备,他们就趁机偷袭……
有的唐军去砍柴,半路被人戳了刀子;有的唐军去打水,半路被人抹了脖子;有的唐军去野外方便,半路被人割了命根子……
唐军士兵被这些神出鬼没的叛军突击队搞得人心惶惶,每天晚上都要做两百多个噩梦。
除此以外,史思明还把毒手伸向了唐军的粮道。
唐军由于人数众多,粮草需求非常大,当时这些粮食大都是由江淮或山西一带长途运送过来的,每天车船不断。
史思明让自己的部下伪装成唐军的督粮官,四处拦截唐军运粮的车船,随后严厉斥责他们速度迟缓,还动辄将负责押运的唐军官兵和民夫随意砍杀,搞得那些民夫人人自危,纷纷逃散。
而唐军对此却毫无办法——这些叛军士兵都穿着唐军的服装,而唐军是由九个节度使的部队组成的,番号混杂,军服不一,互相之间完全不熟悉,又没有人统一调度,谁能分辨得出来呢?
如此一来,唐军的粮食供应很快就出了问题。
将士们开始吃不饱饭,士气日益低落,怨气日渐增大,有人甚至产生了逃回本镇的念头。
也许有这种想法的一开始只是个别人,但正如“一张本来什么都没有的桌子上只要有人开始放了一两件东西,那么很快就会摆满东西”一样,很快就有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同样的想法。
这一切,史思明都看在了眼里。
他觉得决战的时机差不多了。
三月初六,他率军进抵邺郡城下。
唐军二十万步骑(《通鉴》上说是六十万,但个人感觉似乎不太可信)悉数出动,在洹河(今安阳河)北岸列阵迎敌。
而史思明却仅带着五万精锐骑兵出战。
见对方人数不多,唐军以为只是叛军的侧翼游军,没有太在意,还在眼巴巴地寻找叛军的主力,没想到就在此时,史思明却出人意料地率部发起了冲锋。
唐军只好仓促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