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6杜甫七言歌行《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读记

杜甫七古《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读记

(小河西)

由“时危惨澹”、“玄都道士”等,推测此诗作于天宝十四载(755)冬安史之乱爆发前后。诗中“虬龙”或类《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中的“长黄虬”。尊师:道士尊称。李尊师,名不详。障子:幛子。上有文字或图画的绸布,常带卷轴。【《山家夏日》(唐-王绩):“障子游仙画,屏风章草书。”】

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杜甫)

老夫清晨梳白头,玄都道士来相访。握发呼儿延入户,手提新画青松障。

障子松林静杳冥,凭轩忽若无丹青。阴崖却承霜雪干,偃盖反走虬龙形。

玄都:最早为国名。《逸周书-史记》:“昔者玄都贤鬼道,废人事天,谋臣不用,龟策是从,神巫用国,哲士在外,玄都以亡。”后来道教借以指神仙居处。《海内十洲记-玄洲》:“上有大玄都,仙伯真公所治。”再后来有了玄都坛。《类编长安志》卷5(元-骆天骧):“玄都坛。新说曰在终南山,汉武帝筑。《三秦记》:长安城南有谷通梁、汉者,号子午谷。入谷五里,有玄都坛。天宝年,元逸人,隐道士也,有神仙术。”此玄都坛现有遗迹。再后来又有了玄都观。《长安志》(宋-宋敏求):“隋开皇二年,自长安故城徙通道观于此,改名玄都观。”这是个游人观赏桃花胜地。刘禹锡在这儿写下“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的佳句。

握发:握着头发。典“握发吐脯”。《史记-周世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送任先生任唐山丞》(唐-钱起):“上公频握发,才子共垂帷。”

杳冥:天空;渺茫貌;神秘莫测貌。《对楚王问》(宋玉):“凤凰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翱翔乎杳冥之上。”《行经太华》(隋-孔德绍):“寥廓风尘远,杳冥川谷深。”《赠饶州韦之晋别驾》(唐-朱湾):“天道不可问,问天天杳冥。”

丹青:丹砂和青雘(huò);画像或图画。《汉书-苏武传》:“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杜甫):“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阴崖:背阳的山崖。《蕙咏》(汉-繁钦):“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植根阴崖侧,夙夜惧危颓。”《玄都坛歌寄元逸人》(杜甫):“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

偃盖:车蓬;伞盖;喻圆形覆罩之物。《抱朴子-仙药》(晋-葛洪):“五德芝,状似楼殿,茎方,其叶五色各具而不杂,上如偃盖,中常有甘露,紫气起数尺矣。”《赋得题新云》(梁-张正见):“西北春云起,遥临偃盖松。”

虬龙:角龙;喻盘屈的树枝。《天问》(屈原):“焉有虬龙,负熊以游?”《赠宣城赵太守悦》(李白):“错落千丈松,虬龙盘古根。”

大意:早上老夫俺正梳白头,玄都坛道士来相访。俺握着头发叫儿先让客人进门。客人手里提着一个新画的青松幛。(杜甫前几年写过《玄都坛歌寄元逸人》。当然,玄都道士不一定来自玄都坛。)障子上的松林寂静而神秘,挂在阑干上忽觉不是图画是真景。背阳山崖承托满是霜雪枝干。伞盖似的松树盘绕而上如虬龙之形。

老夫平生好奇古,对此兴与精灵聚。已知仙客意相亲,更觉良工心独苦。

松下丈人巾屦同,偶坐似是商山翁。怅望聊歌紫芝曲,时危惨澹来悲风。

奇古:奇特古朴。《新唐书-文艺传下-李商隐》:“商隐初为文,瑰迈奇古。”

兴与:《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李白):“千峰照积雪,万壑尽啼猿。兴与谢公合,文因周子论。”《曲江》(唐-郑谷):“何人赏秋景,兴与此时同。”

精灵:精灵之气;灵魂;神仙或精怪。《齐武帝谥议》(梁-沈约):“含精灵于五纬,驾贞明于三象。”《同观陈十六史兴碑》(唐-高适):“此地多精灵,有时生才杰。”

良工:技艺高超者。《尸子-分》:“良工之马易御也,圣王之民易治也。”《浮槎》(唐-骆宾王):“仙客终难托,良工岂易逢。”

丈人:对老人的尊称。

巾屦(jù):头巾和鞋子。《题竹轩》(宋-张九成):“月出窗扉静,风来巾屦凉。”

偶坐:对坐;同坐。《夏夜呈从兄……》(南朝宋-颜延之):“独静阙偶坐,临堂对星分。”《题袁氏别业》(唐-贺知章):“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紫芝:典“商山紫芝”。《高士传》(汉-皇甫谧):“四皓者,皆河内轵(zhǐ)人也,或在汲。一曰东园公,二曰甪(lù)里先生,三曰绮里季,四曰夏黄公,皆修道洁己,非义不动。秦始皇时,见秦政虐,乃退入蓝田山,而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yè)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不如贫贱之肆志。’乃共入商洛,隐地肺山,以待天下定。及秦败,汉高闻而征之,不至。深自匿终南山,不能屈己。”(轵:轵县,属河内郡。治今济源轵城。汲:汲县。属河内郡。治今卫辉汲城。)

惨澹:同“惨淡”、“黪淡”。昏暗;悲惨。《阙题》(唐-王维):“相看不忍发,惨淡暮潮平。”《边上》(唐-张泌):“山河惨澹关城闭,人物萧条市井空。”

大意:老夫俺平生特好奇与古,对此画中精灵感兴趣。俺知尊师的用意是示亲近,觉得画师用心更良苦。松树下同坐的老人头巾鞋子都一样,好像是汉朝商山翁。他们惆怅地望着聊且唱着紫芝歌,时局艰危愁云惨淡吹来悲风。

诗意串述:这首诗分四层,每层四句。首层说明缘由。“清晨梳白头”时,来了一位“玄都道士”。急忙叫孩子迎客。道士提着一副青松障子。第二层写嶂上图画。障子上的松林初看寂静、暗淡、神秘,挂在阑干上才发现十分逼真。松树矗立在阴崖上,枝上挂满霜雪,树盖向上攀援像一条虬龙。杜甫的想象力确实不凡。他从画中的树盖的形状,想到了“虬龙”。第三层写“虬龙”。老夫向来好奇,看到画中有如此“精灵”,便来了兴致。由此俺知道了道士用意,更觉得画工用心良苦。道士用意是啥呢?末层给出答案。你看松树下,几个穿戴一样的老人相对而坐,像商山四皓在这儿“聊歌紫芝曲”。俺明白了。道士这幅画是想告诉俺:现在“虬龙”攀爬,“时危惨澹”,悲风凄厉,该学学这四个松下老人唱紫芝曲了。读到这儿,俺想起了杜甫天宝十四载十月写的古诗《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其中有“坡陀金虾蟆,出见盖有由。至尊顾之笑,王母不肯收。复归虚无底,化作长黄虬。”“金虾蟆”化成的“长黄虬”不就是本诗中的“虬龙”吗?玄宗道士的这幅幛子真是用心良苦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