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日到降日,从英雄到败类,马占山的正面形象是如何崩塌的

1931年10月16日江桥抗战,被誉为“九一八”事变之后“第一次有组织、有部署、大规模抗击日本侵略”的战斗,作为领导者马占山被塑造成一位具有“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和“坚韧不拔的大无畏品质”的抗日民族英雄形象。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为“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任由日军轻易占领吉林、奉天两省,东北守军仅剩驻守锦州的张作相部与驻守黑龙江省的马占山部。面对日军进攻,马占山固守江桥一线与日军展开激战,史称“江桥抗战”。由于孤军奋战,马占山军在战场失利后援无望的情况下,一面抵御日军的“诱降”,一面转至拜泉、海伦一带继续坚持抗日。

全国对于马占山部在“江桥抗战”中的英勇表现普遍持赞誉态度,原因是:

其一,对国府来说,在面临侵略、民族忧患之际,在最初“对日不抵抗政策”遭到严重失败、诉诸国联又无结果、全国各界抗战呼声日益高涨的背景下,又提出“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对日原则。因此,对马占山的抗日行为进行积极宣传,彰显国民政府对抗日的支持与决心。

其二,对社会来说,无论在战场上成败与否,马占山在民众心中均是一位勇于抗日、精忠报国的爱国将领形象。不仅能够缓解来自各界对于“不抵抗政策”的指责,还可以借助对马占山的声援和支持来凝聚民心。

其三,对民众来说,对马占山英勇抗日的大力声援和支持,成为全国民众表达抵抗日本侵略决心、表达爱国热情的心理宣泄途径。

在江桥抗战失败后,马占山率部退至海伦,而日军则加紧了对马占山的诱降工作。从日本方面来看,马占山有很多“亲日”的可能,例如马占山本人参加过日俄战争,其女马淑琴当时正留学日本,甚至认为马占山本人的抗日情绪并不强烈等。马占山身边也被日本安插了多位劝降人员,例如黑龙江省当地劣绅赵仲仁、哈尔滨义祥火磨经理韩云玠等人,虽然马占山身边的参谋谢珂多次“向马建议远离此辈”,但马占山却始终以“赵仲仁胆小怕事,韩是买卖人,无关轻重”来答复。

1931年12月7日,日本关东军参谋长坂垣征四郎、特务部长驹井德三带领记者团前往海伦与马占山公开会面,并进行了约两个小时的密谈。随后,马占山接受记者团采访并声称“对日军没有敌意”,12月11日马占山与担任时任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的张景惠会面并进行密谈。最终1932年马占山出席了伪“满洲国”成立大典并就任伪“满洲国”军政部总长、伪黑龙江省长,马占山公开“降日”的事实便已经尘埃落定。这一消息传出之后,社会各界一片哗然,其抗日民族英雄的形象迅速坍塌,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与战胜日本之信心均遭重创,抗日力量也遭受到重大损失。

其实,对于马占山来说,面对艰难的局势,如何保全个人手下的军队有生力量成为他首先考量的要素。

自到海伦以来,鉴于国际形势与国内情形,内心矛盾很多,主要是想名利双保。他虽然加强扩军,只是为了挟此以自重,而抗日情绪则逐渐消沉下去。长期担任马占山参谋的谢珂,就敏锐地察觉到了马占山的心理变化。谢珂多次劝阻马占山慎重:“主席的名誉是将士拥护出来的,中外皆知,如对日屈服,使援助我们的人将大失所望。现在我们遇有何种困难,或走到任何地方,也有人帮助接济,大家全不愿对日投降,请好好地考虑考虑”。随着日本持续增兵以及上海“一·二八事变”的形势变化,马占山最终决定以投降来博取一线生机“我看不行了,非想法子,不缓和一下全军有覆灭可能,我决心假投降,同小鬼子较一较智能”。

抗日民族英雄的形象一旦破灭,则意味着寄托于该形象之上的信心与决心遭到了破坏,宛如“破镜难以重圆”,再想恢复形象则难上加难。因此,尽管马占山随后发布了反正通电,但仍有相当多的声音质疑或谴责马占山“居心叵测”。而且,马占山“降日”之际正值“一·二八事变”爆发,作为抗日民族英雄的马占山转而投降日本,这极大地影响了还在战场上坚持抵抗日军进攻的将士们的士气。

1932年2月9日,马占山在会见多门二郎之后召集手下军官开会说,“我们抗日的初心是不改变的,现在与日本讲和,不过是为了缓和目前紧张形势的一种临时办法,借此争取时间,整理部队,为继续抗战作好准备,我们不可因此松懈下去。你们回队后,要加强训练,向士兵讲解抗日的意义。至于外交方面,由我完全应付,你们不必挂虑。”这一言论导致马占山身边的亲信也对马占山的投降真假产生分歧。但是,在马占山决心继续抗日之后的通电中也表达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前有强敌进逼,后无要隘可守,内而械寙弹缺,外而孤悬援绝……若驱一军忠心,以与强寇锐利无情之炮火相搏,结果徒供一时之牺牲,快敌人之心,则恢复之机益将绝望。反复思维,欲解决目前难关,惟有相机应付,一方面休养士卒保全实力,一方面为窥察日人组织伪政府真相,以国际调查团行将东来之际,此四十余日奔走哈辽吉长之间,日人鬼蜮伎俩窥察甚明,即伪执政溥仪亦处于强权压力之下,身处樊笼自由尽失,急求脱离而不得,吾将日人种种阴谋披露于世界,以求公正裁判……”对于求得全国人民的谅解,他也是颇为在意的。在投降后的某一天,马占山将自己的结拜大哥张殿九叫来向其哭诉自己投降之后的委屈,言语之中无人可以理解其用心良苦之意。重新组合之后的部队中,原属于马占山部的士兵只占少部分,他再度抗日时所能统率的武装力量,只剩下他自兼旅长的步兵第三旅、吴松林旅扩编的邓文、才鸿猷、邰斌山等部,徐子鹤的山林队和收编的胡匪李海青等部,其余黑龙江省部队都不再听他指挥。

马占山出身绿林,行事不拘小节,所使用的手段也多以实用为主,因而“诈降”对他来说本来就是一个应对日本压力的合理手段。但是,由于社会舆论对马占山抗日的大力宣传,马占山已经不仅代表着个人,更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抗日民族英雄。从这一角度来说,民族英雄可以战死,但是不能投降。因而,马占山的选择直接导致了“抗日民族英雄”形象的坍塌。

对于日本侵略者来说,不论马占山是否真的投降,都要通过社会舆论大肆渲染,从而达到进一步打击中国抗日精神、抗日信心之目的。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方的报刊传媒就开始虚假报道中国抗日军民的消息,以期达到泯灭中国抵抗的士气之目的。日本操纵的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方面将几位投降的汉奸头目誉为“开国四元勋”,刊登在教科书首页向全东北青少年儿童进行推广宣传。

(0)

相关推荐

  • 走为上计

    对于马占山来说,他的这支部队如果能活下去,他就还有机会,张学良放弃了他,但日本人从未放弃他.被誉为汉奸之父的板垣亲自过江拜会马占山.请马占山继续担任黑龙江省长.而此时,驻防哈尔滨的冯占海部.依兰镇守使 ...

  • 打响抗日第一枪的英雄马占山,后来为何投靠日本人,出任伪职

    可能很多人都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是不是整个东北就都沦陷了呢?非也.九·一八事变爆发,因为张学良的不抵抗,致使日军兵不血刃占领了辽宁和吉林两个省. 至少,热河和黑龙江还在.日军马不停蹄 ...

  • 日军欢庆击毙马占山闹乌龙 义子韩家麟以死掩护 忠肝义胆震山河

    1932年7月底,日本各大报纸纷纷在显要位置刊登了这张照片,照片的注释就是"关东军击毙马占山的现场",日本对"击毙马占山"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并还将现场搜集到了 ...

  • 于学忠天津保护马占山

    马占山曾任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黑河警备司令等职."九·一八"事变时,张学良电令马任黑龙江省代主席兼军事总指挥.马占山当即发表了"倘有侵犯我疆土,及扰乱治安者决以全力铲除之 ...

  • 学者论江桥抗战:九•一八后痛击日军的第一枪

    江桥抗战 1931年11月,中国抗日爱国将领马占山将军激于民族大义,率领爱国军民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嫩江江桥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拼杀,史称"江桥抗战". 江桥一战打响了九·一八事变之 ...

  • 土匪出身却坚决抗日,打响抗日第一枪,死后主席亲自为其扶灵

    2020-11-04 15:17大图模式引言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也诞生了数以百万计的伪军.汉奸.卖国贼.英雄可敬.汉奸可恨,这是共识,我们痛恨汉奸,更应牢记英 ...

  • 苏炳文的抉择

    日本战车的轰鸣声离呼伦贝尔越来越近了,哈满护路司令苏炳文必须改变以往对日的暧昧态度,因为日军对他已越来越不放心了.苏炳文所踞守的是东北最后一块尚未沦陷土地,在这之前,马占山的部队已被打散了,李杜.冯占 ...

  • 他才是抗日牺牲的第一位将军,身中十多枪

    1932年8月,日本关东军在东京举办了一次盛大的展览会,竟然展出了中国的抗日英雄马占山的头颅,令人发指! 不过,就在这次展览会开过不久,抗日英雄马占山又重新出现在了战场上,而且抗击日寇更加勇猛,把日本 ...

  • 《抗日先烈永驻我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抗日英雄马占山的事迹,能说出故事的梗概. 2.学生谈谈对马占山印象深刻的细节描写,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揣摩字里行间表达的对马占山大无畏革命精神的歌颂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 ...

  • 【鹰眼头条】老戏骨扛起抗战大旗、严谨态度还原真实战役 《决战江桥》今夜开播

    今晚,抗战历史剧<决战江桥>打响卫视主旋律题材第一枪,强势登陆天津卫视.黑龙江卫视黄金档.该剧讲述的是"九一八"事变之后,著名抗日将领马占山(李幼斌 饰)在齐齐哈尔就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