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式谈话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郭先锋
在班级管理中,学生的违纪现象是比较常见的。一般情况下,老师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情节比较严重的,班主任老师向学校汇报,学校通过对严重违纪的学生实施纪律处分来达到教育学生,维护校纪的目的。在处分的实施过程中突出处分的教育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诱导式谈话是突出处分的教育功能的基本途径。那么,如何才能通过诱导式谈话突出处分的教育功能呢?下面我就自己多年的经验谈一下诱导式谈话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一、做好诱导式谈话的准备工作
1、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处分的实施者一般是学校德育处的老师。在让学生到德育处之前,施教者需要先在学生的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他的同学中了解一些他在学校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情况,包括个人表现,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特别不能忽视问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能够让施教者在进行诱导式谈话的时候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唤醒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
2、迅速稳定学生的情绪,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感。
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被老师带到德育处的时候,他们往往能够本能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紧张、焦虑、敌对的情绪最为普遍。作为德育处的老师要以最快的速度消除学生的紧张、焦虑或者对立的情绪,让学生对自己建立起一种信任感和亲切感,这样才能够对学生有效地进行教育。例如;我班的刘兵同学,一见到老师批评,口就结巴,说不出话来。那么怎样稳定学生的情绪呢?我认为只要我们抱着宽容的心态,展现一张慈祥的面容,投去一缕关爱的目光,送上一杯开水、一把椅子、一只取暖器,那么在没有任何话语的情况下,只需要短短的一两分钟,就已经营造出了民主、和谐的谈话氛围,学生的紧张、焦虑、敌对的情绪就会得到有效的缓解。
二、循序渐进地进行诱导式谈话
学生的情绪稳定了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进行诱导式谈话了,诱导式谈话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第一个阶段:调查分析,澄清事实的谈话。这个阶段的谈话是施教者通过与当事学生和知情人的谈话,全面细致地调查,分析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关键环节,最后澄清事实。如果施教者草率行事,忽视了学生的错误会助长学生逃避责任的侥幸心理,如果无中生有地把错误强加给学生则会激发学生的对立情绪。因此,这一个阶段的谈话效果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过程的成败。施教者只有耐心细致地进行谈话,冷静客观地进行分析才能让事实得以澄清。
第二个阶段:明确责任,提高认识的谈话。这个阶段的谈话是与学生讨论自己在整个违纪事件中的思想、语言、行为问题,以及整个事件对自己,对他人,对学校的不良后果,是事件的引发者,组织策划者,参与实施者,还是助长气焰者。同时诱导学生思考如何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与老师、同学相处,如何宽容他人的过错,如何解决与他人的矛盾等等。通过这一阶段的谈话要教会学生懂得一些道理,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这一阶段的谈话要求施教者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深入浅出地讲明一些道理,切忌脱离实情,空洞说教。
第三个阶段:落实责任的谈话。这个阶段的谈话是根据整个事件的情节轻重,以及学生本人在其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依据《学生纪律条例》,对学生做出处理意见的谈话。在这个阶段中,受到处分的同学最容易提到的问题就是“既然我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愿意积极地改正自己的错误,为什么还要对我进行处分呢?”面对这个问题施教者要耐心细致地把处分的目的给学生解释清楚,让学生勇敢地面对现实,为自己的严重违纪行为主动地承担责任。
经过以上三个阶段的谈话以后,处分的惩戒功能和教育功能都得到了一定的体现。
第四个阶段:调节心理的谈话。已经知道将受到学校纪律处分的多数学生都能感受到处分带给自己的压力,情绪都比较低落。调节心理的谈话阶段是缓解被处分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将处分的惩戒功能带来的压力转化为自我教育的动力的必须阶段,是突出处分的教育功能的重要措施。在这个阶段中,施教者应主动诱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学校给予处分的感受和想法,对老师有什么要求等等。受到诱导的学生常常会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接受了处分之后怎样去面对家长和同学。”“是否可以不通知家长。”“是否可以不在全校师生集会宣布处分。”“是否可以提前取消处分。”“接受了处分是否会影响升学,参军等。”对于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施教者都必须耐心地解释清楚,对于一些合理的要求尽量给与满足。最后要对学生提出一些殷切地希望。通过这一阶段的谈话要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被尊重,被信任,被关爱的感觉,为学生重新找回失落的自信心,唤醒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处分,改正错误。
另外,在进行诱导式谈话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谈话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
以上四个阶段的谈话一般是按照顺序进行的,体现了教育过程的循序渐进。或许这五个阶段的谈话不能一气呵成,但是要尽量保证其连续性,以免影响教育效果。
不同学生所发生的违纪行为不同,同时每个学生的性格、心里承受能力、表现出来的情绪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谈话过程中应注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2、谈话过程中要体谅学生心情,尊重学生意见,贯穿人文关怀,突出表扬这一还节。
谈话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地贯穿施教者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多使用有利于情感沟通的词句,肯定值得肯定的想法和做法。比如:“我理解你当时的心情。”“我赞同你的想法”“我相信你说的这些话。”“我知道你是一个负责任的人。”“由此可以看出你是一个非常具有正义感的同学。”“你是一个珍惜同学友谊的同学。”
如果学生对其他老师、施教者本人或者学校有什么不满,施教者要详细了解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比如,对于其他老师或施教者本人有什么不妥当的言行伤害了学生,施教者首先应及时向学生赔礼道歉,请求学生的谅解,其次应承诺提醒相关老师或学校领导尽快改进工作;对于学生不清楚的问题要及时向学生给予合理的解释说明;对于学校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施教者应告知学生自己会及时向学校领导提出相关的建议。
通过我们多年地实践证明,经过以上四个阶段的谈话之后,被处分的同学就能够坦然地面对自己的错误,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学校给予的处分,以积极的态度接受老师、同学对自己的监督,以实际行动积极地改正自己的错误。可以说,这样的处分虽然给予了学生一定的压力,实现了处分的惩戒功能,但是更重要的是施教者把这种压力成功地转化为学生自我教育的动力,充分突出了处分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