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和导线测量详细操作步骤

作为测量主测,导线测量是必备技能,而且快速、准确一次性完成导线测量内外业所有工作是检验测量员能否胜任主测的考核项目之一。

工地入场前期,测量人员在从设计院交完桩后必须在机械和管理人员入场前做好工地导线加密布设和平差计算,生成平差计算报表作为开工资料附表经监理工程师审核后方可开工。

由于设计院提供的控制点距离一般较远,设计院人员都是在起终点给施工单位桩位点,遇上负责的设计院会在路上加密多给几个点,因为道路工程是一种近似的带状物,导线测量是沿着道路线型走向测量,从已知点附和到已知点,而不是从已知点又回到已知点,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附合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定义:

将设计院相邻交桩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折线,称为导线。这些点,称为导线点。导线测量就是依次测定各导线边的长度各转折角值,根据起算数据,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从而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我见过工地很多测量员导线测量直接是测量坐标的,用极坐标法直接从起点测到终点,发现坐标对不上,然后就说是设计院交桩点有问题)

附和导线:
布设在两已知点间的导线,称为附合导线。如图下图所示,导线从一高级控制点A和已知方向AB出发,经过1、2、3、4点,最后附合到另一已知高级控制点C和已知方向CD。此种布设形式,具有检核观测成果的作用,并能提高成果的精度。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量边、测角和连测。

1、选点

在设计院交完桩时根据交桩点和设计图纸中的地形图已经知道路线的大致走向,我们选点就是在这个大致走向范围内选点,选点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这些导线点可以满足施工放样需要,所以选点有几个要求:

①点位坐落处地基稳固,方便架设仪器和后期放样

②相邻两点之间通视良好,各点与前、后相邻点之间的距离尽量等长。

③尽量选取在道路施工范围外做点,因为施工范围内的点位不易保存且容易被干扰破坏,而不易被测量人员发现继续使用容易造成测量错误。(水准点被动过测量人员没有发现,导致桥梁桩桩基低一米,与路顺不上有这情况)

④导线各边的长度应大致相等,除特殊情形外,应不大于350m,也不宜小于50m。

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根据工程情况确定导线的等级,参照下图的《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参数》。

2、埋石

导线点选定后,要在每一点位上钉一木桩,其周围浇灌一圈混凝土(下图),桩顶钉一小钉,作为临时性标志,若导线点需要保存的时间较长,就要埋设混凝土桩(下图)或石桩,桩顶刻“十”字,作为永久性标志。

实际施工中,现场并不能按照规范来做,我见过很多监理单位要求不严格,施工单位基本上是用直径8个的钢筋直接打入地面,上面刻个十字丝,或者直接用木桩代替。总之把握一个原则,控制点要稳固,方便后期保存和使用。

3、导线测量(测角、测距)

说明一点,测量的是角度和距离,不是坐标,坐标都是平差计算得出的。

导线测量必备知识点:

①导线边:两个导线点的连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叫做导线边,所以导线边长是两相邻点间的水平距离。

②水平角:是指两条相邻导线边组成的夹角。

左角和右角:把观测的前进方向的左侧的角叫做左角,右侧的叫做右角,一般都测量左角。

③前方点和后方点:前方点和后方点是相对测站点的位置来定的,在相对于测站点的观测前进方向上叫前方点,反之叫后方点。

④盘左和盘右: 全站仪的盘左和盘右沿用的是老式光学经纬仪称谓。

盘——即“竖直度盘”,它是为测竖直角而设置的竖直度盘(简称竖盘),固定安置于望远镜旋转轴(横轴)的一端,其刻划中心与横轴的旋转中心重合。全站仪盘左和盘右根据的是竖盘相对观测人员所处的位置而言的,观测时当竖盘在观测人员的左侧时称为盘左,反之称为盘右。

度盘在仪器的一侧,一般通过观察可知:仪器外壳有圆盘状突起的一侧即是度盘侧.

⑤测回:盘左(正镜)观测完前方点和后方点的过程叫做上半测回,盘右(倒镜)观测完前方点和后方点的过程叫做下半测回。上半测回和下半测回都完成了就叫做一个测回。

⑥置盘:就是手动设置水平度盘的读数为某个特定值,导线观测中第一测回水平角的初始读数都可以置为0度0分0秒,后面第几个测回置盘的度数按这个公式计算:置盘读数=180°/总测回数。如2个总测回时要置盘2次,第一测回置为0,第2测回就置为90度。3个总测回时要置盘3次,第一测回置为0,第二测回置为60度,第三测回置为120度。置盘的作用是为了抵消因仪器水平度盘划分不均匀而造成的误差。

以下图中导线为例说明附和导线测量过程:

测量步骤

步骤1,在控制点B上架设全站仪,按实际情况设置气温、气压等参数,精确对中、整平,由于不测量高程所以仪高和镜高可以随意。两个棱镜分别立在测站点前、后的相邻控制点A和1上。

步骤2,盘左位照准后方点A,手动将水平角置零,并在观测记录表上记下此时水平角的读数。然后测距,可多测量几次选择稳定值,也做好记录。

步骤3,盘左位照准前方点1,这时水平角读数会发生变化,记录下这个读数。然后同前面一样的测距记录。这时上半测回就完成了。

步骤4,盘右位照准后方点A,记录水平角读数,测距并记录读数。

步骤5,盘右位照准前方点1,记录水平角读数,测距并记录读数。这样一个测回就完成了。

第二测回的操作与第一测回基本相同,只有一点不同,就是前面说的置盘的初始读数。数据记录如下

记录员应及时计算2C值、半测回角值、一测回角值、距离等数据。

计算方法:

2C值=(盘左读数加上或减去180)-盘右读数。

上、下半测回角值=后方点读数-前方点读数。

一测回角值=上、下两个半测回的平均值

距离的计算方法跟水平角相同。

第一测站观测完成后记录的内容如下图所示:

总之,仔细看看表格,按照格式将数据填写到对应的位置就行了。计算过程中如果发现2C值太大,就检查一下仪器是否精平到位。还要留心核对半测回之间、各测回之间测得的水平角、距离结果是否吻合。如果相差很大,则应该废除数据重新测量。如果相差不大就取平均值作为观测结果。为提提高计算精度,计算水平角值建设保留1位小数,距离值建议保留4位小数。

当在A点进行完一个测回时,将全站仪搬站到1点,两个棱镜分别立在测站点前、后的相邻控制点B和2上。进行同样的操作,直到测完全部的水平角为止及搬站到C点。

所有数据测量完成剩下就是内业计算了!下期讲解使用软件生成平差计算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