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不沦为讨人烦的职场中年病人?
人到中年,经验、智力和体力已经算是人生至高点。这样的人生常常在广告中被描述成美国式中产,家境丰腴,为人妇或为人夫。工作家庭两手抓,职场里披荆斩棘。但是在我们的工作环境中常常遇到各类“奇葩”,他们满口谎言,靠时间堆砌的简单工作经验来俯瞰职场青年,阿谀奉承,抢功夺食,全不在话下。我们逐一细数,分析病情之后,发现他们是依靠无穷的压榨和厚黑学将潦草的人生活得异常“丰满”。错的不止是他们,还有一再妥协的我们。
职场中年人病例简史
这些病人在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出场的,是一个台湾人,当时也就三十出头,作为我的顶头上司,她常常早上最晚一个到公司,然后开始犯焦虑症,面对客户发难和总监的问题,会组织大家开会。我姑且叫她为flora女士。
“Susan,这个问题你先说怎么解决?”
“我认为我们该分析好客户最关注的问题,然后拆分任务。”我说。
“好的,就这么做。你能达到什么效果?”
“SOV可以向前进2-3名(因为我知道当月有品牌大型活动,相比其他没有活动的品牌一定是一个冲上前的机会)”
“这么棒,好的,你把英文解决方案写出来,然后发给我。”她说。
过了大概一个小时,我把方案发给了她,然后她发给客户的同时,也抄送给了我,只字未动,包括标点。
所有的大事小情,无一例外。最后我终于忍无可忍打了IPG的投诉专线,后来我才知道,我是最后一个投诉她的人,在我之前组里十个人无一例外投诉过她。而后她被迫离职。
再后来遇到的二号病人,是一个半红半黑的“精英”。她的确是一个雷厉风行的工作狂。她的习惯是早上8:00到公司,晚上几乎不到9:00,不离开公司。曾经在pitch金融、地产类的客户的时候,花了三个月把《宏观经济》、《微观经济》自学了一通,而她本身是语言专业出身。
对她,其他同事有一个深度的总结:“她喜欢比稿,就像女人爱包包一样。被人需要,比需要别人更值得,哪怕这种被需要是免费的。”她工作上的能力的确毋庸置疑。但是作为团队的领头羊,她可能不是一个称职的好老板。
第一,她对于下属的晋升持一种回避甚至压制的态度。甚至有客户主任做了两年半,也不得升职的情况。
第二,她不辨“是非”。工作中难免会有一些能力一般却勤于溜须拍马之辈,对于这些人,她似乎却能莫名其妙在他们身上找到闪光之处,并毫不避讳地表达自己的偏好。反而,对于团队里面勤勤恳恳工作的人,却选择忽视,甚至是觉得“毫不起眼”。
第三,工作中出现任何失误,她会直接邮件给项目小组的负责人,并抄送级别更高的老板,让人颜面尽失的同时确保自己在错误中脱身。因此,她带的团队中勤恳做事、口碑良好的人基本都走了,只留下些只会表面功夫不会做事的人。自然客户也是稳定不住的了,她只能不断的比稿,对于她来说,不爱比稿也没有办法。
细数那些职场中年“病人”的丑陋嘴脸
爱开会,喜欢组织大家培训(全部免费,由组员领衔)。好为人师,时不时拉你进“小黑屋”指点江山规划未来互通信息;陷入伪中产的日常焦虑;陷入职场瓶颈,寻求精神和家庭层面的突破,常识疾走,慢跑和阅读,关心公益;花更多时间在陪伴子女身上,并喜欢引用《教父》的名言;不肯花时间在家人身上的男人不是真男人。油腻,略有秃头,带佛珠;在乎自己在年轻女孩心中的地位。冷不防会问出:“我想知道我在你们心中是什么样的领导”这种酸到后槽牙的话。总是让别人陷入不得不夸奖他的湿地沼泽,大家无奈只好违心夸赞,只为快速脱身。更喜欢讲从前的丰功伟绩,因为现实对于他来说实在是乏善可陈。
喜欢年轻同事“恰到好处”的奉承,但是请不要过得比TA好。喜欢说:“你们年轻女孩就是太单纯”,与女同事格格不入,精致到浑身上下像贴了一层保鲜膜,老黄瓜刷绿漆。日常拍照一定露出宝格丽收拾三件套,耳环项链加戒指;自以为不动声色地炫耀,在晒公司咖啡和奶茶福利的时候背景墙是LV的包或者是模糊化的英文邮件全文。人到中年还会在会上闪现泪花,并自称感性。公司谣言八卦群龙之首,最擅长笑里藏刀,不断套近乎获取信息。双标,并喜欢站在至高点俯视团队成员每天叽里呱啦自己小朋友质素多么高,人生多么充满希望,对待不同员工的道德和职能标准要求不一致。比如人美嘴甜的可以少干活儿。
职场青年如何解救自己
职场环境由企业文化决定,职场中年都曾经年轻过。他们当时也是经历过如此,最核心的原因是:历史遗留问题。上行下效,自然而然成为了一片死海。新鲜生物很难生存,新人只能靠改变自己来适应已经变成“死海”的环境。对于这类环境,忠告便是:如果企业中确实有值得你所学,所知的工作内容,那么建议出淤泥而不染,待到技能傍身和项目经验的时候再作决定,不要被一开始的环境吓到,表面的不和平,也许深挖之后就是宝藏。和玩游戏中打怪升级一个道理。
职场中年病人常对下属发难,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你的底线和原则高于一切,让自己做的事情无可挑剔,反复检查之后再发出给“生病”的老板,因为他们一般没有过多新鲜想法和策略,但是抠细节,抓bug是一等一的好手。学会拆分宏观的问题,小心在被“病人”套话的过程中牵着鼻子走。“病人”常常会问及宏观的问题,原因是他们自身也没有把问题想清楚,才会如此。当问到你头上的时候一定帮“病人”把问题理清楚,抓到最重要的问题核心,把最该做的事情做好足矣。
作者:崔书馨,著有《瑾年秀时》、《未来之夏》、《分享经济重构未来》等作品,曾担任亚马逊Kindle年度代言人,为众多品牌拍摄平面广告。
点击下列关键词 读更多精彩文章
易烊千玺 |宜家 | NFL |刘希平 |养蛙 | 品牌复刻 | 前任3 | MUJI酒店 | 无问西东 | 渣渣辉 | 生肖营销 | 肯德基 |Blue Bottle | 猪猪女孩 |跨年 | 污营销 | 日清 | 丧营销 | 脏脏包 | 差评危机公关 |电影广告 | 余文乐 |Nike | YSL |奢侈品 |黑公关 | 熊青云 | 品牌MV | 刘昊然 | 霍普金斯 | 奚梦瑶 | 正义联盟 |John Lewis | 戛纳改革 |TFBOYS王源 |乔治·路易斯 | 演员的诞生 | 妈宝男 | 户外广告 | 广告节 | 金拱门 | 酒品营销 | 撸猫 |创意中插 |微信改造 |抖音 | 中国新歌声 | 虚拟代言 | 白夜追凶 | 品牌自黑 | 羞羞铁拳 | 返乡报告 | 明星品牌 | 电线杆广告 | 魔幻的零售 | 鹿晗 | 薛之谦 | MarTech |信息流广告 | 甲方告乙方 | 保温杯 | 蟑螂咖啡 | CP营销 | 安卓营销 | 海底捞危机 | 二次元营销 | 姜思达 | 4A的忧伤 | 二十二 | 喜茶 | CMO魔咒 | 台湾广告 | 日本广告 | 亚文化 | 化妆品文案 | 物化女性 | 我的前半生 | 快闪店营销 | 星巴克的杯子 |爆款 | 李叫兽 | 马薇薇 | 李三水 | 明星丑闻 | 欢乐颂 | 罗永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