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314 灭韩——秦国统一中国的壮阔的进程就此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序幕

上回为您说到韩非一个人在秦国孤军奋战,为的就是让自己的祖国——韩国能够多活几年。
李斯首先看穿了他的阴谋,他对秦王提出了两个针对性的验证方法:第一就是把我李斯派到韩国看看韩王对我的态度;第二就是派蒙武率领东郡的兵士进驻中原地带,但是不讲清目标,让大家伙去猜我们秦国是打谁的,那时候再看看韩国的态度就知道了。很遗憾的是韩王没有配合韩非的工作,反而像给李斯灌了迷魂药一样,李斯想验证什么他就配合什么。不用说得出的结论就是:韩国不是真心做秦国小弟的,不可能真正向秦国称臣。
抵抗一个李斯,韩非已经够头疼的了,接着又跳出个姚贾带领千金出使各诸侯国,这下可把韩非给急坏了,看起来不把姚贾扳倒,自己的计划基本上就是墙上挂帘子——没门了。问题是一个人抵抗李斯已经够难了,再加上姚贾,韩非死期不远啦。
李斯和姚贾串通好了,私下里对秦王说:“韩非,那可是韩国王室的贵族,现在我大秦国吞并诸侯已成定局,而韩非的血统决定了他终究不会为我们秦国出力的,这是人之常情啊!而且以韩非的学识和才干如果不能为大王所用,一旦跑回韩国那就麻烦大了。他住在我们秦国住这么久了,又平安回去了,对我们知根知底,多少秦国的情报会随之而去,此人必成秦国后患。大王如果不信他就杀了他!”
秦王嬴政这个时候火正大呢,之前郑国渠的事儿先不说了,韩非到了我这儿来以后出了几个主意,都被李斯验证了是大忽悠。“哦,我堂堂秦王就是这么好骗的?就算韩非你是我的偶像,那也不能胡来呀!”况且李斯的观点秦王是很赞同的,因为秦国有前车之鉴,当年靠着鸡鸣狗盗逃出秦国的孟尝君那不就是这样吗?秦国不用他,结果一跑回齐国就给秦国制造了多少麻烦哪!谁敢拍胸脯保证这韩非不是另一个孟尝君。但是回头又想想,怎么说自己也是韩非的粉丝,突然之间要对自己的偶像下手——舍不得。韩非忽悠自己没错,但是站在他的观点上那是爱国,就这么杀了他恐怕天下人都要耻笑了。想来想去秦王最后决定:得了,也不杀他也不放他,把他扔到牢里去,反正眼不见心不烦。
不过秦王所不知道的是韩非入狱没多久之后,他收到了一份礼物,这份礼物是老同学李斯派人送过来的。来的人告诉韩非,这玩意儿是楚国进口的毒药,品质非常高——那是入口即化,一喝就死,保证毫无痛苦让您微笑着离开这个世界,绝对是居家旅行的必备啊。韩非一收到这份礼物就知道,而且来人还追加了一句,“韩先生千万别想着要上书秦王诉说您的苦处啊,因为我们秦国的大狱临终服务不包含写信这一项内容。”
李斯与韩非
这李斯也是够狠的,他知道自己这个老同学韩非文笔那是一般人比不上的,一旦能让他写封信告诉秦王,这事儿可能就不成了。韩非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彻底走上绝路了。唉,算了吧,喝下去吧,喝下去就没烦恼了,留在这世上活着也许只有受罪,或者是更加受罪了。这一年是公元前233年,韩非终于在某一天收下了老同学送来的礼物,仰头一饮而尽。
秦王嬴政也没有忘记韩非,思前想后总觉得把韩非投入大狱是很不妥当的一件事,不该这么折磨自己的偶像,于是派人前去赦免,但这个时候已经晚了,韩非已经仰药自杀了。这件事情令到秦王嬴政感叹良久。
回头看韩非曲折艰难的人生,真是天妒英才!身为韩国公子和韩国有割舍不断的血缘,但在那个年代他却无法为自己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才能。天生口吃难以和别人交流思想,人情世故都有障碍,没有办法用语言做自己的保护伞,甚至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能为自己要求生存的权利。遇到一个心狠手辣的同学,而这个同学恰恰是捷足先登掌握秦国大权,对自己多番打压。这,就是他的命运。
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它照的是政治以及政治人物的丑恶和肮脏。仅仅因为别人的存在威胁到自己的前途,就把和自己无怨无仇的人甚至是同窗的好友置于死地,这正好为韩非子的人性本恶的学说作了最好的注解。韩非是用自己的死殉道了他自己的学说,一代文豪、大思想家——韩非子就这样追寻茫茫东去的黄河了。
韩非虽然死了,但他的思想主宰了秦国乃至于后来的秦帝国,是秦始皇的思想导师,同时对中国未来两千多年的统治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韩非的思想成为天下的法律基础,就凭这一点他已经不朽了。韩非的著作是在他去世以后,后人编辑而成的,根据《汉书》注录的《韩子》五十五篇和《隋书》著录的二十卷,以及其他后人的编著,无论是数量还是内容都和今天的版本相符合。可见今时今日我们看到的韩非子的版本没有残缺,这也算是我们后人的一大财富了。
事实上韩非的死是一桩被冷冻的历史公案。既然称为“公案”就是因为大家都有疑点,之所以被称为“冷冻”那是因为两千多年过去了没有一个比较好的解答。到底两千多年以前的那一天是不是来自于李斯的陷害呢?这个事实是被记载在《史记》里的,但是《史记》的这种说法疑点太多了。
第一,与背景的事实相距很远。因为在当时李斯进入秦国的高层统治核心不过三、五年时间,权力是不是已经大到可以随便杀死自己老大的偶像的程度呢?也未必。因为在《史记》当中说“李斯用事”而已,也就是说当时李斯参与谋划大计或是执行某些重大事务而已,不是专权独断的。从后来历史的发展来看,李斯这个时候在秦国的根基和权力还都在成长当中,远远不能够达到秘密胁迫秦国政治要犯自杀的地步。
这第二条,当时的秦国是以残暴的法律而著称的,对任何一条犯罪的事实都不会轻易的放过。杀死自己老板的偶像那是非常严重的犯罪,过程是很难实现的,事后恐怕也难逃责任。但《史记》当中记载说,李斯非但计划得手而且事后也没被发现,也没被惩罚。这未免太过的戏说太过理想化了。
再说了这个时候的李斯已经不必担心韩非的威胁了,因为韩非已经被投入大狱了,韩国也被证明对秦国不是忠心耿耿的。换句话来说在这一场政治决斗当中,李斯和姚贾已经获得了全面的胜利,这个时候再冒天大的风险去杀死一个没有价值的韩非,那实在是有点匪夷所思,不符合一个政治人物的成熟的思想。
还有就是根据《史记》的记载,当时李斯、姚贾提出的是以“过法”来处置韩非。这“过法”是指当时秦国的一种法律的名称,拿到现在来说就是“过失罪”,这种罪是不会死的。如果李斯和姚贾真想当场弄死韩非的话,那直接用间谍罪来判死他就可以了。这不就奇怪了?一方面李斯要求用一种轻的罪名来处置韩非,另外一方面却秘密派人到监狱里逼死韩非,这对于逻辑来说显然是很混乱的。再退一万步来说,秦王后来不是后悔了吗?想派人到监狱去赦免韩非,结果一看韩非已经喝药死了。这个时候如果你是秦王你会怎么做呢?那肯定要查来源嘛,谁把药带进来的?谁给的药?这一查就知道,根本经不起推敲的。如果知道了李斯冒充自己意思去毒死自己的偶像,恐怕李斯没个车裂也要被毒死的。
从这几条来看,《史记》当中记载的这个韩非的死因是很可疑的,那事实究竟是怎样呢?已经无从考证了,我们也只能提出个人的看法而已。或许这一桩公案最大的可能是:韩非考虑事情非常周密,被派到秦国做间谍之前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事情败露以后被秦王投入大狱,韩非知道自己这一辈子也救不了韩国,自己的祖国被灭也只是时日的问题。一个爱国青年不能为自己的祖国尽力,还要在敌人的大狱里受尽屈辱,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敌人灭掉自己的祖国。韩非感到非常的羞愧、愤怒和绝望,最后用自己藏着的毒药真的自杀了。后来这个事情传入山东诸侯国,出于政治宣传需要,就演变成了李斯和姚贾联手陷害韩非的口舌故事。流传了一百多年以后到了司马迁大叔这里,他采信了这种传说,把民间故事写入了自己的《史记》。
韩非一死,秦国和韩国两国的关系就急转直下了,因为这几年秦国和韩国之间的纠缠,就是因为有一个韩非的存在。现在这个中间的缓冲地带消失了,也就意味着事情到了直接了当的最后解决阶段——该收官了。在秦国方面来说,就是确立了先灭韩国的策略,并且立刻着手军事准备。从韩国方面来说,它已经失去了一切虚于周旋的可能了,只能做最后的选择了。唉,不管韩非多么强也拧不过秦国耍流氓啊!韩国只能选择派出特使向秦国称臣,秦国是很乐于接受的,不过接受归接受,我可没说过你一投降我就不扁你啊!
韩非去世以后一年多,到了公元前231年的秋天,九月,韩国进一步妥协,主动向秦国割让了整个南阳郡。秦国实在是太看不起韩国,根本就没有派所谓的名将去接收,只是派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这个人叫内史腾。您千万别误会不是因为消化不好身体的某一个部分很疼。“内史”指的是他的官职,小的很不入流的那种官,“腾”是他的名字,按古人的命名方式就把他称为内史腾。因为这个人的官职实在是太不起眼了,所以在史料当中这个内史腾是哪一年生的、哪一年去世的、姓什么统统不详细,只知道他单名一个腾字。
不过你还真别说,也就是这么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带领着军队一路冲锋陷阵,北上攻取了韩国的首都新郑。一路畅通无阻,根本不费吹灰之力俘虏了韩国的老大——韩王安。然后以新郑为出发点迅速占领了韩国其他的全部土地城池,在这里设立了颍川郡,正式把韩国划入到秦国的版图之内。至此,韩国宣告灭亡,这一年是公元前230年。
韩国出现在春秋的末期,当时晋国还存在。晋国的大夫赵襄子、魏献子和韩宣子在公元前433年先是围剿了智伯,然后再将晋国的土地瓜分,分成了三个诸侯国。后世的史学家就将韩、魏、赵三国和秦、楚、燕、齐合称战国七雄,也把魏、赵、韩三家称为三晋之地。战国开始没多久,韩国就灭掉了郑国,把自己的国都也迁到原先郑国的地盘上了,在这里它继承了郑国的所有一切,当然也包括了被四周的诸侯围着打。
韩国也不是没有强过,韩国最牛的时期是韩昭侯在位的时候,当时他是用了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韩国在那个时候成了小康之治,这段故事以前谢涛已为您专门说过了。但这一切都无法改变韩国的命运,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实在太让人闹心了,地处中原——战争的核心位置。四周被魏国、齐国、楚国、秦国这几个大国包围着,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一蹬腿儿一伸手就会招来一顿痛扁,并且它的国土面积也是战国七雄当中最小的一个,所以它会成为秦国统一天下扫灭诸侯的首选。灭掉韩国以后秦国统一中国的壮阔的进程就此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序幕。
在这里我们还要插一句话,韩国灭亡以后,它的前相国张平有个宝贝儿子名字叫张良,带领家里的三百个仆人流落江湖,散尽家财招募和训练恐怖分子,时刻准备刺杀秦王政。后来在秦国统一天下以后,在某一次秦始皇出巡的时候,他带人扔锤子差一点砸死了秦始皇。逃跑的时候又碰到了一位高人,替这位老人家连捡三次鞋子得到了《太公兵法》,最后辅佐刘邦统一天下。刘邦的名言“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就是夸奖他的。这些都是后话,我们以后再说。
文案初校:梁秀涛
文案复校:霏翔
文案修订:榕榕树
排版发布:黎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