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语文·唐娟专栏】《美丽的颜色》教学思考

文/唐娟

刚刚过去的两周,学校开展全员磨课活动,我们备课组经过商量,决定六位老师全部上《美丽的颜色》一课,可以说是同课异构。

《美丽的颜色》隶属的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人物传记主题,这个单元还有鲁迅的《藤野先生》、朱德的《我的母亲》、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从定位上来说,前二者是精读课文,后两篇都是自读课文。我们在集备时也考虑过,作为自读课文,《美丽的颜色》的上课内容和方式是否应该另作处理?

关于设计的思考

考虑到本单元有人物传记的写作安排,而作者艾芙·居里在本文的写作中大量引用传主语言的现象,这使得文章具备了区别于前面三篇传记的一大特点,这个特点有必要带领学生领会。同时基于目前班级学生的阅读广度和理解深度尚欠佳的现状,我决定按照常规课来处理。

搜索资料,关于这篇课文的精彩案例不多,而且大多是按照常规的精读课文处理。所以也很容易地,就搜到了肖培东老师上这课的教学实录,也是按照常规精读课文处理。这坚定了我最初的想法。

肖老师曾经在深圳示范上过一节《植树的牧羊人》,我得以直观地感受他的“我只想浅浅地教语文”的语文教学理念。这篇《美丽的颜色》的教学实录同样秉承他的风格,浅浅地聊,巧巧地导,深深地入,满满地出。整堂课行云流水般,教与学全都不着痕迹,却实实在在。

最初始的环节深深地吸引了我。肖老师了解到所有学生都已经完成了自读后问学生:“猜猜看老师会问你什么问题?”这一下,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大部分涉及文本内容的问题,学生们自己就完成了解答。剩下的,就是肖老师围绕着焦点问题,带领学生深入挖掘。真是太智慧了!

我决定挪用这一招。

但岂是那么简单。看起来,让学生提出问题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你怎么能全部想到45个学生脑瓜子里会冒出怎样的泡泡?太考验老师的“存货”和反应能力了,这看似容易的一招实则险招。但我就想试试,我就想看看我的学生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来。我在心里把各种可能的问题都作了想象。当然,我也担心我的学生提不出什么问题来,害羞、怯场都可能堵住他们的表达。

由此,我决定做一份简单的学习单,预习前置,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的时间。

关于课堂的亮点

1、展示与延伸

虽是一节公开课,但我不愿意公开课打乱常规的步伐。所以,每节课前三位同学进行新闻分享这一道“例汤”照常端上。分享的三位同学:文馨宇、易梓乐、谭乐瑶也是正好轮到。巧的是,他们这一回分享的新闻分别涉及政治、科技、社会三个不同范畴,很有代表性。而且三个同学与此前上台分享相比较,进步非常明显。我临时决定放弃已经准备好的导入词,改为由他们三个人的进步切入:

课前新闻分享

“我们看到了三位同学的显著进步,一个一个小进步就汇聚成大的跨越。社会的进步也是如此,一代代科学家们的成就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程,而居里夫人是科学家中尤其璀璨的一颗明珠。”

文馨宇同学作新闻分享

2、挑战与乐趣

当我抛出“大家觉得老师会提出什么问题”这一肖培东式的问题时,举手的同学显然没有想象的多,但让我惊喜的是,李成文这位平时心思跟学习几乎绝缘的小伙子,竟然一连提出两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美丽的颜色到底有什么含义?

在文章末尾部分,作者写“他们的镭”,为什么要用“他们的”?

还有吴嘉翔同学提出的问题:既然那么苦那么累,他们为什么还要研究下去?

除了关于标题的提问,另外两个问题我还真的没有提前想到。课堂生成有挑战,也因为挑战而有趣。我的大脑快速地运转,把问题交给学生自己解决,是最好的,但显然要在进入文本之后。事实上最后,这两个问题也确实经由他们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解决了。

关于居里夫人为什么要研究下去的问题,我在课堂结束前,临时增加了一项提问:作一个假设,假设居里夫妇经历了四年艰辛甚至十年艰辛,最后没有发现镭,你觉得他们会气馁,会放弃吗?

显然是不会的。

3、聚焦与对比

本课的重心,我落在居里夫人“夫人”这一身份上。能够成为第一位获得诺奖和唯一一位获得双诺奖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有着和其他科学家相似的精神品质,但也有区别于其他科学家的作为女性的特质,而这一特质在这篇文章中是有充分的展现的。特别是关于她的为数不多的细节描写,尤其透露着她的柔情与母性。这一点,是可以大作文章的。包括可以把她与写她丈夫的极少内容进行对比,或与其他男性科学家对比,也是很明显的。

此外,我还引导学生通过与《列夫·托尔斯泰》一文的整体对比,来感受本文大量引用传主原话以使得文章更实、形象的作用。

特别值得一说的还有,我的同事彭轶老师则聚焦“英勇”这个词展开课堂学习。文中引用居里夫人的话有这样一句:“现在这个时期使我丈夫和我的共同生活中的英勇时期。”她通过溯本求源,理解“英勇”“英”和“勇”三个词的含义,层层铺开。让我深受启发。

课后,在和专家的交流中,我也更深地体会到,语文尤其教无定法。同样的一篇文章可以处理成多种课型,可以有无数种教学方式。但一定要打通文本与生活,打通篇章与学生之间的各种壁垒,找到契合点。

向着这个目标,我依然在路上。

附学习单:

附教学设计:

《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简案

唐娟 2020.12.10

【教学目标】

1、把握居里夫人提炼镭的过程,感受居里夫人的艰辛与快乐。

2、细读课文,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特点,体会其品格的魅力。

3、体会本文大量引用人物语言的作用。

【教学重点】

细读课文,分析居里夫人的作为女性科学家独有的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

品读赏析,体会文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话的作用。

【教学过程】

课前:标注段落、完成自主学习单、常规新闻分享

一、导入新课

二、预习检测

字词过关,学生接龙过关

三、初读课文,解密“美丽”

(一)根据课前对问题的思考,开展相互交流答疑。

(二)理解“美丽的颜色”

1、初步感知美丽

标题“美丽的颜色”在课文中共出现三次(展示相应段落内容),阅读课文第17-26段,明确:镭的颜色美丽。

2、体悟深层美丽

阅读课文1-16段,人格精神美丽。

为了看到这“美丽的颜色”,居里夫人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PPT)

四、品读课文,解密“女性”

1、品读人物语言描写,感受科学家的内敛、沉静和居里夫人作为女性特有的母性光辉。

2、分享颁奖辞。

五、拓展对比,品析写法

《托尔斯泰》以描写和记叙为主;本文大量引用居里夫人的原话,有何作用?

六、小结和作业

唐娟,深圳市南山区丽湖学校一级语文教师。曾获全国新课程有效教学“同课异构”教学比赛特等奖。南山区优秀党员、优秀教师、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首届“阅读点灯人”。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