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理念】改变动物行为,也能改变情绪和认知吗?

可能这个主题看起来有点抽象,我来解释一下。比如说,一只狗狗因为不适应关在笼子里而感到焦虑,它想让主人关注它并放它出去,于是它不停的吠叫。如果主人走到笼子旁,狗狗可能会停止吠叫,但主人离开后,它又开始吠叫。在这种情况下,吠叫这种行为和狗狗的焦虑情绪之间就出现了互相影响。狗狗越是起劲的吠叫,它的情绪就越亢奋,从而增强了它的焦虑情绪,而焦虑情绪的增强,又会进一步促使它用吠叫来表达和尝试解决,那这样两者就进入了死循环。

再举一个例子。一只猫咪在医院做检查,它很害怕医院的环境和医生、护士的出现,因此,在做检查的时候奋力挣扎。如果护士没能做好保定,让猫咪一次一次逃脱,猫咪很可能开始在诊室里上蹿下跳(在救助流浪猫并带去医院检查时,这种情况应该不新鲜吧),结果它越是挣扎和逃脱,就感到越害怕,越难配合治疗,而这样使治疗本身的可怕程度也在它心目中放大了十倍,下次再带它来打针就会难上加难。

那到底怎么解决这种问题呢?

不要增强动物的焦虑行为

如果狗狗因为不适应关笼子而吠叫,而主人每次听见它吠叫都去笼子旁安慰它,那这会让狗狗认为,吠叫能成功的获得主人关注,让主人过来陪伴。这样就会增强它在笼内吠叫的行为,而这种行为,就像我们前面说的,会导致它更焦虑和不适应在笼内休息。所以,在狗狗吠叫时远离它,等到它安静的时候再过去,这样狗狗会发现,吠叫并不能产生任何它想要的作用,而当它保持安静时,主人反而可能会过来,这样它就会有更多保持安静的时候,而当它越来越多保持安静时,它的情绪也就能平复,更能适应在笼内休息了。

当猫咪在医院感到害怕时,如果能做好保定,让猫咪在短时间内迅速接受诊疗,这样它感到的压力就会小很多,下一次它再来医院时,也不会把看诊这件事想象成十倍恐怖的情形,也就更能配合就诊了。

从根本上解决

动物产生情绪的原因

如果狗狗是不适应关笼子,最好的方案当然是,不要一下就把狗狗长时间关进笼子,而是先逐步做好笼内适应训练,让它能接受在笼内休息,再让它进入笼内。如果因为特殊情况不得不先把狗狗关进笼内,那就在不增强它吠叫的前提下,继续找时间做笼内适应训练,让它有更多在笼内的正面的体验,它不再焦虑后,自然也就不需要再吠叫了。

如果猫咪去医院就诊害怕,在做好保定的前提下,平时就带猫咪做外出适应,并带猫咪熟悉医院环境和医生、护士,这样到了真正做诊疗的时候,猫咪自然也就能平静对待了。

行为和情绪是互相影响的,但不能只是从表面上改变行为,还是要找出让动物产生不良情绪的根源,让它们适应这个情景,才能彻底改变行为,并让它们进入一个良性的情绪状态。如果你的狗狗只是不再吠叫,但它依然持续的感到焦虑,那它可能会把吠叫行为转换成过度啃咬自己等其他行为,这样依然是不解决问题的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