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利丨母亲的那方月季园
初夏时节,西安的大街小巷、小区院内、栅栏墙上,总能看到那一簇簇漂亮、惹人眼球的月季花,大红的、粉的、白的、黄的,那种赏心悦目尽在路人眼睛的喜悦当中。每当看到这些月季花,我就不由想起老家院子里母亲的那一小块月季园。
母亲身材不高,整洁利落,勤劳善良。她特别喜欢种些花花草草,尤其是对月季情有独钟。还记得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搬了新家,很大的院子里盖上了整整齐齐的几间砖瓦房。母亲特别要求在院子的东边留一块地方,好让她种些自己喜欢的花草。天气刚刚转暖,她便开始为那块小花园忙碌。托邻里街坊四处打听谁家有好看的月季花,母亲就去剪些枝条,拿回来一并插在园子内避风的地方。浇上水,用枝条搭上小棚子,上面覆上厚厚的塑料薄膜,用土把薄膜压得结结实实,这样就建成了一个微型的温室苗圃。母亲交代不要随便乱动,但孩子的好奇心,总驱使我们放学后趴在地下,隔着布满水蒸气的薄膜,甚至偷偷扒开薄膜的一角,看看里面的枝条是否发芽。经过那么几天的期盼和失望之后,突然有一天月季枝条就抽出了嫩芽。
天气稍微变暖后,母亲便把发芽的枝条挪出来栽上。我和哥哥,还有一帮小伙伴开始七手八脚帮忙,哥哥挖坑、我们浇水,不一会就把所有的月季枝条栽好了。看着那些小小的枝条,心里便也种植下了期盼。接下来的几天,母亲给四周编上篱笆,还安上一个漂亮的篱笆门。每天放学后,都会推开门看看月季长高了多少,叶子中间是否藏着花骨朵,这样充满等待的日子,似乎普通时光也多了一些乐趣。在母亲的精心照管下,那郁郁葱葱的月季花有得比我个头还高,四月下旬便开始陆续绽放了。
那一方月季园在母亲的伺弄下,方圆都有了一些小名气。认识不认识的,走过家门口都会循着花香进来看一看。邻居们也都常常有事无事来家里坐坐,现在想来还是那漂亮月季花的缘故吧!西邻居的大妈、东邻居的婶子、对门的嫂子 ,吃饭时间都像集合一样,端着碗来到家里,看着那一园子绽放的五颜六色花朵,岂有饭不香,心情不好之说。下雨的时候不干农活,他们就带上针线鞋底,聚在宽宽的房檐下,看着雨中鲜艳欲滴的花朵,拉着家常,雨天的日子彷佛都过得那么惬意。尤其我们这些小伙伴,放学直奔家里,搬张小桌、拉几个小凳,放在月季园旁便开始了家庭作业。偶尔写作业累了,便跑进园子里闻闻花香,偷偷摘下几朵小花,别在小伙伴的头发上、耳朵后,感觉每个小伙伴像小仙女一样那么漂亮。到了晚上,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父亲泡上一杯清茶,微风拂过,空气中偶尔的淡淡花香,似浓非浓;缓缓闭上眼,那丝丝的馨香,让劳累一天的家人顿时神清气爽。
还记得上初中时,正值月季花开灿烂时节,我邀请几个好友周末来家里欣赏母亲种的月季。她们是欣然答应,其中有个同学说家里有一台照相机,到时带去给我们拍照,大家顿时欢呼跃雀,因为在当时想拍照片都必须去照相馆的日子里,真得太幸福了!母亲在厨房忙碌着准备午饭,我们几个在园子里开心拍照,村子里的一对七十多岁的爷爷和奶奶来家里找母亲,“听说家里来了个照相的,能不能给我和老伴照个相?这辈子都没照过,也没给老伴照过,所以呀想了个心愿,等以后不在世上了,也给孩子们留个念想。”母亲说:“大爷,看你说的,让孩子们这就给你和大娘照,站在咱这月季园子里照,保准好看!”放下手中的碗筷,我们几个给爷爷奶奶指点站好,同学拿起相机,在那红花绿叶的映衬下,觉得这对布满皱纹的患难老人是那么的幸福!
那时的相机还是冲胶卷的,所以等照完后,爷爷就叮嘱记得把照片多洗几张,还把钱硬塞给我。母亲把钱塞回给爷爷,告诉他洗好一定给送家里去。几天后我把洗好的照片给爷爷奶奶送去,他们看着照片止不住地擦拭着眼睛,哆嗦的手拉着我说:“照得真好,看看这花,把你奶奶衬得怪好看的。”等到我上高中的时候就住校了,有一次回家听说爷爷和奶奶相继都去世了,中间就隔了一个礼拜。爷爷是先走的,奶奶是坐在凳子上洗衣服倒下去就走了,也没受什么罪。祭奠他们的照片,还是当时同学照的去照相馆放大的。爷爷的家人说喜欢那张照片,也是他们这辈子唯一的一次合影。
参加工作后,回去的时间越来越少。再后来父亲去世后,母亲就随我一起生活并帮忙照顾孩子。老家的月季园至此无人照管也就荒芜了。可幸的是,小区楼前恰恰有一片月季花,每当初夏来临,就开出红艳艳的花朵,虽然没有母亲在老家月季园长得那么茂盛,花色也没有那么多,花朵也没那么大,但这还是满足了母亲喜欢月季的心。
时不时下楼来坐在凉亭的石凳上看看,渐渐和楼上邻居的叔叔阿姨拉拉家常,也就认识了。每次回老家或者出差带回的特产,母亲就分别送到邻居家中去尝尝。逐渐地我这个家也感受到了邻居的热情,春天里,李阿姨回高陵带回的槐花和香椿;夏天张大爷回长安带回的辣椒西红柿;秋季李阿姨回周至带回的猕猴桃,冬季里送来的大南瓜。有时下班回家也经常尝到邻居送来自家做的美食,那种互相关爱的幸福无法比拟。
有人说月季的花语是表达爱情,但母亲的月季花语传递的就是善良之情,对身边每个人的暖暖关爱!
作 者 简 介
马利,女,陕西西安人。现在西安市机关单位工作。我一直喜欢写作,在《西安日报》、《陕西文化遗产》等媒体发表过散文。经同学介绍偶遇《行参菩提》,拜读了大家的用心体会的作品,备受鼓舞,坚持梦想,用心感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