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记忆】跑返

禅堂湖往事:跑返

文/胡桃夹子



“跑返”,一个饱含着辛酸和泪水的乱世特有词汇。

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解放前,鬼子侵略中国时期,老百姓日子是如何的苦不堪言,为了躲避鬼子的“扫荡”,常常要“跑返”。

“跑返”就是跑到一个地方躲避起来,然后等鬼子走了,就返回家里,“跑返”一词就是这么来的。

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当年鬼子势力强大,敌占区的政府机构都已迁移或撤掉,老百姓失去了靠山,就如无头的苍蝇,只能听天由命。“跑返”,其实多是闻风而逃,大多时候,都还没有看到鬼子的人影,就随着逃难的人流一起跑了。

当年“跑返”,是为了逃命。即便锅里的饭菜已熟了,只要听说鬼子来了,也会丢下手中正待盛饭的碗,转身就跑。“跑返”的人能很少能捞到带上干粮。如果巧了跑到哪个庄子有个亲戚熟人投奔,还能吃上口饭,那些没有亲戚朋友的可就苦了。这样躲一天就得饿一天。大人们还能坚持一下,特别是小孩子,一顿饭不吃就会饿得哭叫。极度的恐惧之中,还得饿着肚子,可想当年的日子是多么的恐怖和难熬。

为了生存,地还是要种的,至于能不能收获,只有听天由命。

听说有一年,正值午收季节,正在“打场(打小麦)”的乡亲们,忽然看到南边跑来黑压压一大群人,当这些人到了跟前,才听说鬼子来了,是“跑返”的。正在收麦子的人们,吓得扔下粮食和手中的农具,就跟着人群跑了。

等挨到天黑,没了枪炮声,胆大的才壮着胆子从沟底探出头来看,当确认没有鬼子,人们才陆续的回了家。等到家一看,场上已打好的小麦都被鬼子抢走了,口粮没了,剩下的只有去逃荒要饭了。

如今,亲身经历那段历史的人们已渐渐的老去或离世,但是这段历史伤痛已深深的印在了民族记忆之中。

“跑返”已成历史,但愿历史不再重演。

本文作者系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民俗学会会员,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宿州市散文家协会会员灵璧家园网一级作家,灵璧禅堂湖人氏陈长柱先生

(0)

相关推荐

  • 【灵璧故事】那些年,灵璧人跑返的日子

    跑反 文/晏金福(78岁) "鬼子来了,赶快跑哇!"我们全家正在吃晚饭,外面突然传来了吆喝声.妈妈把碗一推,拉着姐姐和我就往外跑. 一出门,就看到庄子里到处是乱窜的人群,大人喊,孩 ...

  • 【灵璧记忆】灵璧小伙伴,谁还记得“跑冻子”啊?

    冬天里的故事 跑冻子 文/胡桃夹子 "跑冻子"就是在结了冰的河面上滑冰,这是我们当年冬季里最有趣的运动之一. 每当河水开始结冰的时候,我们这些生性泼皮的"小子" ...

  • 【灵璧故事】也说“跑返”那些事儿

    也说"跑返"那些事 文/春江暮雪 今天看了陈老师(胡桃夹子)的<跑返>一文深有感触,突然想到母亲在世时,经常给我说起她小时候的事情,其中说得遍数最多的就是她小时候&qu ...

  • 浅谈“灵璧记忆”

     农村人说农村事  文/叶紫 浅谈[灵璧记忆] "记忆",顾名思义是过去式,那么"灵璧记忆"肯定要受到区域空间的限制,重点要体现灵璧的历史. 据悉,县政协下发一 ...

  • 灵璧记忆中美食:炒花子

    炒花子 文/姜德臣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自制食品中,最能追思往事的一项是炒花子.炒花子也叫炒苞米花.玉米花或者炒玉蜀黍花.所谓炒玉米花就是将晒干精选后的饱满玉米颗粒与草木灰或细沙土混合放到开口的普 ...

  • 灵璧记忆:大脚新娘之死

    邵明宣作品 大脚新娘洞房失踪 文/抱璞斋主 妇女缠足裹小脚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可那历史的沉渣还不时地在一些老人的记忆中泛起.那些耄耋之年的老妪中,偶尔还有走路扭扭捏捏的小脚者,人们把她当作村子里 ...

  • 灵璧记忆:俺奶

    奶  奶 文/王新 奶奶姓吴,没有名字,因为身体稍胖庄里上人背地里都叫她"老胖".小时候但凡遇到不认识我的人就会问"这是谁家的孩子?"旁边人会是说"老 ...

  • 灵璧记忆:听书

    听书 文/王新 "天也不早了,人也不少了","说书不说书,先作一首诗:作好了是诗,作不好是屎"."诗曰:天高云淡,望断南飞燕,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 ...

  • 灵璧记忆中的美食:掇子

    记忆中的灵璧美食 掇 (duō)子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那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一天早上,母亲把案桌子放好,搬上了和面盆.只见盆里有拳头大的一块小麦面,和半盆大蜀黍(玉米)面.她把小麦面揪成两个面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