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D优秀内镜图片展示

应聘全职及兼职编辑,发送简历至

chenlf@high-med.com

鉴别诊断组织胞浆菌感染

患者中年女性

表现:反复颈部疼痛伴发热7月,腹胀、腹泻2月

实验室:嗜酸性粒细胞、PLT、CRP、IgE增高,低蛋白血症;病原学及免疫学检查(-)

影像学:十二指肠、回盲部肠壁炎性增厚、腹腔淋巴结肿大;体表淋巴结肿大

内镜:十二指肠、小肠、结肠散发不规则溃疡

胃镜肠镜病理均可见:炎性坏死及肉芽组织

胸部CT平扫:肺部正常,双侧腋窝多发淋巴结。

腹部CT平扫 增强:回盲部肠壁可疑增厚,十二指肠水平部肠管稍肿胀;阑尾稍增粗;

腹腔及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

血常规:WBC:9.4*10^9/L;RBC:4.2*10^12/L;HB:106g/L;

PLT:434*10^9/L;嗜酸性粒细胞:8.9%;超敏CRP:29.2mg/L.

血生化:白蛋白:29g/L;ALP:343IU/L;r-GT:172U/L;尿酸:408umol/L;

凝血功能:D-Dimer:1156ug/L;

结肠镜:末端回肠、结直肠多发溃疡性质待病理:IBD?淋巴瘤?

组织学检查-免疫:六氨银染色( ),提示真菌感染诊断:组织胞浆菌感

病理报告:十二指降部:真菌感染伴炎症坏死;

(回盲瓣、末端回肠、直肠):真菌感染伴微小肉芽肿(倾向组织胞浆菌),伴炎症坏死。

抗酸染色(-)PAS染色( ),六氨银染色( )。

帽状息肉

鉴别诊断组织胞浆菌感染

临床特点:患者 吴X, 39岁男性,病程半年。反复便血伴肛门坠涨感半年。大便带血,成型便与鲜血不混,排便后仍有肛门坠涨感。

既往有便秘及脱肛病史、曾有两次直肠赘生物EMR。

实验室检查:C13呼气试验阳性。

结肠镜检查(2019年4月11日)同时部分病变EMR,送检病理。

诊断:直肠帽状息肉病。

结肠镜检查治疗前(2019-4-11)

直肠可见大小不等息肉样隆起,呈环周分布,表面附有脓白苔。

EMR标本病理HE染色:炎性息肉表面覆盖有帽状结构的脓性分泌物质

治疗:规范抗HP治疗,局部地塞米松5mg灌肠6月

预后:大便正常,便血消失。治疗后半年复查结肠镜病变较前明显改善

结肠镜检查治疗后(2019-11-04)

直肠息肉样隆起明显减少。

NK-T细胞淋巴瘤

病例简介

27岁女性,临床诊断CD(A2 L4 B1)

IFX治疗3次后复查胃肠镜均提示粘膜愈合,第5次IFX后出现口腔巨大溃疡,活检诊断(左下唇)非霍奇金淋巴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放化疗效果欠佳,并出现胃肠道多发深溃疡,活检病理均诊断NK/T细胞淋巴瘤。

追查病史,5年前患者曾查血清EBV-DNA阳性,后多次复查仅提示EBV-IgG阳性,将5年前肠镜加做免疫组化后提示EBER阳性,考虑既往存在慢性EBV肠炎,使用IFX后EBV病毒负荷增加,加速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LPD)甚至淋巴瘤( PIL )的发生。

对合并EBV感染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过程中需监测EBV,高度警惕LPD甚至PIL的发生。

克罗恩病继发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淋巴瘤.中华消化杂志. 2020,40(2): 70-73.

作者:IBD学术派   来源:IBD学术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