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需要对抗得了时代的浮躁 ——《毛白菜》第23期发刊词
那天,有人问我:为什么“四书五经”的读者,比“四大名著”的读者少之又少?这让我陷入了深思。
后来,我想清楚了,于是我想换一个问法。比如,如果问这样一个问题:社会很浮躁的当下,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文字?
很多人可能回答——经典。然而到底什么文字才称得上“经典”呢?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曾这样描述经典著作:“经典就是能在其周围造就一团批评争议的云雾的作品,然而它却能抖落其中的尘埃。”
好的文字,引得起共鸣,经得起争议,对抗得了时代的浮躁。就如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格非的《望春风》,有的文学评论家认为,它“重新站在时间一边”,以回到“过去”来看“当下”的方式创作文章,这种新手法不具普适性。但在很多读者眼中,这部作品是用知识分子的趣味去展现农业文明,显得接地气,沉稳而有温度,描绘乡土中国的活色生香和普通人的高贵品质,定格日常生活的瞬间永恒。
话虽如此说,做到却不易。回到互联网+的时代,不管你承认与否,“快餐文学”已成为当然的主流。身边有很多一直与《毛白菜》微刊相伴相随、不离不弃的朋友,私下里也少不了问我:《毛白菜》做得还可以,有特色,但为何不像其他很多公众号一样,为快速增粉,更多地迎合“快餐”的需要,多发一些更多读者喜欢的应时应景的文章,抑或鸡汤类,或者做“标题党”?其实,我也不是没想过,但我更多的考虑是: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邯郸学步,亦步亦趋,决不是出路,而文学更需要沉淀。
我喜欢一句话:虽千万人吾往矣,一约既定万山难阻。《毛白菜》虽为“微刊”,但我们却是像做大型期刊那样对待,“推陈出新,繁荣文艺”是《毛白菜》的方向,“让文学常伴人生,让阅读成为习惯!”是《毛白菜》的初心。所以,为了这样的承诺,无论如何,我们不会盲目地浮躁跟风,也不会被动地人云亦云。我知道,这样的态度,也许会被一些人不喜欢,但没关系,我们只为喜欢的人存在!
比如,这一期,《毛白菜》进入第23周,我们精心推出了几个新人的作品。其中,理工博士赵金尧的诗联词赋是首次集结成辑,跨度长达20年之久,应该说是这位文史才子的一次“文创成果展”。可我深知,一如读“四大名著”的一定会比“四书五经”的多,即使我们煞费苦心,也许很多人还是会不待见。但又有什么关系呢?毕竟,这也是一次沉淀!
本期还有作家何立伟先生关于书法家孙太平先生的书法艺术介绍的文章,不消说,这又是属于“小众”范畴了,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正如整装完毕等候检阅的三军将士,能够喊出“同志们辛苦了”这一句话的又有几人?威武整齐的军姿,难道不是通过坚持不断的“训练”才有的吗?“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书法家的成就亦然!
这一段时间,长篇连载《广州工人》(作者:作家谢友义)和《荒唐岁月》(作者:杨茗芳老师)依旧继续,但阅读点击率有点打了折扣。《毛白菜》曾经的读者也有零星地撤销了“关注”,也就是常说的“掉粉”吧,一些文章的阅读点击率不高,按照“专业术语”来讲,这也意味着“粉丝转化率”不高。作为运营方,我认为这的确需要反思。我想这与我们的做法,包括选文(坚持原创,唯质为求)、包括刊发的周期(不像很多公众号随时发布)等等,都有关。但看到还有那么多人依然在为《毛白菜》坚守,我仍认为刊发这样有质量的小说是应该的,这是我们的担当,从长远来看,也会是值得的,我相信越来越多的读者会喜欢!
互联网+让传播更方便,以及《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电视节目的火爆,作为文学不可或缺的形式之一,诗歌已经走入千家万户。但是,真正喜欢诗歌、真正能读懂诗歌的,仍在少数。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诗者,更应该“走心”。我不敢保证我们选编的原创诗作都是走心的,但我们至少是“用心”的。在我们看来,这期的两位诗人:踏浪(女)与周志斌(男)都是走心的诗人。
当然,说到走心,还不能不提本期另外两位作者:报告文学《那迎风飘舞的粉红丝带——乳腺癌患者调查手记》的作者王丽梅,就是一位非常有爱的作家;散文《你的心中住着一尾鱼》的作者曾志言,则是一位非常有爱的老师。她们都值得尊敬!
“网络无边界,文学有精神!”文学需要对抗时代的浮躁!这个任务很重,做到并不容易,但我们很欣慰地能看到很多优秀的作者仍愿意安静地笔耕,而我们自己——《毛白菜》微刊也愿意做这样一个接地气、有温度的平台,我们可以为此尽“微薄之力”!尽管有人说“情怀不能当饭吃”,但如果不为“谋稻粱”,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此足矣!
2017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