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不以片面定论本质,方能避开人心的浅薄陋习
一、
人性之中常出现的愚昧就是被表象遮掩本质,习惯性的拿事物的片面信息去判断事物的真实面目,这种陋习通常是在自己无意识之下产生的错误,然而这种“无意识”却是人性最大的浅薄。
比如在生活中,很多人会因为听到的只言片语就去定论一个人本质的好坏和对错,又比如说看见一件事情的时候,只是知道这个事情的表面,并不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就轻易的定论事物的真相。
这样种种的陋习,不仅会让自己错失了解事情本质的机会,也会因为自己的愚昧和浅薄,给身边的人带来极大的痛苦。
所以,永远不要养成被表象所束缚的习惯,不以当下的只言片语作为判断事物本质的依据。
不以自己所了解的片面信息去定论一个人本质的好与坏,这应该是一个人最起码的修养和看待事物最标准的角度。
《菜根谭》之中有一句话叫做:闻恶不可就恶,恐为谗夫泄怒;闻善不可即亲,恐引奸人进身。
听到别人有了过错之后,千万不要立马就起憎恶的心理,这恐怕是颠倒是非的小人为了宣泄心中不满而故意捏造的谣言;听到有人做了善事,也不要立刻去亲近他,因为这有可能是奸邪之徒为了亲近你,故意编造出来的谎言。
做人应该理智处事,才能避免因为一时不明智而成为被居心不良者利用的工具。
很多人在听到别人有过失的时候,立刻就会表现出憎恶的样子,甚至会把自己抬到一个道德制高点的角度同指责方一起去批判别人。
但是却忽略一个重点,很多时候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评价,通常是带着主观情绪和偏见的,这种情况下很容易脱离客观,失去理智,如果轻信了这样本身就不客观的言论,那么你得出的结论以及你本身存在的态度都是错的。
最关键的是,一个人因为浅薄与愚蠢在无意之间形成的错误,会给当事人带来甚至一生都无法释怀的伤害。
二、
唐朝有一个人叫杨再思,他是一个靠阿谀奉承起家的小人,虽然身居高位,但是一举一动,都透露着阿谀奉承的卑劣模样,更被人所耻笑,很多人都不愿意与他共处。
而杨再思为人最擅长巧言令色,阿谀奉承,皇上不喜欢的人他就想办法打击,欲除之而后快,皇上喜欢的他就想办法极力称赞。
别人问他:“你为什么这么低三下四?”
杨再思颇为严肃的说到:“仕途艰难,耿直的人往往没有好结果,如果不像我现在这样怎么能保全自己,并且经历三朝而不倒呢?”
在武则天晚年时,张昌宗当过执掌司法的官署审讯官,司刑少卿秉公断案,免除了他的职位,不久张昌宗就去武则天那告状,武则天也想为他求情,就问群臣说道:“张昌宗对国家有功吗?”
其他大臣皆无人说话,只有杨再思站出来说:“当初张昌宗练成神丹,皇上服了之后很有效,这是对国家的大功。”
武则天听了之后很高兴,而张昌宗也因为杨再思的几句话而得以恢复原职,当时其他官员都嘲笑杨再思阿谀奉承,并且从此更看不起他了。
杨再思为了高官厚禄不惜出卖人格,结果也遭到他人耻笑,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就连武则天这样聪明的人,也会被他的别有用心奉承和迷惑,更何况是智慧普通的我们呢。
所以谨记前人教诲,慎听蜜语,慎听谗言,才能防止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以避免作出悔之不及的事情。
当自身养成清明正直的个性,不轻信谗言,不轻信蜜语,不仅能够还给当事人者一个公道,而且当这种风气和价值观在世俗之间流传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最后的受益者。
大家试想一下,如果这个世界永远是奸邪小人,擅长阿谀奉承的人当道,那因此遭受痛苦的人又该有多么多少呢?而且因果是循环的,当这种价值观流传的时候,自身也会成为受害者。
所以改正这些恶习,以这种智慧而又正直的价值观为核心,才能塑造一个好的状态,这不仅是人生之德行,也是无量之功德。
文|国学书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