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器——元代青花松竹梅纹梅瓶(典型标准器资料库必备欢迎分享、关注)
国庆收假
新一周,一切如新
望大家一切安好
中国古美术
我一直在这
不离不弃
各自安好
名称:元代青花松竹梅纹梅瓶
年代:元代(公元1271——1368年)
材质:陶瓷
尺寸:高17厘米、口径5.7厘米、底径5.8厘米
发现地:1976年江西省波阳县出土
馆藏地:江西博物院
瓷瓶敞口,凸唇,短束颈,丰肩,肩以下渐收,内凹形矮圈足。青花呈色灰蓝发黑,施釉不到底,釉色青白泛灰。底部露胎有火石红。腹部上下有两道明显的接胎痕,腹部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图。“岁寒三友”是文人们常用的绘画题材,松树寓于君子镇定之态,竹子象征虚怀与率直,梅花表现坚强不屈的品德。整个画面疏密有致,构图丰满,运笔流畅,花色淡雅。此器物器形大,出土瓷,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文化内涵深厚。
知识点延伸:
元代青花
元中期,景德镇的制瓷工匠烧造成出成熟的青花瓷。
元青花瓷的制瓷原料采用了瓷土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其胎料主要有两类:一类用进口青花瓷,胎骨较白。致密坚硬,手感沉重;另一类用国产土青料,胎骨灰白,胎体手感轻。
元青花瓷造型独具特色。恢弘雄伟的大器是为了适应伊斯兰国家广大穆斯林席地而坐、一起吃饭的习惯而特别生产的大型饮食器皿。秀美灵巧的小器,则为满足东南亚人陪葬需要而制作的外销商品。为了符合元代社会生活习俗还生产了中小型器等。不论何种器型均形态优美,古朴端庄。
元青花纹饰的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纹饰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道家杂宝、云纹海水和诗文等。
元代青花缠枝牡丹凤穿花卉纹兽耳罐
元代青地白花如意花卉纹盆
文人瓷画
元代绘画在重视对古代传统的继承上,创立新意,突出表现在“文人画”的兴起。他们以山水、花鸟地、梅兰竹菊、木石等,借以发抒“性灵”或个人抱负,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对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他们标举“士气”、“逸品”,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而元代青花瓷器上的绘画同样表现出与之相应的非凡成就。其绘画追求用笔、刚柔劲健、毛涩圆厚、快慢轻重、提按顿挫的变化,更追求笔触的干、湿、浓、淡、重、焦、枯、润的韵味和笔墨、钴料在各自载体上的自然变化,真切的反映它们各自的艺术情趣。最终导致元代青花瓷绘艺术开启以后新的文人瓷绘艺术篇章。
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图又称“松竹梅图”或直接称为“三友图”,最早出现于宋代文人画中,瓷绘中最早的“岁寒三友”图则出现于元青花中。宋代磁州窑虽也有松、竹、梅三种植物表现,但是都没有以某种方式组合在一起表达特定的“岁寒三友”之意。元代文人画进入发展兴盛期,其流行程度远胜宋代,而江南地区又是元代文人画家最活跃的地带,元末四大家均活动于此,由于元代汉文人地位卑微,元青花画匠中极可能也有文人画师的存在,因此,出现文人所喜见的“岁寒三友”图也就在情在理了。
清代李鱓《三友图》
缤纷纹饰
典型元青花的装饰题材,有人物故事、动植物、几何图形等,人物故事一般以元曲为本,人物造型多为宋装,偶尔也可见元代装束的人物形象。这类题材的出现受到元代勃兴的戏剧艺术影响。元青花上的动物题材也十分丰富,龙、凤雁、马、鱼、海马、螳螂、鸳鸯、瑞兽等都可找到,包括飞禽、走兽、游鱼、鸣虫等各种动物门类,它们是中国传统装饰中的常见题材。植物是元青花装饰中最发达的部分,牡丹、莲花、栀子、菊花、蔓草、芭蕉、松、竹、梅等几乎都可以在唐宋以来的传统图案中找到渊源。元朝蒙古统治者信奉藏传佛教,器物上常见仰、覆莲瓣纹作为重要的边饰,这与佛教的传统装饰密切相关。纹饰中还有各种形态的莲花。佛教倡导“无欲无求”“远离尘垢,得法眼净”,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与佛教的理念相一致,因此莲花成为佛教的象征。
元代青花昭君出塞图盖罐
梅瓶争艳
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胫、圈足的瓷瓶,是中国古代一种比较典型的实用装饰性器物,最早可以上溯至新石器的储水陶器,后来经过不断改良,到唐宋时期发展为以装酒闻名的容器。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盛行于宋。从文献、实物和古代绘画可知,梅瓶最初为实用器,大多用于盛酒或其他液体,曾有“酒经”的名称。上海博物馆藏有两件宋代磁州窑所烧制的白地黑花梅瓶,其中一件腹部开光,书“清沽美酒”,另一件腹部开光则书写“醉乡酒海”,可见其为酒具。元代,梅瓶用作插花的花瓶。至明中晚期以后,梅瓶作为盛酒器的实用性逐渐退化,而观赏陈设的功能则突显。
宋代的梅瓶,以小口折沿、唇口、束颈的造型为主,瓶肩圆鼓,胫部急收,底足较小,多为暗圈足。而金朝、南宋梅瓶多为窄肩、瘦长的鸡腿式。相对而言,南宋梅瓶器体较小,有的带盖。
元代梅瓶继承宋代形制,只是肩部更加丰满,有的带座,有的为八棱形。有青花、青花釉里红、釉里红等釉色。
明代的梅瓶造型,比例偏低;口部圆浑厚实,无明显的线角转折;肩部向上抬起,线条饱满有力;腹部之下,呈垂直状,有的微向里收;在足部的结束部分,稍向外撇。
清代梅瓶多用于陈设,器形肥矮丰硕,最大腹径上移,腹部瘦,多有盖,形体上大下小,渐失轻盈之姿,但也有秀美之器出世。
元青白釉堆梅纹带座梅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