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美文】爷爷和他的房子

(纪实文学) 爷爷和他的房子

文/杏坛使者

爷爷走了,走时我还欠下一笔10年的房贷。他是在老屋的窗上自尽的。

爷爷是60年代初苏鲁皖地区工作交流时从睢宁过来的。那时从农校毕业没几年,单身一人,他来虞石县帮助农技的。政府安排在我太爷爷家居住,随家人吃住,政府每月补助10斤玉米,5斤白芋干,几斤粮票。他的工资才25元。由于他憨厚勤劳,太爷爷把小女儿嫁给他。因为当年睢宁县比虞石县还穷,又离家近,爷爷就同意了,那是1962年,他30岁,婚房是县农业局分配的一间25平方带偏厨房的职工宿舍。在那个极其困苦的年代,爷爷的工资就是全家救命的稻草。

在70年代扫盲工作中,政府要求有文化人利用晚上就近执教扫盲班。爷爷主动请求到祖母家乡,因为人熟,又可以照顾太爷爷太祖母,他是孝顺的女婿。那时,农村地多,向大队申请就可盖房子,这样,在太爷爷和乡邻的支持下,就在大队部旁边盖了三间带院的土墙草顶的房子,长5米,3.3米开间,留一间主屋和偏屋自用,其它两间无偿的给大队社员做扫盲班。父亲说,他就是在村民的呵护下,尝过百家饭,穿过百家衣,在小伙伴的游戏中疯大的。

按照当时政策,爷爷可以带奶奶入住小城并安排工作的。可倔强的爷爷还是把奶奶留在乡下,自己两头跑。因为生产队分点粮食,爷爷的工资也涨到35元。有这点收入,加上生产队分红,父亲的兄妹5人其乐融融。

1980年,50岁的爷爷病退了。住房也换成了两间带院的,那是按爷爷的级别调的。作为长子的父亲接了班,5年后,又娶了城里的媳妇,爷爷的房子让给了他, 90年代初全国实行房改,公房以低廉的价格连同土地使用权归父亲所有,这所房子就是我的诞生地。三个姑姑也成家立业,小叔也成年了。

爷爷用自己的积蓄,又凑点,在老屋的基础上原址翻修,把土墙换成红砖,草顶铺成瓦片,依然横梁起脊,又添了两间偏房,共用了1万多元。那时在农村就比较显眼了。甚至有人告爷爷贪污。爷爷是经济师,最高官至棉办室副主任。仅仅是抓技术,不管钱,他不抽烟,不喝酒,生活简朴,见人就笑一笑,少言寡语,他的钱硬是省下来的。

1995年,23岁的小叔大学毕业了,祖母又多病,鉴于老房狭窄破旧,年节人来人往拥挤,全家商议,向村里申请为小叔盖一处,正好那一年是全县第二次分地,机会好。爷爷考虑再三,商议让我的父亲出一半,家里拿一半,老屋作为祖上遗产兄弟俩平分,那时盖三间两层带院的平房按农村规格也就是三万左右,我父母都同意,然而我的叔叔想在外打拼,房子事就搁置了。

三年后,小叔带来一位不太难看而显得很有修养的姑娘商议婚事。大城市已出现商品房,而我们家又在城乡结合部,家里有地,小叔又决定在本城发展,借着家里自留地可以盖房。于是我的爷爷和我的父亲去村里申请。村里答复是:按政府规划,你那一带是未来开发区,不准建房,只可危房改造。父亲想,推倒老屋盖两层不行吗?托了人,花了钱,按蒋局长的妹婿话说叫潜规则。最终回复原址可以翻建。

天有不测风云,翻建的房屋盖到二层时,建设局勒令停建。爷爷一下子病倒了。而蒋局长的妹婿又上门解释。父亲很生气:“你承诺的,给你3000元,可建可不建的,给建;可快可慢的,快建。一个贫困县房价涨到七八百元每平方,比市里还贵,我们能攒几个钱?"

就在出租房里,小叔娶妻生子,熬了七年。眼看孩子要上小学了,就分期付款买了学区房,108平方花了8.64万元。当时爷爷还守望在只盖一层的翻修房里,二楼的六根露钢筋的柱子在10年里检阅着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而10年后,这个社区也没变成开发区,只是社区的围墙好漂亮——白墙黑脊,风景画,规划图异彩纷呈,和谐家庭的人物笑容可掬。

月亮走,我也走。2010年,我硕士毕业,在省城找份工作,房子也是分期付款,同样108平方,我花了86.4万元。而在那个高帅富和白富美赶时髦时代,拼爹已成时尚,“有房、有车,嫁给我吧?”成男士择偶宣言。

好事多磨。然而就在我入住后才发现,房子渗水,墙有裂痕,退房不许,维权无门。更可气的是2013年入住的房子每平方米下半年就掉了2千元,据说是地产泡沫。

春节看爷爷,爷爷已是耄耋之年,还算硬朗。吃饭时,妻子说出住房的烦恼,引得全家沉默。你张婶家二柱今年28了,提三次亲了,无房,人退亲了,急得你二婶快疯啦。乖孙子,外面闯荡太难,就回家吧,落叶归根啊。我给你们腾房子,我要找你奶奶了。“

当父亲第一时间告诉我爷爷的噩耗时,我们同业主们正和地产商对簿公堂。爷爷死时,脖子套一条绳子,另一头系在偏屋的窗棂上,爷爷歪坐在地上,脸上仿佛还能看到不舍的表情,好像有许多话等待给我诉说。

时至今日,我不知爷爷为什么离我而去,爷爷的故事,我还能从父亲那里听到多少呢?

2015年春节

(图文无关)

(0)

相关推荐

  • 徐名发:老 屋 忆 往

    老 屋 忆 往 安徽怀宁 徐名发 退休赋闲下来,常常陷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尤其是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总在我眼前浮现,但最让我惦记的还是我家的那几间老屋.老屋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它见证和留存了我童 ...

  • 【查珂原创】上坟

    作者|查珂 自从离开故乡以后,我基本上每年清明都要回乡祭祖.我们当地叫上坟.其实从永丰塬上开始就能看见巍峨的草链岭了!越走越近,直到洛源街才觉得是真正回到自己的故土了. 昔日又窄又短的街道,如今也拓宽 ...

  • 常常想起,故乡的那一座老屋

    故乡的老屋 宁朝华写于2012年秋天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是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悠扬婉转,勾起我对故乡绵延不绝的思念,而故乡的老屋,总是不时地开启我尘封的记忆,让我抖落岁月的尘埃,沉醉在纯净的往 ...

  • 黄章明:老屋

    每当幸福的童年映入脑海,一座老屋的影子便浮现在眼前,那座老屋记录着往事的沉浮与风华,沧桑与变迁:又曾几何时让人耳目一新,多么想恋老屋,老屋有一种亲切感,熟识感,淡淡的乡愁,温柔的乡情,略有糅合的乡音, ...

  • 神奇故事:祖母和老井那些事

    祖母和老井那些事 文:血草    下岭的山边,有着一间清末民初的瓦房,200百平方的样子,泥墙白灰,雕花画格的木窗,一排木头柱子就像卫兵一样在门口威严的顶着瓦檐,二侧厢房互拥着正中的厅堂,门前一片开阔 ...

  • 散文||像母亲这样的人

    像母亲这样的人 母亲之所以伟大,源于她最无私的爱. --题记 母亲给爱人的印象:不好接触,说话听不懂,生活习惯不好,口味偏咸.母亲却认为爱人过于挑剔,又不好沟通.说来说去,我觉得她们都一样的说法.在我 ...

  • 故乡琐忆:老屋的变迁

    9.老屋的变迁 我曾祖弟兄五人分家时,都只有几间茅草屋.除了我祖母在原来茅草屋的基础上改建成瓦房,其他四房中,还有一房奋斗成了地主建了瓦房,另三房将茅草屋保持到了解放,得到了贫下中农的好成分.那几房的 ...

  • 【灵璧美文】冬夜随想

    冬夜随想 文/静待花开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浅冬.静夜.一个人,煮一壶清茶,独倚西窗,放飞思绪随跳动的音符,流入一片宽阔的湖泊,水波不兴,恍惚间,似有几声鸟鸣,又似瀑布飞流直下,突然,磅礴的乐曲竟 ...

  • 【灵璧美文】残荷印象

    残荷漫步 文/静待花开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今天,又是独自一人踩着落叶,沿着残秋的痕迹,寻找着遗落在荷塘的秋天的韵味,和那些残缺的美. 漫步在曲曲折折的荷塘,忽然,一只蓝翅红腹的小鸟吸引了我.只见 ...

  • 【灵璧美文】时光之花

    时光之花  图文/徐芹 当最初的坚强.爱.温暖和道心以分子的方式,一个一个从你的肉体上剥离出去的时候,你感到过痛苦么?我站在一面饱经风霜的老墙前,内心的平静被风吹起,涌动心底的沉思. 一天几次奔赴那个 ...

  • 【灵璧美文】华丽下的隐痛

    华丽下的隐痛 文/卜献华 (网络配图) 北京的冬天来得早且突然,刚进入十一月份,本来还阳光灿烂,暖意融融,转眼间,西北风裹着寒冷嗖嗖地一吹,漫天的雪花就飘舞下来. 我从南方安徽的家出发,想往中的脚步总 ...

  • 【灵璧美文】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文/谢亮皆 很多人问我,读书有什么用呢? 很多不读书的人一样可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获得极佳的声誉,在社会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甚至他们的一生所得,可能是一些穷书生们一生所无法企及的 ...

  • 【灵璧美文】别君叹

    别君叹 文/花语蒙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当我从昼白的堂室出来的时候,冰凉的雨丝像试探的触手沁到我的脸上,我突然很想将这首歌,重新听过一遍. 是春雨啊,心底的声音 ...

  • 【灵璧美文】朴素的绽放

      朴 素 的 绽 放 (散文) 文/高西梅 杏月阳春,晨光微曦,薄雾笼罩,稍微有些寒凉的春风,携着泥土的芬芳,唤醒沉睡的草木.蛰居一冬的鸟鸣,在春意盎然的田野中雀跃婉转.中国·红杏诗社第八届&quo ...

  • 【灵璧美文】有一种鸟,它属于乡愁

    有一种鸟,属于乡愁 文/金陵 有一种鸟,属于乡愁,属于记忆,属于悠远而缓慢的时光. 你在忙碌之中慢慢回转视线投向它,会发现这种称之为鸬鹚的水鸟是如此古老.它与人相存相依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鸬鹚没有 ...

  • 【灵璧美文】镜头对准一丛草

    镜头对准一丛草 文/金陵 临近麦田的一块废地上,我蹲在那里,镜头对准一丛草. 春天的太阳起的很早,已经跃出地平线.阳光穿透浓重的雾气向我抵达. 远处的景物都隐藏在浓雾中,影影绰绰.使这个清晨看起来悠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