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湖夜话]竺伟的随笔《怡情健脑话双升》

怡情健脑话双升 

俗话说:男怕学错行,女怕嫁错郎。退休后,究竟学个什么“行当”,既能广结朋友、加深友情,又能陶冶性情、修身养性,还能锻炼脑力、预防脑痴?打双升这个“行当”不错,听我慢慢道来。
以牌为媒交朋友  
在我退休前的两三年,市老年体协应机关一些老同志要求,成立了市老年人双升委员会。一些退下来的老领导、老朋友邀请我担任该会秘书长,协助会长、副会长为牌友做好服务。想到这些老领导如此热情,自己又年轻(57岁在退休人员中算是最年轻的),便答应下来。
初进双升牌友群,我遇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有一个大院的老街坊,有一个部门工作的老同事,有工作中多次联系的老熟人,还有我的高中同学;有文友、棋友、泳友和邮友,更有我所敬仰一些市级老领导。当然,我也结识了一些新朋友,比如阳新县、大冶市、西塞山区机关和一些在企业工作的牌友。他们长期从事党政领导工作,具有较高的政治和文化素养,大家聚在一起,真可谓“谈笑有鸿儒,来往无白丁”。说实话,如果不是双升,我们即使是在路上遇见,也可能是礼节性地打打招呼而已。
牌友中的一些市级领导干部,原来是在报纸、电视、主席台上见过,在收音机里听过,但没有“零距离”接触,没有面对面说过话、肩并肩照过像,更没有同桌而坐打“双升”。开始与他们打牌,心里还有点忐忑,担心打错了牌,“害”得领导“犯错误”。可一段时间下来,我觉得发现他们挺随和,打牌时也说说笑话,“忽悠”对手,迷惑“敌人”。
大家经常一起打牌聊天,气氛十分融洽,一两场牌打下来,许多“生面孔”成了“熟面孔”,那原本就是“熟面孔”的,则变得更加亲热。特别是月赛和年赛,大家把它当成朋友间的聚会,踊跃报名,积极组队。比赛一大早,许多牌友早早赶来,当起“义工”:抬桌搬椅,摆牌烧水,不亦忙乎。以至于来得晚的牌友一“椅”难求,不能“上场”,无可奈何地当上了“旁看生”。
牌友们还建有微信群,逢年过节,相互问侯和祝福;好的文章和照片,也在群里“晒一晒”,与大家分享;就是出省或出国旅游,大家也是相邀凑在一起,带上朴克,“让双升走向世界”;寻常里,打牌差“角”,在微信群里呼一声,立马就有“哥们”冒着酷暑或寒风,穿过半个黄石城区来“救场”。大有“牌友有难,拍马相助”之举。其义令人感叹。
多年来,我每次去新加坡探亲或从新加坡回黄石,牌友们总要热热闹闹地举办一场的“牌赛”表示“饯行”或“接风”,其情之深,其意之切,今我感触良深。
玩牌学技陶性情  
常言道,“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其实牌风也如其人:性格决定了风格,修养决定了涵养。
我们这个玩双升的群体,虽大多数牌友长期在机关工作,但各有各的性格,因而形成各种牌风。一旦打起比赛来,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彭大将军的攻防有序,徐政委的儒雅稳健,陈局长的思虑严谨,黄才子的即兴发挥,卫平弟的精确计算,小芳姐的婉转细腻,杜大哥的朴质简洁,海彪兄的重炮强攻,相如君的神功天助,张院长的防守反攻……每每大赛,可谓是英雄群起,豪杰纷争,一时撩得“烽烟四起”,真应了“东风吹,战鼓擂,双升桌上谁怕谁……”莫看桌上牌友们两两撕杀得难解难分,牌赛一结束,大家相逢一笑泯“恩仇”,仍是好朋友。
我打牌愿意与不同的牌手配搭档,通过对不同牌手的性格、行事风格的了解和磨合,以使自己适应各种牌手的处事行为方式。当搭档“做庄”上手时,领会庄家意图,当好“绿叶”,反过来当自己上手时又尽力为搭档排忧解难,让搭档完成“做庄”任务。通过打牌学习他人长处,拓宽打牌技巧,陶冶自身性情。
我和多数牌友以为,老年人玩双升重在娱乐、交友、怡情、健脑;为出错一张牌埋怨指责,是小错;两人争得面红耳赤,是中错;争得血压心率陡升则是大错;除此之外,没有它错。一名高素质的牌手应具有这样品质:牌好牌差不喜悲于色,搭档的能力高低不忧患于心;与新手较量,不以欺生;与高手过招,敢于亮剑;思维慎密,果敢决断;一场比赛下来,无论输赢胜负,血压平和,心率平稳,快快乐乐。
思牌谋胜健大脑 
打牌过程,也是大脑思考分析判断过程。手里的牌,先出哪几张,再出哪几张,最后出哪张“桥牌”给搭档上手,通过搭档的赢张掂掉自己手中的输张,使整个牌局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有很强的逻辑性。既要考虑牌势“必然”,还要料到牌势“偶然”,这对大脑是很好的锻炼。
洞悉搭档意图,寻找对手破绽,拿住对手“痛脚”,审时度势,给予有效一击,打双升确实需要这种“悟性”。而这“悟性”就是在多次的打牌实战中养成的。熟能生巧,可以肯定的说:经常打双升的人,比不打双升的人,脑筋要活泼些,思维要广泛和细腻些,“悟性”来得要快些。
几年来,通过打牌,我吸取众人之长,改进自己的的思考方式,提高思维能力,获益匪浅。在打牌之余,看看书,写写随笔,几年下来竟集有十来篇。这些随笔与以往的行文风格多了一些幽默和轻松,少了一些呆板和滞重,文章段落之间的逻辑性,也显得合理自然。写的《感恩母亲湖》、《柴米油盐话当年》、《我的自行车故事》、《双升五趣》等,也得到了许多牌友、文友的认可和点赞。前年写《平生至爱“三情人”》参加全省老年人征文,竟获得一等奖。
去年和几位牌友去北欧旅游,在结束北欧某国旅行前,当地“地导”要我们每人在汽车上填写旅游服务质量问卷表。那“地导”服务也确实不错,我告诉那“地导”:车颠灯暗,人老眼花,表我就不填了,下车送你一首诗如何?“地导”将信将疑。其实,我利用下车前的一二十分钟,闭目养神,求得“灵光闪现,悟性突发”,打好腹稿。车一到宾馆,我当即拿来纸笔,当着众游客和导游,一首“打油诗”脱手而出,“地导”喜不自胜。在一旁的“全程陪同”导游羡慕不已,她悄悄拜托我给她写一首。我告诉她:写诗讲究有感而发,你做得好,让我感动,我就写得出来。在以后的几天旅行里,她对我和我们这个十人“小团体”特别关照。当然,在结束旅游的前夕,我如约送她了一首表扬诗,
种瓜既得了瓜,顺手还摘了“一篮豆”;“打草”还真撸到“肥兔子”。看来打双升对健脑、预防“老痴”确有很好的效果。打了这几年牌,我还真找着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感觉。
坐太久,说得太多,我该搁下笔,约几个“哥们”打几盘双升放松放松去,诸位参加否?

竺伟,俗名"伟哥。花甲已过,直奔古稀。祖籍浙江宁波。当过知青,做过工人。1977年有幸考入大学,而毕业后″不务正业",改行作市党政机关秘书至退休。工余饭后,偶有感悟,片纸涂鸦,权当消遣,自娱自乐。年轻时,当过多次市报(台)优秀通讯员,曾有数篇″拙作"获省市有关征文奖。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0)

相关推荐

  • 有一种爱,永如初见 (美到心醉!!)

    作者︱竺子         朗诵︱怡雨晴 视频︱国粹天地 你说 你留我 我就留下 我说,不 可微笑 泄露了 内心的秘密 你笑了 整个星空 被你笑得旋转起来 金色的星星 在紫罗兰的夜空 旋转  旋转 来 ...

  • 回家过年  竺子

    婺源 春运 最美第一村 作者:竺子 朗诵:读一无二

  • 我差一点点就遇不见你 竺子

    北极村 北极光 作者:竺子 朗诵:何琳尔

  • [磁湖夜话]竺伟的随笔《犟儿走棋记》

    犟儿走棋记  儿子一满四岁,我就买本<儿童围棋启蒙>,教他走围棋.   可是有一天,儿子突然提出要与我走象棋.我拿起纸笔随手写上几个字,问道:"你认认看?"" ...

  • [磁湖夜话]竺伟的随笔《漫话麻将二五八》

    漫话麻将二五八 麻将风靡全国,这是清朝年间那个发明麻将的万老先生没有料到的.麻将图文并茂,易学好记.管你是有文化的成年人,还是刚上学的小学生,那麻将上"东南西北中发白"七个符号老幼 ...

  • [磁湖夜话]臧杰的随笔《玩群的苦恼》

    玩群的苦恼   前几日,一群主拉我进了一个户外活动聊天群,进群一看,乐了!我有七八个户外活动群,除了群主不同之外,其余的还都是那些个人.   我从小到现在,加入的组织类型并不多,除了儿时的少先队,就是 ...

  • [磁湖夜话]臧杰的随笔《沈家营的传说》

    沈家营的传说  黄石地处长江南岸,境内有座黄荆山,就在长江边.黄石地理上属于南方,在南方地区,用营为地名的不多,沈家营是其中的一个.   朱元璋夺取天下后,定国号大明,定国都应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

  • [磁湖夜话]​南佳的随笔《每天保持着小欣喜就行了》

    每天保持着小欣喜就行了 南佳 细究人生的滋味,其本质应是苦的.对此,似乎"儒道释"三教与乡野村夫都达成了一致的共识.人,都是从自己的哭声中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又大多在别人的哭声中离开 ...

  • [磁湖夜话]​南佳的随笔《制度与温度》

    制度与温度   近日,受邀陪同相关部门到客户工作单位上门处理一起投诉事件.这起投诉原由很简单:投诉客户是一位事业有成的男士,几年前在某银行办理了房贷,现提前结清贷款,领取抵押在银行的权证资料.银行经办 ...

  • [磁湖夜话]​南佳的随笔《假日四题》

    假日四题 端午三天小长假,身体抱恙不能远行,只得居家休养,间或在住宅周边散步闲逛.临近仲夏时节,天气晴朗,风物宜人,身体不适但心情舒畅,选取几件入眼入心的景物,以文字记之. 一片草地 我居住的房子后面 ...

  • [磁湖夜话] 文思棋的随笔《填志愿》

    填志愿   最近弟弟高考结束,要填志愿.父亲规定全家总动员,一起上阵,为弟弟出谋划策.   弟弟的分数虽然比他理想中差了一些,但是高了一本线40多分,填个好一点的学校希望还是蛮大.但是他自己对这个分数 ...

  • [磁湖夜话]潘兰香的随笔《志愿之难难于上青天》

    志愿之难难于上青天  高考的成绩出来了好几天,几家欢喜几家愁,古代的科考和如今的高考,都是国家选拔人才,个人改变命运的一条捷径,虽然,有很多人吐槽地域差导致的录取不公平,但谁又能制订出更公平的高考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