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210《曾国藩》
世界是一本书,共享阅读之乐
编辑按:王阳明被称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他还领兵平乱剿匪,用极少的代价闪电般地彻底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他是史上极少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人,他说:“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悦读者们,周二绿色兴趣日快乐!愿你在读书为人中得盎然乐趣!
#早读#210 2016年8月30日
《知行合一王阳明》,度阴山著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第一次接触到王阳明是在《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中的一个章节,似乎“王阳明热”也因此而起,后来陆续出了很多借此炒作的传记,但感觉都不如一个章节精彩。后来在喜马拉雅听上听到了《知行合一王阳明》,厚重的嗓音陪着历史人物的起起伏伏娓娓道来,一下子就被吸引,后来又特意买了纸质版的书去阅读,竟发现是校友所著,更添了几分亲切。
度阴山,中国人民大学史学硕士,1979年在内蒙古出生。查遍网络,关于度阴山不过就是《知行合一王阳明》封三上印的那几十个字的简单介绍。至于照片,根本没有。原因是他不喜欢“出名”,写过《帝王师:刘伯温》、《知行合一王阳明》等畅销书,是个不错的作家。
在蛮荒的龙场,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让龙场悟道实际发挥作用的,是“知行合一”。 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静后,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率文吏弱卒,荡平了江西数十年巨寇;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以几封书信,一场火攻,三十五天内平定了宁王之乱;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从根本上扫清了困扰明政府多年的广西部族匪患。
王阳明心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心即理,二是知行合一,三是致良知。心学认为心即理,就是说天理=人本来就有的良知。这是王阳明的假设,这个假设表明良知拥有所有的一切,与生俱来、人人都有,所以你不需要向外界去求索,只需要向内心探寻就可以了。王阳明心学认为知和行是统一的。知就是行,行就是知,两者是不可以分割的。不能行,反映出的正是不知。不能没有知的行,也不能没有行的知,割裂开来的知和行都不是真的知和真的行。王阳明心学的第三部分内容是致良知,讨论的是怎么做才可以让自己的良知光明,不被物欲和私欲蒙蔽。良知指的是能分清善恶的品德和能分清是非的智慧。私欲和物欲指的是心中产生的和在外界的刺激下产生的各种超过一定度的不合理的欲望和心理。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有一个著名的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效用指的是某种获得、某种成功。按照这个幸福公式,要想幸福最大化,就要使效用大于欲望,途径无非是在保持欲望稳定的情况下增大效用,在效用不变的情况下减小欲望,或是在效用和欲望都增大的情况下让效用大于欲望。这几种途径的实现都需要我们对欲望进行一定的控制。从这个层面上看,萨缪尔森的幸福公式就和王阳明心学说的把欲望把握在一个度里的观点产生了共鸣。所以致良知的结果是让人有所成就的同时,感受到幸福。
作者:有段儿旅行,人生是旅行,做快乐的行者,小一大书悦读会线上早读栏目领读者,五色先锋队成员。小一大书悦读会相信每个“小一”,都是“大书”。
编辑:晓一
【栏目名称】早读
【栏目缘由】一日之计在于寅,一生之计在于勤。
【栏目内容】早读者联盟的悦读者每天早上与大家分享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