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此文学好太阳篇,就能轻松治好很多病了【一点资讯】 2024-04-17 12:46:24 太阳病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临床中见到头痛、项强、恶寒时,提示为太阳病,其脉象为浮。脉浮说明病变位于表而不在里。(一)太阳经证太阳经证又可分为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太阳温病三种证型。太阳中风证又称为太阳表虚证,太阳伤寒证又称为太阳表实证,太阳温病则属于汗出受风而体内津液受损。这三种证型均属表证,所以均有“发热,头痛,脉浮”。其治疗原则,郝万山老师总结的“实人伤寒发其汗,虚人伤寒建其中”让笔者受益不浅,遵此施治,屡收良效。如何区分太阳经证中的三个证型呢?其有典型的鉴别要点:太阳中风证,有汗;太阳伤寒证,无汗;太阳温病,发热、口微渴、舌质红绛。1. 太阳中风证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注:原文后的阿拉伯数字为《伤寒论》原文序号,全书同)[病因]风寒袭表,以风为主。[病机]风邪袭表,卫强营弱,营卫失和。[主症]发热,汗出,恶风。发热是气血外达,正邪相争所致,所以发热、发高烧并不见得是坏事,这就是邪正交争的发病观。汗出是卫外不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卫气不固,营阴失守就会导致汗出。恶风是汗出腠理疏松,不胜风寒所引发。[脉象特点](浮)缓。浮则为风,浮则为表;缓是脉来得较慢,说明体内营虚。肌腠被伤,经气外泄,营阴不足,就像水流,水特别少的时候过不来,此时就会变缓。[治法方药]太阳中风证为太阳表虚证,治法为调和营卫,主方用桂枝汤。2. 太阳伤寒证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病因]寒邪袭表。[主症]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太阳伤寒证虽然也有发热的症状,但是这个发热和太阳中风证不一样,并且患者体质强和体质弱的情况也不一样。体质较强者,恶寒与发热并见;体质较弱者,先恶寒后发热或者不发热。所以发热并不能作为太阳伤寒证的诊断标准,患病时阳不能够达于四肢,阳气到不了的地方必然是寒的、怕冷的,所以必恶寒。寒邪外束,寒凝血瘀,经脉当中运行的是气血,经脉受损,气血受阻,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所以体痛。风寒外袭,毛窍壅滞,卫气不通,胃气上逆则导致呕逆。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一着凉就开始恶心打嗝,喝点生姜红糖水也许就解决了,或者用个热水袋暖暖就解决了,这就是“寒者热之”的具体应用。[脉象特点]脉阴阳俱紧。紧脉绷急弹指,状如牵绳转索。紧脉的脉象特点是脉势紧张有力,坚搏抗指,脉管的紧张度、力度均比弦脉高,其指感比弦脉更加绷急有力,且有旋转绞动或左右弹指的感觉,但脉体较弦脉柔软。这种脉象多见于实寒证,疼痛和食积等。[治法方药]太阳伤寒证为太阳表实证,治法为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方为麻黄汤。3. 太阳温病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6)[病因]“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病因与寒邪密切相关,至于发病与否则与体质有关。[主症]口微渴,发热,项背强直。体内的津液损伤,人要饮水自救,则出现口渴。津液称为阴液,津液损伤了,阳相对而言偏旺,所以出现发热。津液不能滋润经络,导致经络拘急,项背强直。[脉象特点]脉来浮数。汗出,体内的热就偏盛,数则为热,所以脉是浮数。[治法方药]治法为辛凉解表,主方为葛根汤。(二)太阳腑证太阳腑证分为太阳蓄水证和太阳蓄血证。邪气内入膀胱经,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以致气结水停,小便不利,为蓄水证。热结下焦,瘀血不行,以致硬满如狂,小便自利,为蓄血证。怎么区分蓄水证和蓄血证呢?蓄水证是邪入膀胱气分,故只有小便不利而无神志症状;蓄血证是邪入膀胱血分,故只有神志症状而无小便不利。蓄水证是小便不利,就是水停在那里,不能够进行正常的代谢,所以称为太阳蓄水证;蓄血证是小便自利。简言之,对蓄水证和蓄血证的区分,就是小便的通利与否。1. 蓄水证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1)[病因]本证由太阳病汗不得法所致,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汗出损伤津液,导致胃中津液不足证;二是外邪循经入腑,影响膀胱气化功能,形成太阳蓄水证。[主症]烦躁不得眠,口渴,微热,脉浮,小便不利。太阳病无论中风还是伤寒,均当发汗,但都不宜过汗,过汗必然伤津,使胃中津液亏乏,胃不和则卧不安,胃干气燥,故致烦躁不得眠。水蓄于内,阳气不能化气生津,故可见口渴。但此时不能大量饮水,否则会有水停胃中之弊。需让患者少少饮水,使胃得滋润,津液慢慢恢复,待胃气调和则不药而愈。若津伤较重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配合其他方药进行治疗。内陷表邪随经入腑,邪与水互结,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气化则水行,气不化则水不出,因而小便不利。太阳病过汗后,表邪内陷,但仍有部分表邪羁留于表,故可见到微热、脉浮等症状。[治法方药]蓄水证是邪入膀胱气分,治法为利气化水、外散风寒,主方为五苓散。方中重用泽泻为君,利水渗湿,能够通利全身之水。臣以茯苓、猪苓助君药利水渗湿,茯苓利三焦之水,猪苓利下焦之水。佐以白术补气健脾以运化水湿,合茯苓既可彰健脾制水之效,又可奏输津四布之功,把全身的水利到下焦,从小便而解。又佐以桂枝温阳化气以助利水,并可辛温发散以祛表邪,一药而表里兼治。蓄水证是因为膀胱气化功能失调而致水气停聚,气化功能差是因为阳气弱,阳气弱是因为心火不能下移小肠,致使下焦过寒,用桂枝能够把心火导到下焦去,让下焦暖起来。2. 蓄血证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106)[病因]太阳表邪不解,内传入里与血相搏。[主症]小腹急结或硬满,如狂,小便自利,身体发黄,脉沉结。小腹急结或硬满是因太阳病不解,表邪随经化热入里,与血结于下焦少腹部位。如狂是因热在血分,扰乱心神,神明不安,故躁动不安,似狂非狂。小便自利提示病在下焦血分,膀胱气化功能未受影响。身体发黄是蓄血发黄,病在血分,血热相结。[脉象特点]脉沉结。血蓄于里,瘀阻络道,脉道不利,所以脉沉而滞,甚则沉结。[治法方药]太阳蓄血证多表现为表里同病,其治疗当遵循先表后里的原则。如果表证未解先解表,如表解后而蓄血证不除再治里,否则易致外邪进一步内陷使病情转重。表邪解后,有如狂、小腹部拘结不舒者,说明蓄血证已成,且病势尚轻浅,可选桃核承气汤为主方,活血化瘀,通下瘀热。(三)太阳病兼证在临床上,感冒不是简单地照着太阳伤寒、太阳中风、太阳温病这些证型发病,而是复杂多变的,还会出现兼证。1. 太阳中风兼气逆作喘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43)太阳中风兼气逆作喘,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治之。例如:患者体型肥胖,素有喘疾,体内停有痰饮,又出了汗,得了太阳中风证,同时喘疾又发作了,这时候就用到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那么为什么要加厚朴和杏子呢?厚朴有专门理气宽肠的作用。肺与大肠相表里,临床可见很多患者尤其是小儿,感冒、发热的同时会出现咳喘,这即是因为大肠堵了,所以医生会用消积止咳口服液。加杏仁是因为它能够速降肺气,使肺气不上逆,而止咳喘。2. 太阳病兼项背强太阳病,项背强 ,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太阳病,项背强 ,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31)太阳病兼项背强 (拘急不舒),有汗属表虚,无汗属表实,虚者用桂枝加葛根汤,实者用葛根汤。临床见到项背强 这个症状,应该立刻想到葛根这味药,葛根长于缓解外邪郁阻、经气不利、筋脉失养所致的项背强痛。3. 太阳病兼热郁于内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27)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38)太阳病兼热郁于内(内热,烦躁,口渴),有汗属表虚,无汗属表实,虚者用桂枝二越婢一汤,实者用大青龙汤。4. 太阳病内夹水饮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41)太阳病内夹水饮(干呕,痰饮),如表实无汗,心下有水气,症见发热恶寒、无汗、喘咳、干呕,治以小青龙汤。【验案选录】笔者曾治疗一个患者,原本是咳嗽,不愿意吃中药,输了 7 天液也没好。找我看的时候,我给她开了 3 剂小青龙汤(因为输液就容易把寒湿引进来,所以用小青龙汤)。患者吃完 1 剂,一晚上咳嗽吐痰不断,吐出来的都是那种白色的黏液性东西,吐了半盆。患者很奇怪,说她好几天不吃饭了,为什么会吐出来这么多东西?这些东西是从哪儿来的呢?这就是我们中医所说的,三焦系统被水所阻了。我说接着吃,快好了。结果 3 剂药下去,疾病痊愈。汗、吐、下三法是中医祛邪的三条途径,也就是说给邪以出路。当然吐法现在不太容易被患者接受,但是临床上当用还是要用。当患者心下有水气的时候,我们仍然会用到小青龙汤。5. 太阳中风而水气痞积胸胁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152)如太阳中风而水气痞积胸胁,症见发热恶寒、汗出头痛、心下及胁部痞硬满痛、干呕短气,表证已解者,用十枣汤攻之。十枣汤的组成为大戟、甘遂、芫花、大枣,前 3 味药在临床中不常用,因其有毒。我认为“是药三分毒,合理使用才是硬道理”,临证治疗就是用药物的偏性纠正人体的偏性,以恢复平衡。用十枣汤的时候,剂量一定要到位。我一般大戟、甘遂、芫花 3味药各用 0.5g。将 10 个肥硕的大枣掰开,放 3 碗水,煮成 1 碗。先喝多半碗大枣水,再把甘遂、大戟、芫花药末溶到剩下的大枣水里,然后服用,一般患者喝完药会感觉到从咽部到胃部都是热热的。这3 味药笔者都亲自试尝过,故知道其反应,以备和患者交流。当然,笔者并不建议大家都去尝试。如果痰饮停留在人体上部,可能会吐;如果停留在人体下部,可能会腹泻。所以患者服完药之后,可能会出现上吐下泻的症状,而这恰恰是十枣汤的峻猛冲荡之势,可以把体内潜伏的病邪排出来。6. 太阳病兼里虚不足太阳病兼里虚不足,如阴阳两虚心中悸而烦者,治以小建中汤;如气血亏乏,心力不继,脉结代,心动悸者,治以炙甘草汤。(四)辨太阳病传变与否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4)太阳病是否传变,要看脉静还是脉数急。若患者脉跳得特别快,那么这个病接下来会发生传变;若患者脉和缓,提示病情已经趋于稳定,一般不会发生传变。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5)从证上看,若病邪在太阳经,没有出现其他经证的表现,就没有发生传变。例如无 “口苦,咽干,目眩,欲呕”等少阳病症状,或无“烦躁”等阳明病的表现,就表明没有发生传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本文摘自《中医临证辨治经验谈》 赞 (0) 相关推荐 经方治疗:发热之一 5月23日 [经方治疗:发热]之一:伤寒论发热各有其一定特点.但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既有其普遍规律,又有其特殊情况:既有外在邪势的强弱,又有内在正气的盛衰:同时又有失治.误治等变证和其他伴发证. 因此 ... 《伤寒论》笔记(1——10条) 《伤寒论》笔记(1——10条) 可下证(血证附) 杏林讲坛 公众号 可下证(血证附) 大法秋宜下. 阳明病,发热不恶寒,汗多者,急下之. 凡脉沉细数,为热在里.又兼腹满咽干,或口燥舌干而渴者,或六七日不大便,小便自如,或目中瞳子不明,无外证者,或汗后 ... 《伤寒论》002期 | 郝万山 太阳中风提纲 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解释: 脉缓:与紧脉相对而言,指脉象松弛,弛缓,柔软,非指平人脉来四至,从容和缓之缓脉.在"太阳病"三字的前提下言 ... 熟读此文学好太阳篇,就能轻松治好很多病了 太阳病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临床中见到头痛.项强.恶寒时,提示为太阳病,其脉象为浮.脉浮说明病变位于表而不在里. (一)太阳经证 太阳经证又可分为太阳中风证. ... 熟读此文学好太阳篇,就能轻松治好很多病 原创 高绍芳 太阳病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临床中见到头痛.项强.恶寒时,提示为太阳病,其脉象为浮.脉浮说明病变位于表而不在里. (一)太阳经证 太阳经证又可分 ... 30秒就能记住的手诊口诀,轻松辨析17种常见病!【一点资讯】 亚健康,是介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次等健康状态,常见于年长者.长期处于压力环境的人群,以及生活.饮食习惯不良的人.如果熟练掌握手诊的奥秘,药店人就可以对这几类人群的健康状态进行简单判断,对症向其推荐适当方 ... 给不熟的领导送礼技巧,用好这三个技巧,轻松把事办好【一点资讯】 现实的职场中,很多年轻朋友在与不熟的领导打交道时,为了顺利的把事给解决,通常都会提前准备好礼品,送礼的原因就是害怕对方害怕拒绝自己;可是有大量的案例表明,精明的领导们通常都不敢随便的收礼,在不了解下属 ... 用这九个法则培养孩子最重要的三种底层能力,轻松让孩子走向卓越【一点资讯】 "别人家的孩子"的压力,似乎是我们每个人从小都会面临的. 一直以来,父母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看看别人家的××,你怎么不能和他(她)一样?" 但是自家的孩子就 ... 中医教你帮五脏六腑洗澡,轻松排出五大毒素!【一点资讯】 对我们的身体和精神会产生不良作用的物质都可以称为"毒",例如瘀血.痰湿.寒气.食积.气郁.上火.这些毒素堆积在五脏之内,就会加速五脏的衰老,然后由五脏供养的皮肤.筋骨.肌肉.神经也 ... 老中医献方:石榴皮别扔掉,磨成粉末涂一涂,轻松搞定各种皮肤病【一点资讯】 很多人爱吃石榴,吃过之后的石榴皮扔掉吗? 在中药中,石榴皮又别称石榴壳.酸石榴皮.酸榴皮.西榴皮.安石榴酸实壳等等.如此多别名,通常是各地方药物志多有介绍,因地区不同而名不同. <雷公炮炙论&g ... 能治好很多病的”温胆汤“,并不一定适合你!一篇长文,细述痰湿 由于人体脾的运化水湿功能下降,或水液在体内的循环.排泄过程中遇到障碍,水液就不能正常滋润人体,反而会在体内形成异常的积聚,成为一种病理物质.这种异常积聚的水液,中医就将它称为"痰饮" ... 图文教程:轻松学画喜鹊、鸳鸯【一点资讯】 当当 喜鹊 喜鹊的外形似鸦,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鸟类,在我国是吉祥好运的象征.其身体羽毛白色与黑色居多,在绘制时尤其要注意墨色的干湿浓淡变化以及用笔的灵活.喜鹊的羽毛呈大面积的黑色,背部较浅略显灰,两翅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