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赞美智慧,为什么老子却说“智慧出,有大伪”?

此篇承接(《道德经》为什么说“大道废,有仁义”?)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经文:智慧出,有大伪。此句经文深挖了智慧背后的根源和后果。智慧的根源就是机心智慧的后果就是想超越他人,站在他人之上,做人上人,甚至最后伤害他人。

战国时代是智慧并出的时代,纵横家是最有智慧的人,一席话可以从士登之相位,掌握国家命运。苏秦张仪是最著名的智慧之士,人人称赞他们,争相模仿。

韩非子专门研究说术,作《说难》。说术专门钻研人主的特殊心理和世人的一般心理,说术可以导致世俗的大成功,但韩非子发现人主都有逆鳞,什么时候触动他的逆鳞是最难知道的。一旦触动人主的逆鳞就会导致杀身之祸

老子提前预测了纵横家智慧竞赛的时代到来,所以说“智慧出,有大伪”。世人都一边倒的赞美智慧,只有老子一人知道智慧背后的动机和严重的后果。

庄子生动的说了一个灌园老人与子贡的故事:子贡看见一个灌园老人从地面挖了一条通往井底的斜坡,然后费力的抱着一个水罐从井底取水来灌溉菜园,效率很低。子贡好心告诉了一个利用桔槔取水的高效率的方法

灌园老人却回答说:“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我师父告诉我:发明机械必然引导人处事上下功夫,处事上下功夫必然触发人的机心(心计)。一旦有了心计,人天生的纯洁无暇的心就被染污,于是心神永不安定。心神永不安定,则永远不能领会大道了。这个损失谁来弥补啊?

最后老人说:“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我不是不知道桔槔取水效率高,我怕失去自己纯洁无暇的心,所以羞而不为。子贡听了老人的回答,脸色大变,转头就跑,跑了三十里心情才平复下来(《庄子·天地》)。老子课堂上肯定说了类似的故事。

四十八章经文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智慧出是为学日益的方法,不是为道日损的方法,智慧与为道是二条路,不是同一条路。

第六十五章说:“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被某些不理解的文化人称为“反智主义”和“愚民思想”,此章、第十九章、第三章和第六十五章给这类文化人提供了某种“证据”。这是对于人类的大脑结构不够理解。

老子反对的是人的智慧这类浅思维,即庄子的机心,而提倡的是人的深思维。

人的大脑结构有浅思维和深思维之分,弗洛伊德《梦的解释》解释了意识背后的潜意识的存在,老子揭示了深思维的存在。浅思维对应的是智慧,深思维对应的是大智慧。这是智慧和大智慧的对比,而不是反智主义和愚民思想,恰恰相反,老子是要把人的智慧潜力发掘彻底。

人不需要心计,而需要真诚。心计出于智慧,真诚出于大智慧。很多人以欺侮老实人作为自己人生的骄傲,生意上算计商业伙伴,欺骗消费者,这些人都是因为“智慧出,有大伪”。

老子过去已经2500多年,但诚信问题依然严重,不是商人没有智慧,而是没有大智慧。见道的是深思维,是大智慧。一个真诚的人是见道的人,见道才有大智慧。欺骗见道的人是商人的邪恶(大伪),应该羞愧万分。

人应该开发自己的心计这种智慧,还是应该开发真诚这种大智慧?这是不言而喻的。人应该与真诚的人做朋友,远离虚情假意的心计之徒,这就是灌园老人说法的内涵。《心经》说:“无智亦无得”,与老子“智慧出,有大伪”意义相同。

佛教把大智慧称为般若智慧,不同于世俗智慧。世俗智慧能够战胜他人,不能战胜自我,不能超越生死。只有般若智慧才能战胜自我,超越生死。

很多学人一看到“智慧出,有大伪”,心头一惊,就把此句删掉。《楚简“老子”》就是如此,误导后学,甚为惋惜。这是老子的棒喝,不可轻易放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