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如何理解?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此篇承接(《道德经》“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如何理解?道有动和静吗?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三段经文: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此段经文意义非凡。《道德经》第一章的经文就说:“无名,天地之始。”此二句经文互相呼应。道是无名的,天地存在之前道就存在。但无名就无法谈论。

万物产生了,正像一位母亲有很多孩子,必须给孩子取名。如果母亲只有一位孩子,也就不必取名。世人已经习惯用名来交流,离开无名的本位。老子为了救世济人,就不得已借用世人取名的办法,给那个无名的,也不该取名的创造者取名了。

希伯来经典中不可妄乎圣名的禁忌,心中可以想,但不可以说出来,这叫禁忌。古人为了表达对父母的崇敬,不能称呼父母的名字,不得已就说讳。讳莫如深就是如此。

道的名字只能心中感觉,不能说出来。老子对道也是讳莫如深,这是敬意的表达方式。所以说“强字之曰道”。老子好像站在高高的圣坛上有敬意的说出了“道”的尊名。

经文【强字之曰道】一句可以包含甚深的奥义,难以尽述。

1.老子的不得已和内心的敬畏

2.在此之前没有智者把宇宙的第一因称为道。浅意识只承认耳目所见所闻,不管耳目之外的存在。但深意识又不断提醒宇宙第一因的存在,老子终于代表所有的智者宣说道的尊名。

3.这个名称不是确切的,也不是唯一的,“强”表达了这一层意思。老子多年的带弟子的经验,知道不敢如何解说“道”,还是需要不同的名字来启发弟子的理解力,于是老子马上又给道取了第二个名字“大”,来补充道的含义

此外,老子反复用常、明、妙、玄、朴等来称呼道的尊名。华人古代有姓有氏,有名有字。姓氏是家族和远古祖先的追溯,字是最正式的(法定的)称呼,名是第二等正式的。现在合称名字,一般只有一个了,古代可是有名有字。老子,姓李氏,名珥,字聃。孔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老子对道的称名完全按照华人古老的传统,一丝不苟,体现祗敬。

4.世人不可执名忘实,必须循名责实。世人取了很多美好的圣名,但因为怠慢,口头称呼一下,写在文章里,就以为做到了,不再深入体会深刻内涵。

如果老子宣说了道的尊名,世人今后不再探索道的内涵,不再实修证道,那老子就害了世人了。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正是击中了世人只会称尊名而没有实修实证的痛点

5.既然今日已经宣说道的尊名,就应该更加实修实证,弟子们可以交流实修实证的体会,伸出手指指向月亮。对于大宗师来说,知道是时候宣说道的尊名了,虽然会有误解,但弟子们实修实证,共修实证还是非常有益,对世人的偏见也能有所纠正,利大于弊。

6.有了道的尊名,正像有了黑洞的名称,应该深入研究,让道的尊名发扬光大。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又说“朝闻道,夕死可矣”,都在与老子呼应。实修实证,共修实证和发扬光大不能缺一。对于道的尊名,老子和孔子显然是心领神会的。


经文:强为之名曰大。

把道又配名为大,这是此章的奥义的一部分。道从法则性、规则性得名,必由路径得名。但这还不能充分表达老子证悟的“那个”,于是老子从大的方面来告诉世人“那个”。

庄子特别讲述语言的贫乏和无奈,圣人之言和圣人之道的差别。老子用大作为道的第二个称名,知道世人对大的特别崇拜和敬仰。天地之所以被崇拜,大是其中的关键原因。

大象被人崇拜,也是因为大象是陆地动物中最大的。大含有崇拜的含义,大人之大也是如此。老子把大字又赋予了更加突出的意义,在第二段、三段、四段都论述大,而且突然提出四大理论把大的意义推高到至高无上的极点。

地是大,天更大,而且天比地大无数倍,令世人的领悟力无法穿透。老子知道地的大已经难以承受,天的大已经消耗了人的领悟力的极限,老子知道天的大还不是极限,必须再次出发,带领世人去领悟比天更大的“那个”创造者

用大来作为道的第二称名,显然更加令人敬畏,发奋去领悟实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