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易武古镇探寻普洱茶文化历史

慕名来到勐腊县易武镇的茶人、茶客、茶商总会去易武普洱茶文化博物馆参观、游览,探寻普洱茶古六大茶山悠久的历史渊源。

古庙诉说久远历史

易武关帝庙

易武普洱茶文化博物馆所在地就是易武古镇上的关帝庙址。过去,易武关帝庙是人们祀拜神灵、寄托美好愿望的场地,还是当地群众集会祭祀、休闲玩乐的好地方,是商海人士互通交流行情的场所。同时,易武关帝庙还是中原文化在边疆传播的一个缩影。

易武古镇坐落在易武正山分岐的两山环抱的小坝子中央,地形远看被青山环抱,犹如绿色屏障,这里有水从远处流出,远望形似一匹骏马从青龙山奔下向东疾驰而去,而关帝庙则处在“马头”的位置。其它的古迹,如大天井则位于“马背”、武庆街、易屏街正好位于“金鞍”,很多人都对关帝庙所处的绝妙的位置赞不绝口。

说起易武古茶镇关帝庙“身世”,还得从300年前说起。当时正值明末清初,大批石屏人进入易武古镇大规模开发茶山,史称“奔茶山”。“奔茶山”的缘由是因为当时的易武茶已经相当有名,当地很多人为朝廷生产贡茶,倍受朝野青睐,于是吸引了很多人来到易武。因向朝廷进贡名茶有功,有的茶商还受到皇帝的赏赐,授予了“瑞贡天朝”的牌匾(易武现尚存一块)。当时,易武人人皆种茶,山山皆茶山,居民达到了近万人,在古代的边疆地区己经算是很繁荣的小镇了。由于往来易武的茶商不断增多,有的人甚至在此定居,这些居民在易武兴建学堂、茶庄、庙宇。易武关帝庙便兴建于那时。

清光绪四年,易武各茶庄、社会人士商量决定集资建盖石屏会馆以及重建关帝大庙。新建成后的关帝庙规模比原来的旧庙大,它由大殿和中殿组成,中殿至今尚存。在以后的岁月里,茶庄人士还多次集资分别加盖各殿,共建盖了孔明、关圣、观音、弥勒、药王、子孙、山神、土地、财神等殿十八间。此后,关帝庙内又加建了“石屏会馆”,楼宇庙堂的增多,使关帝庙整齐宏伟,其气势让人震憾,关帝庙也因此成了当时易武的著名建筑,庙内香火不断。普通百姓逢年过节,都会到庙内祭拜关羽、孔明、观音等,保佑家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马帮在行走茶马古道前,也会来祭拜,以保佑出门在外平平安安。

据说,当时建关帝庙的工匠主要是从石屏请来的。工匠们总结了建盖石屏大庙的经验,加上易武建材丰富,故易武的“石屏会馆”前层牌坊大厦(宫殿式大门)比石屏大庙建得更加富丽堂皇,巍峨壮观,大门左右巨型抱柱脚下,一对雄狮英姿而坐,栏檐右侧立有民国镇越第六任县长清官丁保琛的“德政碑”,门头挂着“石屏会馆”巨幅红字大匾,门框装置,雕刻别致。一入大门则见两旁的马圣各牵一匹骏马。关帝庙中殿供奉有文昌圣(文天祥)、岳圣(岳飞)。大殿内塑有关帝像,大殿左房是孔明殿,塑有孔明像及两个童子像,一人肩挑书箱,一人手持鹅毛扇。庙内有专人看管庙内事项,早晚烧香、擂鼓。每逢初一、十五,许多尚男信女、达官、贵人、商贾庶民,根据各人情况需要,走进庙内向塑像祀拜,有的祀拜神灵保护,社会平安无事,有的祈求保佑空手出门、宝财归家。

  过去,易武土司武荣在选府址时,相中了关帝庙这块风水宝地,认为此地可让其家道兴隆。可是,当时的易武石屏众商反对他,他的府邸便没有在此建盖,所以留得该庙址。

  如今的易武关帝庙己仅存中殿,但它仍然屹立在原地诉说世事变迁、史海钩沉。

古代茶壶

断案碑

清代压茶石

古代门锁

古代木雕

博物馆让古庙焕发新生

易武茶文化博物馆

2006年,中国易武普洱茶文化博物馆在关帝庙原址落成,并于当年10月30日正式开馆。易武普洱茶文化博物馆的建成,使易武关帝庙焕发新气象。

目前,馆内藏有曼乃旧庙的《永远遵守》碑、永安桥碑文、断案碑《永远遵奉》《漫撒新建石屏会馆记》、曼秀庙六方石桌、石刻《小鹿吃草》图、《茶山执照》,茶马古道《指路碑》,古六大茶山地图等珍贵文物,收藏包括历史遗迹、辉煌见证、茶山写照、茶山生产生活4部分。

馆中的断案碑《永远遵奉》是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立于易武关帝庙中的一块碑文,碑文讲述了道光年间因茶税负担过重,当地群众联合上诉的一段史事;进士匾讲述的是易武同昌号的黄席珍于光绪十七年(公元1892年)考取武举进士,被派到四川宜宾做官,朝廷给其家同昌号挂了进士匾,同时同昌号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为易武较大的茶庄之一;古六大茶山地图详细地绘制了《普洱府志》中所记载的古六大茶山范围。

据统计,馆内共收藏了石刻碑文10件,石刻图案5件,木匾4块,清代字据契约12份,当地老百姓祖传的制茶,泡茶、马帮驮运茶工具等杂件272件,各茶庄、茶号生产的茶叶样品231份,有关茶文化历史的书籍32本,合计566件。该馆集中反映了古六大茶山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茶业兴衰的历史过程,真实记录了古六大茶山建筑风貌、传统民风民俗、原始生态的茶叶生产环境及传统的加工工艺,积淀着厚重、醇香、浓郁的茶文化历史。

易武古茶山

易武古茶山位于古六大茶山东部,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是古六大茶山面积最大的古茶山,它包括易武及曼撒、曼腊(傣语,意为“茶树”)茶山(后两个茶山在昔曼腊乡境内,古称曼撒茶山,今统一改称“曼腊茶山”)。易武在南,曼撒(曼腊)在北,近几年人们习惯将原易武、曼腊古茶山,统称为“易武茶山”。

  易武拥有古茶树古茶园1.4万亩(含部分矮化低改)老茶园,主要分布在麻黑、易武两个村委会的各个老茶山。树龄最高的落水洞栽培型大茶树,树高10.33米,树龄约700余年。古茶树茶种群体较纯,大都属普洱茶种,有少数为勐腊种,古茶树主要分布在海拔910~1463米之间的古茶山地区。勐腊拥有古茶园一万余亩,其中曼撒村是古茶山的中心地带,海拔750~1958米,古茶园面积250余亩,分布于曼撒、曼腊、曼乃、倮德一带:南起茶王树,西至曼撒寨,北到曼乃寨,东到黑水梁子,都是茶山,茶叶年产量达70吨。

  古六大茶山中,易武茶山的古茶园划分较细,目前受茶人追捧的易武茶中,知名度比较高的寨子有:刮风寨、弯弓、高山及麻黑、落水洞、大漆树、易比、曼秀、张家湾、曼撒、曼腊等。

普洱茶历史:瑞贡天朝的来历

清朝道光年间,“茶马古道”的源头易武古镇车氏家族的世祖车顺来,创办了“车顺号茶庄”,采摘自家茶山大叶种优质生态茶叶,手工制作女儿茶、人头金瓜茶、纱巾紧拧拳茶、半圆形沱茶、七子圆饼茶、香竹紧压茶等系列产品,远销西藏、新疆、港澳台和南洋各地,深受海内外客商的青睐。

1837年,车顺来参加科举乡试、会试,取得了贡生学位。是年,为报知遇之恩,即向朝廷敬献车顺号茶庄自制的茶。道光帝品后,大悦,连赞此茶“汤清醇,味厚酽,回甘久,清心脾,乃铭中之瑞品也”。即书“瑞贡天朝”四字赐誉易武车顺号茶庄,并加封车顺来为“例贡进士品位”。钦命头品顶戴赴云南呈宣,由云南布政使遣捷勇巴图鲁监为,制成长七尺三寸二分,宽一尺八寸,厚一寸五分的“瑞贡天朝”金字大匾。例贡进士车顺来举行了隆重的迎匾挂匾仪式,将金匾恭立于宅院门楣之上,张灯结彩,欢庆七天七夜,为易武茶获此殊荣而兴高彩烈。此匾也成了云南普洱茶最高荣誉的见证。盛易祥。

此后几十年,车顺来谨遵皇旨,每年照例将自制的茶叶瑞贡京城,车顺号的茶制品成了清朝廷皇亲国戚们不可缺少的御用饮品而更加名扬海内外。

“瑞贡天朝”宝匾的由来尚未查到史籍正本,主要是依据宝匾传人、家族史记载和民间的流传。据称此宝匾是时任云南布政使司布政使捷勇巴图尚史看到清宫皇亲国戚、达官贵人都偏爱普洱茶,得知道光皇帝喝了倚邦、易武贡茶后,龙心大悦,赞誉有加,即有感而发手书此“瑞贡天朝”条幅。云南巡抚将此事秉报道光皇帝,并得到了允赐,同样字幅共书金色大字牌匾赐给“易武车顺号”,同时也命车顺来每年按规定进贡自家生产的茶叶制品。

由于车顺号为云南普洱茶赢得了“瑞贡天朝”的最高荣誉,使普洱茶在清朝时期就成了风靡清朝宫廷皇亲国戚们相互馈赠的高贵礼品,随后又成了馈赠给许多国家的外交使节们。“瑞贡天朝”牌匾是中国茶叶史上受皇帝赐予的,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匾额,它为云南普洱茶的历史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代表茶:易武正山古树茶

易武正山含义一:茶山

故事:台湾的茶人在90年代中后期到易武做茶,易武有一个叫做郑家梁子的地方,人称为郑山,易武郑山,后来传至台湾,就成了易武正山。

而在现在,易武正山——从古至今都不是特指某一地名或某一茶山,而是整个易武茶区的泛称。所以,你完全可以这样理解,易武正山就是指整个易武的茶山。

易武正山含义二:原料

当易武正山的意识是指原料的时候,一般是拿来区别是否是易武茶。因为易武茶出名,其他地区的茶叶也会拿来冒充易武茶。而目前已知冒充最多的就是江城茶、景谷茶、保山茶。这些来冒充易武的茶并不是易武正山的。

易武正山含义三:茶品

当易武正山的意思是茶品时,往往代表的是茶品名称叫易武正山的普洱茶。这应该也是很多人知道易武正山这个词的原因。以前,易武正山只是一个简称。其实在以前,茶品名称全称是“易武正山野生茶”居多。而现在则是缩短到“易武正山”四个字。

易武正山含义四:商

在普洱茶中,号级茶、印级茶的生产商,几乎都是易武当地的茶庄、茶商。而所生产出来的茶品打上的商号,自然都是易武本地的。由此,易武正山的意思是商号的时候,代表着的是易武本地的正宗的茶商用本地原料制作的茶品。所以谓之易武正山。

易武正山含义五:文化

易武种茶生产制作茶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朝。而当时,易武茶是作为贡茶上贡朝廷。早期的易武更是交易的集聚地。由此,当易武正山的意思是文化的时候。代表着易武曾经辉煌的历史。

'易武正山'就是易武山,过去称慢撒山(八十年代,慢撒山的北山定名曼洒山,南山为易武山)。1958年末易武、勐腊两县合作为易武县,县府设勐腊,1961年易武县更名为勐腊县,沿用迄今。

易武,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腊县东北部,易武是傣语的译音,“易”意为“美女”,“武”意为“蛇”,“易武”全意为“美女蛇所在地”。据《普洱府志》记载:“云南迤南之利,首在茶。而茶之产易武较多,茶味易好”。

清道光十八年(1839年),道光皇帝御赐给贡茶的进士车顺来的“瑞贡天朝”匾额。历史上,云南茶区被澜沧江分成江内、江外两个茶区。易武等六大茶山为江内。所产的茶为'山茶'。勐海、南峰为江外,所产的茶为'坝茶','坝'为傣语,平坝丘陵盆地原野之意。

江北五大茶山称'易武茶区',加上攸乐就称六大茶山了。慢撒山位于易武茶区的东南部,易武镇又在易武山的最南边,因此慢撒山也叫易武山!所以清朝阮福在1825年写的《普洱茶记》中的六大茶山只有慢撒山没有易武。清末,云南茶商大多集中在易武开设毛茶厂,易武茶的产量是六大茶山之冠。

而当时大家都认为江外勐海一带所产的'坝茶',品质远不如易武等江内六大茶山的'山茶'优良。有易武茶商经常到江外采购南糯山一带所产的茶搀入易武茶中制造。而勐海一带的散茶每年也有三五千担运到思茅压圆茶和紧茶。这些茶做出来后制作者不易辩,饮用者也不能辨别出哪些是'山茶'哪些是'坝茶'。

所以许多易武茶商都标榜他们的茶厂'开设在易武大街,精选易武正山阳春细嫩白尖。'而易武正山就是指易武山.阮福书中的慢撒山。易武茶区有五大茶山,称易武大茶山,易武山只是其中的一个。为了方便区别,将易武五茶山中的易武山称作'易武正山',也叫'正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