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佛不欺——黄檗禅师大孝度母

十七世纪狩野常信绘

纸本水墨规格:

像高38.4 厘米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收藏

此图所绘的,是关于唐朝一位大德黄檗希运禅师的故事。

黄檗希运禅师,福建人,在江西出家,受法于百丈怀海禅师,但也在安徽南泉禅师处得到印证。黄檗禅师出家后,认为“必须放弃恩情,达到无为时,方才是真实的报恩”,因此过了三十年禅者的生活,从未回过俗家探望亲人,但他内心深处却非常记挂年迈的母亲……

母亲也思念出家的儿子,可是毫无音讯,她每天从早到晚哀伤地哭泣着,把眼睛都哭得失明。为了想念儿子,母亲就在路旁设个司茶亭,不但亲自招待过往的云水僧,并且亲自迎到家中,为他们洗脚,以示礼敬;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黄檗禅师左脚上有颗大痣,她眼睛虽瞎了,但希望凭万分之一的洗脚机遇,或可认出谁是他的爱子。

黄檗禅师三十年参禅行脚,足迹遍天下,就是不曾回到故乡。五十岁时,他在一次参访的旅途中,不自觉地往故乡的方向走去……

三十年的光阴,孩子的声音变了,母亲不再听得出来;母亲的容颜变了,额上布满了沟沟壑壑。黄檗禅师望着近在咫尺满头白发的母亲,几乎不忍再看。老妇人低头替黄檗禅师洗脚,耳里听黄檗讲道,手上毫不怠慢,一下一下沾水摸索,细心地把黄檗禅师的脚洗得干干净净。

当母亲为黄檗禅师洗好了右脚,让他把左脚换过来的时候,黄檗禅师赶紧把左脚藏起来,说:“阿弥陀佛!贫僧左脚带伤,碰不得水,施主好意,贫僧心领了。”

老妇人愣了一下,没说什么,摸索着端起水盆,正要起身去倒,像是想起了什么,望空怔视了一会儿,摇摇头,蹒跚着出去了。

黄檗望禅师着一跛一拐走进来的老妇人,心一紧,依旧放平了声音说:“善女人!一子出家,九祖升天。人子出家,不是舍弃父母,而是对父母真正的孝爱,因为要与父母永生相守……”

“佛陀出家,离开了父母,并不是舍弃父母。因为人子尽孝,孝有大小:衣食奉养是小孝;光宗耀祖不过中孝;而超拔父母永生,乃是大孝……”黄檗禅师娓娓地向母亲讲述着。

黄檗禅师接连二次返家,虽然觉得难舍难离,但还是忍痛起程云游行脚,继续参访。

黄檗禅师走后,邻居们忍不住将这个事实告诉他的母亲,说:“那个向你讲释迦出家故事的人,就是你经常盼望的儿子。”母亲听后几近疯狂似叫道:“难怪声音像我儿!”说着就拼命的追出去,一直追到大河边。

不巧,这时黄檗禅师已经上船,而且船也开动了,母亲情急地跳到河里,不幸的淹死了。

黄檗禅师站在船上看到母亲失足落水溺死的情形,不禁悲从心起,即刻乘船返回,把母亲的尸体背上河岸,亲自捡木头,堆有一人高,然后把母亲的尸体放在木堆上。

此时,全村庄的人都围过来,对黄檗禅师的举动疑惑不解。黄檗禅师沉重而庄严的举火点燃木堆,火焰顿时腾空燃起,他站立在旁边,双手合十,仰对虚空,高声唱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若不升天,诸佛妄言!”

话音刚落,在熊熊的火焰当中,顿时显出一位天女,端庄秀丽,随着火焰之光徐徐上升,天女临别之前向黄檗禅师开口道:“孩儿啊!很感激你超度母亲升天,你为了成就道业,为了众生,割舍母子亲情,母亲现在才恍然彻悟,承蒙孩儿的慈悲超度,母亲今可升天受乐,就此禀白,后会有期!”天女说完,冉冉升天,不久没于虚空。

黄檗禅师随即说偈曰:“我母多年迷自心,如今华开菩提林,当来三会若相值,归命大悲观世音。”

围观的村民看到这情况,都目瞪口呆,赞叹不已。

编 后 记

释迦牟尼佛、达摩祖师、慧可大师、惠能大师、黄檗禅师等一代代的祖师,他们都是这样做的,他们为了证悟宇宙人生的至极真理,敢于放下一切,付出一切,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这种伟大高尚的人格,坚定不移的精神信仰,不但成为学佛者的典范,而且被世人由衷的敬仰。

人类之间没有升华的情爱,与动物之间的情爱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黄檗禅师留下的《传心法要》不知救了多少人的慧命,使多少人顿悟本来、获得了精神的解脱,由此说来,黄檗禅师不是把世俗的小爱小孝,升华成了超越生死和一切名相,并使所有众生都能够出离生死苦海的博爱和大孝吗?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是出自一位已经觉悟宇宙人生真相、一位伟大觉者的心声。

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应该以自觉觉他为目的。也就是说,修行者首先自己要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从人生的大梦中醒来,同时也要唤醒他人,使他人获得觉悟和解脱,而不是与他人一同沉沦于生死的苦海。

禅林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