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不衰,病不来!明代大医薛己的医案故事,补正气,治中风,精彩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养生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一个话题:这就是,气和病之间的关系。

气,是人体生命的能量,是构成和维系人体生命活动的本源物质。

很多病,就是在气不足的基础上,一点一点发展而来的。

气亏一分,病就添上一分。

我给你说个简单的医案故事吧。

故事的主人公,是明朝的伟大医学家,薛己。

有一次,薛己接待一个患者。这个人,医案上记载,乃是“车驾王用之”。

这个人怎么了?

原来,此人不知道为什么,忽然之间就昏倒了。

昏倒以后,他口眼歪斜,喉咙里有阵阵痰声,仿佛有痰在向上涌。看脉象,可谓六脉沉伏。整个人看上去十分危险。

当时,患者的家人十分担心,怕这唯一的顶梁柱,就此倒下,撒手人寰。

当时,薛己为患者仔细查看。忽然,他站起来,对患者家人说,事情远远没到绝望的时候。如果患者遗尿、手撒、口开、酣睡不醒,那就没法治了。眼下这个状态,尚可一图。

接着,薛己为患者开了一张方子。

这张方子,具体的用量不是特别详细,但是用的是什么,是哪几味药,却记得一清二楚。这就是:

三生饮一两,加上人参一两。

所谓三生饮,即南星、川乌、附子、木香组成(明·《奇效良方》)。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以后,立刻苏醒了过来。

家人见状,纷纷跪下,向薛己磕头,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这就是基本的医案经过,我给你说完了。

现在,我帮你捋顺,这背后的道理。

首先,我们知道,这个人肯定是中风了。

昏迷,口眼歪斜,咽喉有痰声,这一看就是中风。

这个中风,怎么来的?请注意,患者“六脉沉伏”。

啥意思?说白了,脉弱,根本起不来。

这说明什么?说明患者正气虚弱。他这一身的气,不足得很啊。

正因为脾气亏虚,所以他运化失常,这就令他痰湿内生。

肾气,根于下焦,百脉真气皆源于此。肾气不足,脉气空虚,湿浊内阻于经脉,以至于口眼歪斜,身体不用。

心,藏神明之地。心气不足,痰湿弥漫心窍。

正这么个时候,患者外感风邪,于是外风引动体内风痰,阻滞神机,于是就成了中风。

所有这些,都有一个基本因素,就是一身之气的虚弱。气虚,是他发病的根源。

所以,要想治疗,就必须补气。

我们看看当时薛己用的几味药吧:

南星、川乌、附子、木香和人参。

这里头,人参和附子,大补真气。川乌和南星,化痰祛风除湿,通一身经脉。木香理气健脾,令真气通畅、运化有常。

如此,患者真气得以充沛,脉气得以恢复,痰浊得以清解,这个人自然就可以改善了。

读者朋友,我这么一说,你就该明白了。

其实,人的气如果衰弱,疾病的发生,就是相伴而来的,几乎不可避免。比如上头这个患者,如果不是真气不足,他就不会中风。

生活中,与此类似的例子不计其数。

比如说,有的人,因为长期地疲劳,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有的人,长期过劳,摄生不当,不成想患上恶性肿瘤。还有的人,长期加班、不休息,耗气伤精,就因为一次感冒,最终引发严重肾病……

总而言之,因过劳而耗气,最终导致大病的人,不计其数。古往今来,皆是如此。我们应该好好地反思其中的道理。

所以我说啊,人活着,就保护珍藏自己的一身真气。饮食,绝不含糊。工作,绝不过劳。休息,充分保障。精神,要让它抖擞。四肢,要让它有力。气不衰,病就不来。这就是养生最基本的道理。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