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刮痧不疼却能治病?

原创 厚朴修习营 北京厚朴中医 今天

刚刚想到这门课就要结束了,还有点没有回过味来,心中还有些疑惑还没有解开,但是一想,似乎又抓不住到底存在哪些疑问,可能这就需要在以后的实践操练中慢慢体会吧。

回顾一下刮痧这门课,六艺之一,是我进厚朴学习中医以来,接触的第一门实操课。

刮痧是中医六艺之一,是为了治病的,背后就是人体精、气、神的调整,是施术者从精、气、神不同层面让被施术者回归本我,达到自我治疗的目的。

那么施术者如何让被施术者回归本我呢?厚朴讲究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同频共振,使其达到回归的情况,这是王道、而不是霸道。

如何达到同频共振,从哪些方面可以体现出来呢?

#1

修习营

以患者为本

以前我们一听说刮痧就会觉得痛,因为刮得血赤糊拉的,而且实际上的感受也是一个痛,但是修习营的刮痧却是不痛,这就是以病患为本的刮痧,以病人的感和觉为本的刮痧。

这样就让施术者和被施术者之间建立沟通,建立联系,达到同频。

#2

修习营

2、以患者的感和觉为本

我们在学习刮痧的初期,王晶老师一直强调的你要问被刮者的感觉怎么样?是不是舒服?即使痛,也是痛得舒服。

这是以患者舒服为准绳,来让人放松,从而达到调神而调气,再达到调形的目的。

#3

修习营

3、具体实现

在王晶老师教授时,其实一直贯彻层次感,她为了使两者更好的达到同频。

痧像有层次

从痧像上,分有形之痧无形之痧,有形之痧的层次比无形之痧的层次浅。

同时无形之痧又分肌肤之痧、血肉之痧、臓腑之痧,层次也在不断递进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层次呢,其因为疾病的深浅不同,层次不同而不同的,我们在应对具体治疗时,也应该是有层次性的。

治疗有层次

一个患者来了,需要解决急症还是解决慢性病,急症要立竿见影,慢性病要有所触动,一次性不可能把其问题一次解决,尤其是慢性病的治疗过程中要特别体现层次感。

刮痧背后的道理是什么?是触动,是触动患者的精、气、神,让患者的气、神回归,自己治疗的结果,那我们当下能触动是精还是气还是神,这是不一样的。

刮透的一个表现就是局部发热,这从一定的程度上就是达到了触动了患者的气,而如果一个好的施术者能够让患者回神,比如:睡着、情绪变化。

这些都是意识上的层次感,尽量与病患、与患处达到一种沟通,然后再来指导具体的落实上。

施术深度和力量有层次

刮痧说起来简单,好像拿着刮痧板就能上手,好像是一个人就可以刮,以前小的时候,觉得胸口闷时,就会被家里老人刮记下胸口,刮手肘。

进了厚朴,才知道刮痧的力量是分层次的,浅了触动不了病灶,深了不够顺畅,拖沓,让人感觉不舒适。

我们在接触不同患者时,不同人敏感不一样,即使用同一个力量,有的人会觉得疼,有的人反而觉得很舒服,从而这些要从深度和力量上与患者、病灶进行沟通。

真正要掌握这种层次感,不是理论上知道,而是手下知道,俗话说得好“手下见真章”,对我目前来说,这一块我还比较模糊,暂时无法很好的分清层次。同时,我也想起“书法课”上的层次感,也是一样的道理。

施术频率有层次

刚开始施术时,往往是以施术者的频率为主,当我们在施术的过程中,我们的目的是让被施术者舒服,这种舒服是一种合力的结果,这就需要施术者与被施术者进行一种层面的沟通,使双方都舒服。

这样施术不仅仅能触动了条索、结节,还能触动了气(局部发热、发烫、发红),甚至可以触动神(哭、睡觉),这样才能刮透,达到了治疗的目的。

#4

Grain Rain

4、与自己沟通

既然刮痧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就离不开对施术者的要求, 一门技艺的掌握是需要千锤百炼,融入生活。

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本以为都将刮痧掌握到了七七八八了,可是暂停一段时间后拿起刮痧板,不自然的又开始起来,这是初学者才会发生的问题,居然又在我的身上发生了,这似乎真应了那句老话“三天不练口生,三天不练手生”刮痧将刮痧融入到生活中、骨子中。

而这种训练不只是手上的感觉,是一种心法,是一种从容的心态,是一种沟通的心态,是一种沉下去,是一种舍己从人的心态。

让每一板刮痧都是“沉而稳”,将刮痧比喻成一门艺术,那么每一板都如一副画卷。如果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能达到这种程度,那我们的感受一定是不一样的。

我相信,如果用这样的心态去运用刮痧,一定会产生不可思议的结果,目前我还只能从理论上进行分析。

存在主要问题:心不够沉,不能心沉下去的体会这些东西,常常为了刮痧而刮痧,是一种机械的动作,还没有完全认可刮痧这门技艺,觉得它太粗浅,没有把它作为六艺之一来认真看待。

注意⚠️:刮痧是专业技能,必须经过线下学习且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没有经过系统学习,请勿擅自模仿。

喻晓坪

厚朴七期学员

✍️编辑:媛媛

✍️校对:叶佳

✍️审核:宣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