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锐丨​坚韧地面对惨淡人生——读自传体小说《岁月中的风铃响起》上卷

坚韧地面对惨淡人生

——读自传体小说《岁月中的风铃响起》上卷

作者:李锐

唐平是我的小学和初中同学,初中毕业后为上高中又各自西东。不想,高中毕业后上山下乡插队劳动,我被县知青办分到了流水区香山公社中沟一队插队劳动,遇到了唐平,方知她到了流水区长安公社插队劳动。一年后,在县知识青年代表大会上见了面,遂建立了联系,只是随着各自工作单位变化,时断时续。当唐平发来她的自传体小说《岁月中的风铃响起》时,自然引起了我浓厚的阅读兴趣。

自传体小说首先是自传,当然必须写实,但作为小说又必须塑造人物形象,于是这个人物形象就天然地落在了传主身上了,需要作者能在回首往事追忆逝水年华时发现自己性格,在与身边人交往中讲好故事,从而较好地叙写出自己成长的历程。阅读完《岁月中的风铃响起》后,传主的形象愈来愈鲜活,愈来愈厚重,其坚韧地面对惨淡人生的经历,更是激荡着我的心灵,令我愈来愈觉得须仰视才能看见!

传主的少年经历可谓十分惨淡。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为小学生的传主却被判定为“修正主义的黑苗子,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资产阶级小姐。继承右派父亲的衣钵,一心只读圣贤书,不能和贫下中农同学打成一片。一心走只专不红的道路,和无产阶级接班人背道而驰”。在原学校是上不成学了,所好母亲是教师,调到哪个学校,传主就随母亲在那个学校安家读书。后来母亲又被批判,传主被送到外婆家,过了一年多,外婆去新疆老姨家了,传主又被送回爷爷奶奶家。

爷爷是湖广填四川时的移民,吃苦耐劳,一开始作小贩生意,小货郎挑担子穿越湖南、湖北到达陕西,把几个省不同的土特产漆、麻、耳、贝交流贩卖,后安营扎寨陕南的恒口街,娶妻生子,夫妇二人以其辛勤劳作开发了几个大商铺。经商的爷爷头脑活泛,颇能与时俱进,除过捐献出自己给后人留下所剩不多的金银首饰以外,果断地把家里的四合院二分之一捐献给国家。但文革中,这些贡献也不起作用了。七八十岁的爷爷奶奶,经常没有理由没有时间的被红卫兵和造反派揪去批斗,带上纸糊的高帽子游街。然后一人拿个大扫把扫街。小孩子也由此受到原罪式的株连。传主回忆到,“只讲阶级斗争的岁月,我们兄弟姐妹只要从共用通道出门,就要遭邻居家孩子的打骂唾沫,他们嘴里不断的喊着:狗崽子,地富反坏右、黑七类,打死你们。好像他们每天都盯着我们几个孩子,张口就骂,出门就打。……每每我想起这一幕幕浑身都会恐惧得起疙瘩”。更残酷的打击是,传主的父亲被武斗人员枪杀。得知消息后,传主只能强忍悲痛,瞒着奶奶和爷爷,与弟弟在河畔无人处抱头痛哭。

尤其是那个“打油”的悲喜剧的转换,更是让人难忘。在虚构性作品中,我们常能读到像《麦琪的礼物》那样的悲喜剧转换,但在那个特殊年代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事件由去粮站买油开始。奶奶打发传主去买一瓶油,给几个孩子打个牙祭。不想却遇到了号称“革命群众”的派系人员抓人。正在开票的粮站工作人员,据说是她生活作风败坏,一串儿破鞋给她挂在了脖子上,拉去游街示众了;一队红卫兵将传主家斜对面住的天主教堂神父打得血流满面,正押着游街示众。紧张之余,跑回家,油没有买上,却发现钱没有了。奶奶打了她一巴掌,哭喊道“你这个小混蛋,这是三婶借给我们全家的救命钱啊,你丢了,我们可怎么活啊?”传主用袖子擦一把眼泪,顾不了恐惧害怕,一路小跑找回粮站,在排队处转了几个圈圈,也没见着那钱毛儿。接下来的那个细节描写,更是传神:

我伤心的哇哇大哭,万分沮丧地走回了家。扑通一声双手扑地跪在了奶奶面前,油瓶子哐当也滚落到一边,我等待着奶奶的惩罚。

突然奶奶不哭了,她一把薅起了我,老眼昏花的泪脸上绽开了难得的笑容。奶奶惊喜地喊道:

平平,你看你看,这不是钱吗?它回来了,回来了!

我低头一看,钱果真在油瓶子旁边安然无羌地躺着呢。

我一把抓起钱,双手递给奶奶。奶奶紧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热泪纵横在老脸上……泣不成声地说道:

孩子啊,你被吓傻了,你的神经太紧张了,你的钱一直和油瓶紧紧地攥在一起的,你没有丢钱啊!我的可怜的好孙女啊!

我也心酸得直掉眼泪,因为是借来的活命钱,我太珍惜它了,所以紧紧地把它挨着油瓶攥在手心,一刻也没有放松的攥着……

“困顿的孩子早当家”,惨谈的经历也熔铸着传主的坚韧和顽强的性格,促使传主比其他孩子成熟得要早一拍。

文革初始,传主失学时到了外婆家。外爷是战死在台儿庄的国军中将,能坚韧地活下去的外婆,自然成为传主最好的人生老师,教她懂得担当,因为外婆见过大世面,经历过人生大起大落。虽然日子很苦,但外婆每天晚上给她讲故事,还买来一头小猪,婆孙两人乐在其中。外婆安排传主每天和农村的孩子们一样要去外面田坝里、山坡上去拔猪草,上下午各担回一箩筐猪草回家。外婆去新疆后,传主到了爷爷奶奶家,此时奶奶的臂膀上带着一小块白布,上书地主份子,常被揪去批斗,双膝跪在打碎的瓦片上连续3-4个小时,双膝盖流血。是传主扶着奶奶一步一瘸的往回走。尤其是传主的父亲被武斗狂人枪杀,母亲被困在安康县城失联时,传主带着小弟弟跪拦军车去县城寻找妈妈,更显示出坚韧顽强的性格,令我感叹不已。

在当知青的岁月里,流水区在大和公社召开全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代表大会,唐平在大会上发言,介绍经验。当她讲到当上赤脚医生后,为了降低药品费用,去深山采集草药所经历的险象和如何战胜困难时,我在台下听得十分专注,也非常敬仰这个小女子。而《岁月中的风铃响起》正好给她的这种性格做了注解。所以,就纪实小说而论,我以为《岁月中的风铃响起》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是非常成功的,在纪实和塑造形象两个方面拿捏得当,故事感人至深。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路线后,经过全体中国人民的努力,我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年的少年现在已成老人。重读《岁月中的风铃响起》,至少会使我们不会忘记文化革命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

文/李锐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李锐,男,陕西省安康市人。现任陕西理工大学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汉中市文联副主席,汉中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主要从事文艺学研究。

《岁月中的风铃响起——记录苦涩的青葱岁月》书评集锦

唐平丨岁月中的风铃响起——记录苦涩的青葱岁月 我的花样年华

唐平丨岁月中的风铃响起——记录苦涩的青葱岁月 我的花样年华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