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文化,也是秦朝留下的一个历史文化宝藏,后世给予了发展

历史上的统一度量衡

商鞅变法以前,战国中的秦国各地度量衡并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如今传世之'商鞅量',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监造。这是第一次历史上有记载的统一度量衡。

'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为升'。

但这次统一,依然是小范围的,在秦国这个范围实施的统一度量衡。战国七雄的度量方式依然是不统一的。

如北朝魏、齐一斗等于古二斗(古斗指王莽时所定的标准),一斤等于古二斤;北周则一斗比古斗仅大百分之六,一斤比古斤仅多二两;南齐则一斗等于古一斗五升,一斤等于古一斤八两。长度方面,北朝一尺比古尺增二至三寸,南朝则增不到一寸。

也就是各诸侯国之间如果商品流通,要经过度量换算,以达到对等。

统一度量衡这个思路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秦始皇,他在统一之后,继续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只是秦朝的时间太短,这个工作落实的并不彻底。

至隋文帝,再次作了统一的规定:

隋一尺等于古尺一尺二寸八分,等于南朝的一尺二寸;隋一斗等于古斗三斗;隋一斤等于古三斤,并下令在全国推行。

各朝代的度量方式并不一样

据《汉书·律历志》记载,秦汉时期度量衡制度是:衡制:铢、两、斤、钧、石.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

秦和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

度量的方式,与当时的数理文化方式有关。

例如秦朝的半斤八两,来自于周易的数理;1石=4钧,来自于四季、四方的数理;1两=24铢,来自于与节气数理的一统对应;而1钧=30斤,则来自于古代60的天干地支纪年方式的数理。古人的思路是受到数理大一统文化的影响。

鲁班尺

在确定度量的标准的时候,在数学方法上是存在随机性的。因此,往往会受到当时文化的影响。

就像国外的英尺--foot,不用怀疑,当时定量的时候,就是脚的长度;再古老一些的古埃及的肘,就是指尖到肘的长度。这个基本长度是有差异性的,但是定下来以后,转化为标准,差异性就是误差的问题了。

现代度量衡的统一

为与世界文化接轨,方便沟通换算,现代的度量方式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在公制上,使用世界标准化组织的计量单位,如公斤、米等,而历史沿袭的一些计量方式,也作了统一的规定。例如,一公斤等于两市斤,一斤等于十两;一米等于三尺等。

也就是秦国时期提出来的思路,现在才真正做到了度量衡的统一,并与世界文化接轨。

货币形制的统一

统一度量衡工作,还包括经济方面的一个关键--货币。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一零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秦朝统一前的钱币

车同轨

从现代的考古发现来看,车同轨比原来想像的还要复杂、同时代的超前。不仅仅是驿站、驿路的标准化,车的轮距的标准化,还有木制轨道的构想,这已经是铁路这种思路的前身了。

秦朝铜制战车

从兵马俑坑发现的秦国铜制战车的顶棚机关来看,秦国的机械工艺也是同时代超前的。墨家的技术方面的特长,在秦国得到了发挥。古代的这种机械传动方式被称为机关,实际就是近代工业化革命以后的各种机械构造的前身思路方式。

同时,秦国还有一项统一,是被忽视的,也就是武器装备的标准化生产。这是现代武器使用的一个思路。秦国弓弩的构件,是可以互换的,以应对战场上武器装备的损坏的快速维修。这也是秦国在战国各国中存在的武器优势之一。

书同文

统一文字这是方便文化沟通的最基本的一项工作。

苍颉造字,实际是更早的一次文字书写方法上的统一,但是,到了周朝末期,各诸侯国的文字是各式各样,一个字通常会有上百种写法。在文字沟通上,存在字形、字义、发音上的很大差别。

秦始皇时期,命李斯搞书同文,以篆书替代各种字形,在字形上起到了统一的作用。

随着历史的发展,在字义上,待到《说文解字》《六书通》等,已经开始专业性的逐渐明确字义,以减少歧义的产生。

对于文字,还有一项更艰巨、复杂的使用工作,那就是统一发音。现代推广的普通话发音,实际就是这项工作。

文字是用来沟通使用的,如何更简化确切的表达,这项工作延续了几千年。而这个思路,秦朝开始。

历史会随时间逐渐淡去,但是文化的影响却在传续,“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中华文化在发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