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君丨家访(散文)

10月21日下午放学后,随搭档汪老师一起家访几名学生。从教十多年,我很少专门家访学生,大多是电话约家长来办公室聊聊孩子的情况。像这次专门上门走访学生,还真没做过,几家走完,感触颇深。

第一户是韦同学家。韦同学老家是周边的乡镇,他和读六年级的姐姐随奶奶租住在校园的平房里。我和汪老师走进深深的院门,穿过一个窄窄的过道便又进了一个庭院。汪老师喊了两声韦同学的名字,一个老人从家里出来招呼我们。老人就是韦同学的奶奶,老人家客气地引我们进屋。进屋就是一大间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靠墙放着由两张铁床拼凑在一起的大床,床上放着两床叠好的棉被,床单铺地整齐,看得出来老人是很洁净的。靠床是两张小课桌,韦同学趴在一张小桌子上写作业,另一张小桌子是姐姐在趴着写作业。姐弟俩话不多,我和汪老师与老人交谈,两孩子在一旁也不吱声。奶奶告诉我们,孩子父母生下孩子就外出打工,是老人一手带大两孩子的。孩子的父母已经三年没有回家过年了,说着说着老人流下心酸的眼泪。眼泪是老人想念自己儿子和儿媳妇而流?还是自己年逾花甲,还在操劳两个年幼孙子的学习和生活而流呢?尽量安抚老人的情绪,我们进行简单的沟通与对话。从韦同学家出来,我留意到门口半面披挂着一张黑色塑料皮,为了防止塑料皮随风飘又用竹竿支撑着,这样就搭建起一个简易的棚,在这个角落里放一些生活杂物。老人家肯定是生活的好把手,因为杂物也堆放得很整齐。是什么让老人在两个并不是很熟悉的老师面前落泪呢?

第二户是子轩同学家。子轩同学和三岁的弟弟随奶奶租住在学校斜对面。子轩同学的奶奶看上去比韦同学奶奶年轻一些。一进门就有一个大铁笼子靠堂屋右边墙放着,不大的堂屋被铁笼占去三分之一,笼子里关着一只白色的狗,见到陌生人,狗在笼子里乱窜。子轩站到笼子边去安抚狗,示意狗不要乱叫。一旁的小弟弟拿着玩具枪对着狗“哔”“哔”,引得狗又在笼子里窜起来。奶奶则连忙到堂屋后面拿热水瓶,要给我们倒水。我和汪老师谢绝了,请奶奶不要倒水,我们聊一聊子轩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最重要。子轩同学的父母也是常年在外面打工,没时间照顾孩子,把孩子全权交给奶奶了。因为一家人要生活,孩子的父母也不得不外出挣钱。

第三户是羽凡同学的家。来到小东门,随汪老师进了一个院子。站在院子里,汪老师喊了两声羽凡的名字,二楼上就有应声了。羽凡的奶奶从阳台上伸出头,热情地向我们招手。奶奶的话音还没有落,羽凡用清脆的呼喊声向我们问好。银铃般的问候声消减了一大半奔走的疲劳,羽凡像一只小鸟儿从二楼奔跑下来,领着我和汪老师上楼。羽凡也是随奶奶租住在这一大间屋子里,屋子用半面墙隔开成两间,外间的小一点是厨房,里间的大些是卧房,也只能放下一张床和一个桌子。昏暗的灯光下奶奶要给我们倒开水,我和汪老师依然谢绝了。在教室里,羽凡是个很安静的女孩子,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很少外出活动。在课堂上,羽凡的眼神总是躲避老师的眼神,她不敢与老师用眼神交流,她回避课堂上回答问题。即使老师喊她,她也是缓慢地站起来,然后就是默默地站着,不作任何回应。在课堂上一点儿都不敢回答问题的孩子,看到老师来家访却是如此的高兴,发出我们从来都没听到的声音,令我和汪老师深感意外。

疲惫的身子拖着两条如同灌铅的腿,行走在华灯初上的街头,路灯拉长了我的身影,它与我沉默前行。广场舞的音乐声渐渐地传进我的耳畔,在我脑海里呈现的是韦同学奶奶抹泪的情形、是子轩家那只在笼子里乱窜的白狗、是羽凡如银铃的呼喊声。

为人父母总想为孩子创造好的学习条件,于是选择城市给孩子读书,高昂的生活费用又迫使不得不外出挣钱,丢下孩子与老人相伴。

作为老师一节课下来总想看到孩子们小脸通红,小眼有光,小手常举。有没有去关注课堂上躲避的眼神呢?这个躲避的眼神背后是否也是一个目不识丁的老人与一个孤独无助的孩子呢?

作 者 简 介

王德君,1984年生,一名小学老师,喜欢旅游、阅读、写作,热爱教育事业。多篇散文与教学心得发表于报纸杂志。








(0)

相关推荐

  • 访一个学生,促一次成长

    家访是一把钥匙,走入学生家庭,开启学生心扉.家访打开的是教师.学生.家长间的"千千结",架起的是学校沟通的"希望桥". 1月26日,我们学校的老师在吕文义董事长 ...

  • 同在蓝天下---2019年暑期我的家访故事

    同在蓝天下---2019年暑期我的家访故事 刘红伟 舞钢市特殊教育学校 时值盛夏,蝉鸣彻响,热浪翻滚.三十六.七度的高温蒸烤着大地.我抬头看看骄阳,已临近中午,张老师我们三人一行正走访在我们特校学生尹 ...

  • 把爱送回家 ——费县特校开展假期走访活动

    把爱送回家 --费县特校开展假期走访活动 宋美娇 临沂市费县特殊教育学校 年尽月满,又是一年寒假时,临沂市费县特殊教育学校组织班主任.党员教师开展"春节送温暖,把爱带回家"寒期入户 ...

  • 我们为什么要家访

    我们为什么要家访 冬天的夜晚,村子里更加冷清,甚至连只狗都没有看见. 我们三个人一组出发了. (一) "某某爸爸,某某妈妈回来了吗?"同事一边走,一边给正在厂里上班的学生爸爸打电话 ...

  • 【文化宁海】山乡小姑娘

    作者:山人 终于迎来开学季 离开山乡一晃已有三十年了,期间也曾回去过一两回,可留在脑海的还是三十年前的印象.流淌的溪水,四周的青山,鹅卵石砌成的小路和那些纯真的小姑娘. 如今,当年的小姑娘也是为人妻, ...

  • 在家访工作中需要“精准化”操作

    安徽 高维公 汪亚明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要求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指出教师家访在强化一线学生工作方面的重要作用.山东省<中小学家访 ...

  • 家访路上

    学期结束 不管多忙 我都安排了时间去家访 去年是让家长们来我办公室 算是家访 去年是家长们来找我 那今天就换下 我去找家长们 再说家长们带着孩子来学校 孩子的感触不深 正如一位家长说的 孩子会觉得还是 ...

  • 王德君丨雨中漫步(散文)

    连续几天的工作,累得筋疲力尽,星期天的早晨只想睡到自然醒. 简单的吃完早点,收拾一下便去菜市场买菜.把垃圾送到小区门口旁的垃圾池,这时雨点越来越大.本想骑着"电驴"去菜市场,看时间 ...

  • 【“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65朵花/王德君

    学校思齐楼西边拐角处的枇杷树开花了,我从枇杷树下路过时发现的.我立即拿出手机,选择一簇开得最旺盛的花朵拍了一张图片,满意地把手机放进口袋,激动地上楼期待语文课的到来.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习作是要 ...

  • 王德峰丨经典阅读与我们的时代

    作者:王德峰,复旦哲学教授.博导,复旦教学名师,被誉为"复旦哲学王子" 来源:微信公号--复旦人文智慧 ---- 阅读经典就是在阅读自己的生命感受 阅读经典并不是找知识,我们和经典 ...

  • 【山西】王德虎丨诗歌/树与风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王德虎:山西省万荣县人,1968年生,笔名:潇洒的风,中国诗联学会会员,爱好书法与写作.作品散见于<山西风><我在河之东&g ...

  • 王德明,经典散文:【口罩的记忆】

    黑龙江|王德明 那几天,墨尔本的防疫形势十分严峻,市长丹尼尔·安德鲁要求居民出门戴口罩. 似乎澳洲人是没有戴口罩习惯的.一开始,不管怎么号召也没有人听,连医院的医生护士也都不戴口罩.随着疫情的加剧,一 ...

  • 王德明,乡土散文:【一捧的幸福】

    一捧幸福(散文) 中国人的传统,过年总是要吃饺子的. 一段时间里,考核政府工作好坏的标准之一,就是看一个政府能不能让当地的老百姓在过年的时候吃上饺子.可见,吃饺子的事情是多么的重要. 饺子是一种传统的 ...

  • 王德明丨【酸菜汤】转自《金秋文学》

    点击右侧"金秋文学"关注本微刊,欣赏更多精彩作品 酸菜汤 作者:王德明 我从小儿在农村长大,对我来说童年时的酸菜汤,就是让我无法割舍的一种味道.一想到它,就会心生一种宗教般的感动和 ...

  • 王德明散文丨【酸菜汤】

    作者:王德明 我从小儿在农村长大,对我来说童年时的酸菜汤,就是让我无法割舍的一种味道.一想到它,就会心生一种宗教般的感动和神往. 记得,在我小的时候,也就是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样子吧.我有一个同班同学,好 ...

  • 王德明散文丨【老虎菜】

    作者:王德明 每天都要和女儿视频,以解思念之苦.今天是女儿的生日,打电话祝贺女儿生日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通电话,学习工作至上,更多的则是些鸡毛蒜皮的家长里短,如天气冷热,社会新闻,吃喝拉撒等车轱辘话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