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在江南山水间之一】我的采石矶/丁祖荣
到了采石矶,不想当文人都不行。长江三大矶之一,又是江东所在,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社会贤达辐辏于此,唱吟奉和,怀古幽今。诗城马鞍山,想必还是源于采石矶,源于姑熟。
我第一次去采石矶,还是青葱少年,骑着大杠自行车。看了半天,看到大脚印,以为常将军一跨过长江,后来方知是支江,难怪很少汽轮和拖船。最羡慕太白水中捞月,狂放恣肆,酒劲使然也罢,酒中仙也好,我也想啊。
想归想,现实很骨感。少年的心思是表演给某个人看的,当某个人存在了,现实就摆在眼前。在入口的桥旁,翠螺酒家,放肆地要了一碗红烧肉,那时不会喝酒,解馋并豪迈着。抹抹嘴,心满意足地骑着车回了。没有半点诗兴。只是一个少年,精力过剩,寻找经历,积累谈资,而已。
哪怕是后来,当了这个长那个主任,偶尔蹦出一两句诗词,纯粹是缺乏自信,顶多秀一下。像一个人讲的,春天的稗子,提心吊胆,生怕被人拔了。比如欣赏,浪打天门石壁开,目的是让人放松警惕,一壶一壶炸开来。我喜欢的不是诗,不是文绉绉的词,而是这种气势令人激奋。
无数次的来过,上上下下地跑,反反复复地走,终于到现在的爬。岁月改变了你的行走方式,改不了你骨子里的坚守。刚工作不久,在一个春末夏初的晚上,我住进采石矶公园里的招待所里。第一次感受到夜雨打在竹子上,那阵势,挟着风,竹叶发出横扫的气势,雨打在竹竿上的力量。第二天一早,窗外的竹子被风雨打得七零八落,足见夜晚江风之大。
那年天气特别热。因为特殊的机缘,我住入了采石化肥厂。厂子又龟缩在山坳间,闷热异常。我用一个月工资买了一只扬子牌微型电风扇,也是很现实的享受。常常面对采石矶,有时从后山小道趸入,少了门票,在蜿蜒的矶头行走。这期间,一个叫孙传超的人,非常喜欢西方哲学,对黑格尔痴迷。我正好讲人生哲学课,其实自己对人生都不清楚,讲课只是蒙。当我在几百人的礼堂,信口开讲时,那一双双纯真的眼睛,看得我发毛,他们越入神我越恐慌,这也是我后来逃离学院的根本所在。当时,我正在看周国平站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评传。就大谈,如悲剧的诞生,查拉斯图拉如是说,等等。常常各说各话,争论的一塌糊涂。什么神话,什么酒神精神,特别是古希腊的酒神精神。我一下子想当然说了李白的酒仙行为,是酒神精神的异化。恰好那个时候,存在主义在青年中大行其道,这让老孙佩服了好长时间。天气热,我们的辩论更热更扯。
采石矶虽秀美,诗意盎然。化肥厂却因大量烧煤而污染严重,空气中弥漫着刺鼻气味,以及漂浮的各种微粒,我过敏的一塌糊涂,只得往采石矶逃,往大青山太白乡逃。
现在的采石矶,添了林散之艺术馆和季汉章石砚馆。我多次观瞻,还有些关联,记述一二。
1991年底,一个高瘦清秀的先生到范罗山所在地,恰是我接待的。他找颇有文人气质的书记,要把自己收藏捐给市里,条件是市里帮建一个馆。这既是文化人情怀,也是一个城市应有的气质。当时财政困难,连发工资都是借,更重要的是当时经济开发大行其道,文化知识退居其后。尽管书记很重视,把他的“砚海初探”砚谱交给秘书长,也嘱人具体商量,终于没有摆上议事日程。书记次年八月退休。还好,后来马鞍山的书记是芜湖来的,季汉章先生打动了书记,季汉章先生的72方古砚归属延园“季汉章藏砚阁”,林散之先生题赠“百砚斋”。季汉章先生的心血终于凝结在采石矶,构成蔚为壮观的诗城文化之因素,确实归得其所。
当我从一个与林散之先生故交口中得知先生种种后,我便迫不及待地又一次来到采石矶,直奔林散之艺术馆。馆坐落万竹坞,竟是我第一次来采石矶居住所在。那时的风雨渐歇了,经济发展之后,文化得到重视,哪怕是带着商业味道,毕竟让人民多了一个选择。每年诗会,海内外文化人群贤毕至,使钢城坚强的外壳之内,深藏了一颗柔软的文化之心,马鞍山精神得其彰显。
林散之先生乌江人,说其乌江,自然想起江东,想起叱咤风云的霸王,林散之先生与中国所有文人一样,在风雨中坚守初心,也与我前述故交有所关联。当他展示林散之先生的书画时,我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艺术馆与太白楼为邻,一起成为人所景仰之地。如果太白有知,林散之先生的雄风雅韵,与太白仙人放歌形骸,也是相映成趣的。故交在展示上善若水的各个不同时期书作时,内心的表达跃然纸上。看到生天成佛,我一下子想到弘一大师的悲欣交集。这个钢城,这个雄立江东的采石矶,因为林散之先生、季汉章先生们的苦心孤诣,他们的融入,厚实了诗城的根基。
采石矶,雄立江边的一个精神载体。我的攀附和景仰,是至诚的。有时候,采石矶之于我,是一个谨小慎微的公务员,借着李白的放浪,缓释一下自己,睡个安稳觉。这也是我的幸福怀想。
秋风送爽的时候,采石矶以及临近的薛家洼等滨江区域,芦花起舞,百鸟翔集,诗兴遄飞,马鞍山在大气度手笔挥写大保护华章。登临翠螺山顶,有亭亭立。我登亭四望,诗城诗意正浓,锁溪河东环翠螺山,汇入矶北支江,并归大江。
采石矶雄立江东,大江浩荡北去。
作者简介:
丁祖荣,2013年9月至2017年元月,在和田援疆,安徽指挥长。现在芜湖市人大工作。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发表散文,著有民意社区等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