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根召丨公德自在人心(随笔)
记得一天下午,我乘地铁9号线到徐家汇去办理业务,因地铁上人多拥挤,空气长时间不流通,就显得异常沉闷,再加上自己长时间乘坐,难免就有些昏昏欲睡。突然,一句尖叫声惊醒了昏睡中的我,引起了我的注意。只看见一位坐在我斜对面爱心专座上的一位身穿紫黄色外套的中年女人在和一位站着的身穿灰蓝色风衣的约摸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在争论。男的说:“哎,请你站起来让个座位,你没看见自己旁边还站着一位老人吗?”女的显然有些不情愿,但碍于面子,还是站起来让了个座。然后对男的说:“刚才是我没看见,如果看见了,我是会主动让座的。还有,请你讲话礼貌些,我不叫‘哎’。”男的没再讲话,只是斜视了她几眼。列车很快就到站了,只见那个女的拎起手提包,就急急忙忙地下了车。这个时候,站在我旁边的一位大姐就问他,“那是一个女的,你就不怕她跟你吵架?”只见这位年轻人说:“公德自在人心,我有什么好怕的,关键是她不占理,她坐在了“爱心专座”上了,如果她能早点站起来让个座,我也不会说她什么……”
我又重新审视了下这位和我年龄相仿、长相一般、穿着普通的男子,没有发现他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一个“公德自在人心”就像一块烫红的烙铁,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里。为了弄清楚这个词的含义,我特意上网查了下。“公德心”,顾名思义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所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它是道德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共产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地改善。但与此同时,西方外来思想对我们国家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也是相当严重。“金钱”、“地位”、“名利”几乎成了衡量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社会存在地位的标志,社会交集的表现也是围绕着利益的等价交换来实现的。作为一个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我开始莫名地变得忧心忡忡,面对未来,我不知道我们的未来会是什么模样?
前段时间,突然看到了这样一条触目惊心的新闻:在重庆万州,因女乘客与司机互殴导致公交车辆失控,坠入长江致15人死亡。这起事件虽然是个意外,但不由得印发我的深思:如果当时那个女乘客能够大度些、谦让些,多走一站路程又何妨呢?如果当时车上的其他乘客能够及时出来阻劝这位女乘客的不法行为,是否就不会酿成这样的人间惨剧?如果当时车上的司机能忍让下这位女乘客的无礼行为,或者先把车辆暂时停下来,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是否就能避免这次灾难?当时那些人的社会公德心究竟去哪里了?当然,或许还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因为我们不是事件的目击者,所以我们无法还原事实的真相。我不知道是什么让我们开始变得越来越冷漠麻木,是什么让我们开始变得越来越自私,是什么让我们开始变得越来越狂躁不安……我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再次上演类似的惨剧,我不知道谁会为我们今天的行为买单,我只知道我们在前进的路上已经抛弃了太多,我只知道我们的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忠、孝、悌、义,礼、信、廉、耻”是我们传统文化德育教育的精髓,也是我们作为礼仪之邦的核心价值所在,而社会公德心则是这些核心价值观的外在体现。当我驻足于人民文化广场的大型屏幕前,那一个个“弘扬优良家风,增强文化自信”的鲜红大字尤为引人注意;当我从小学门口路过时,那一句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朗朗读书声更是触动了我的灵魂;当我漫步在公司园区那条清幽的林荫道上,看着在招收文明礼仪培训班的红色公告,我的脑海再次浮现起那位身穿灰蓝色风衣的年轻人,那句“公德自在人心”就像新雨过后的清风,吹散了我思想深处的迷雾,也笃定了我对未来的信念,更是坚定了我不断前行的脚步。
是的,面对未来,我坚信:公德自在人心!
作者简介:
张根召,男,汉族,河南三门峡人。毕业于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为上海一家公司职员,作品多散文、诗歌体裁。新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