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线的最科学用法:粗细、长短、钩间距,都时刻影响你的中鱼率

对于台钓来说,子线是消耗品,每次出门要是不短子线几次,说明渔获肯定不好。子线的选用看似简单,其实里面有诸多讲究,钓不同的鱼,不同的钓法,不同的季节,在选用思路上完全不同。子线可是最接近“鱼嘴”的配件,它的选用是否得当,当然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你的中鱼率。

一、粗细问题

子线的粗细问题是不能小看的,选择不当会造成鱼咬钩困难的情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会挡口。但是经验告诉我们,除了钓鲫鱼时比较容易挡口,在守钓大鱼时这种情况会少很多。凡是可以钓大鱼的季节,基本都是气温不低的季节,大鱼进食比较果断而且凶猛,所以子线的选择可以比较粗。子线的粗细确实会挡口,但是还要注意跟钓法有莫大的关系。如果铅坠悬浮,子线松弛弯曲时挡口不会太严重,如果铅坠躺底,挡口现象几乎没有。

所以守钓大鱼时,用跑铅、双铅、大跑铅,子线可以稍粗一些,这样不但适合死守大鱼,而且钓组也会比较牢靠。就算是冬季钓鲫鱼,传统钓依然是铅坠躺底,钓组也会比较粗,但是渔获并不好。如果冬季台钓鲫鱼,那子线就必须细,因为台钓一般不会采用铅坠躺底的钓法,那就容易出现档口的现象。子线理论上越细越好,因为鱼口轻的季节时,子线越粗异物感就越强,会造成鲫鱼吞食钩饵困难的情况。所以冬季钓鲫鱼,传统钓可以0.8的单钩钓组,台钓0.6可能都粗了。

二、长短问题

子线的长短问题,对饵料的摆动幅度会有一定的影响。子线比较长,饵料的摆动幅度会变大,到位的时间就变长,会给鱼更多的时间追上饵料。这是双刃剑,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如果拉小鱼,或者低温季节小鱼少,鲫鱼不怎么爱开口,这种比较动态的方式效果往往都不错。如果钓大鱼,子线其实一般都要长一些,别看长子线摆动范围大,这个是建立在饵料很轻的基础上的,如果饵料很重时,就算子线很长饵料也会快速到位。钓大鱼时,长子线的好处是铅坠距离水底比较远,不容易影响到大鱼吃钩。如果铅坠躺底的钓法钓大鱼,自然就应该使用短子线。

长子线还有一个特点,尤其野钓中一般会钓钝,子线会松弛,这会影响到信号传递,这个其实也是双刃剑。好的地方在于可以过滤一些小动作,这样小的漂相就传递不出来了。在冬钓鲫鱼时,往往会使用较长的子线。因为此时饵料比较轻,这样有一定的动态效果。其次长子线松弛弯曲时,饵料也比较好入口。第三是鲫鱼此时鱼口轻,假动作较多。长子线传递出来的信号可能轻微,但是比较真实。除了守钓大鱼,冬钓鲫鱼,在野钓中短子线使用的会更多一些。

钩间距的大小是通过鱼钩来衡量的,标准就是“几个鱼钩”的间距。钩间距的目的是双钩挂饵之后还有一定距离,这样2个面饵不会粘连在一起,到位只有方便鱼进食某一个饵料,也增加了中双尾的几率。通常来说,钓底的时候钩间距1.5-2个就行,到底双饵有间距就行。钓浮时钩间距一定要大,因为这种情况下双饵很容易粘连在一起。敬请关注收藏点赞,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