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阳光”散文有奖征文】五月有节是端午/杨树林

郑 重 提 示

企鹅号、百家号、美篇、博客、QQ空间、简书等网络媒体发过的文章,不要再投稿给新媒体《行参菩提》。如果愿意继续投稿新媒体《行参菩提》,请先删除,后投稿。

当收获和播种一同袭来之时,端午,紧跟着五月的优雅步履,带着神秘,应着天时,飘着花香,裹着味道,又一次如约莅临人间。这个传承了几千年的节日,也在我的人生之旅中刻满了记忆。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我,端午划过的影子,总在心灵深处定格,想起来,能温暖整个过去的曾经。

记忆中,家乡一带称端午为“单五”,并把“单五”的“五”字夹带方言儿化音。五月初五,月和日都是五,应是重五,咋会喊成语义截然不同的名字呢?问起来,大家都说是老辈传授,代代相传都叫“单五”。也许是口误或谐音吧。但从家乡人过端午的举止和忙碌中,也许能印证这个叫法所蕴含的不尽话题。

小时候,山区生活条件差,常常惦记着过年过节,心里膺记的无非就是吃好吃的。端午节的到来,也是春节过后最大的传统节日。经历一季荒春的人们,也是蓄积了力量在过这个节日。过端午炸油馍是家乡的传统,那种飘荡在小村的油馍香味,直到今天我还记忆犹新。在那个时代里,想吃油馍也是个奢侈的生活美味。好在小村总有人在端午前几天就先炸起了油馍,一家炸油馍,香味飘满村。诱人的油馍香裹在山风中,经过小村清新空气的过滤,闻到的是一股怡人的清香。这味道在当时也是直勾人心的,一同闻到香气的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说:“谁家可炸油馍啦”。这一闻,使我心中顿生渴望,盼望着母亲能快快炸出香喷喷的油馍。

我的愿望也在节日的到来和母亲急于走亲戚送油馍的忙碌中实现了。春节有几份礼物,端午就有几篮油馍。这是乡间恪守的规矩和习俗。端午节不光是吃油馍改善生活,走亲戚送油馍是这个节日的重头戏,也是对春节礼尚往来的延续,更是亲情的又一次互动。一篮香喷喷的油馍,传递了长幼之间的情感,放大了可持续热情的日子。初五的当天,家家户户炸油馍的场景,使这个节日充满了浓浓的情意。各家各户锅灶中飘出的香味蒸腾着,弥漫着,交织着,一齐熏染着小村,构成了一幅烟火生动的农家画面。好似整个小村像油润了一般,感觉照在村中的阳光也透着丝丝幽香。

端午的油馍,馨香了五月,芳香了季节。人们在五月的幽香里加快了劳作的脚步,吃着油馍下地,田野多了一味油香。送油馍路上遇人的礼让,使山间小路也散发着淡淡的香味。在我的记忆中,端午节母亲给亲戚送油馍都是在匆忙中进行的,恰逢又收又种的大忙季节,所有的人们都是行色匆匆。那时送油馍的人们,都是步行在乡间的小路上,篮子上大都盖着家乡的泡桐叶,看上去给人一种清新而又鲜亮的感觉。

乡间端午的习俗,一直都以消灾避疫,驱邪避凶作为永恒的主题。端午节当天早上,家家户户都先吃煮鸡蛋、煮大蒜,在忙碌着把艾插在门楣上。把配制的雄黄酒涂抹小孩的耳鼻上,在儿童手腕、脚腕和脖颈上拴系五彩线,身上还佩戴香囊香串之类的东西,以达到驱邪和防止五毒近身。使整个端午节显得睿智有序,生动有趣,况味十足。这些习俗厚重而悠远,承载着家乡的记忆和往事,不排除有精神层面的支配,但家乡人是相信和认同的。正是这些带有地域特色的生活习俗,才使端午释放着它独有的文化韵味,在历史深处闪烁着耀眼的历史光芒。

在家乡人看来,端午节这天,天地之间遍透灵气。可谓天灵、地灵、水灵、花儿灵、草也灵,就连太阳光也与往日不同,也带着灵气。人们都相信端午节的神秘,深信所有的花花草草,藤蔓枝条,都在黎明到太阳没有普照的档期内,一切皆可入药,为人所用。为此,山里人一大早就奔向田野和沟壑,采集艾蒿、竹叶、枸叶、金银花、毛眼睛及树枝、山菜、青草之类,捆好放在屋檐或窗台之下风干,以备不时之需。在乡间,久病的老人也要在端午节的阳光下晒晒太阳,调理调理一下心情。就连大家习以为常的山泉,司空见惯的河水,端午时节也是灵验无比。若在端午早上用河水或泉水洗涤患处,可祛毒除病。小时候,村中的大人或小孩,用河水和泉水洗涤患处,还真有奇迹般痊愈的个例。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生存的法则和生活的艰辛,历练了家乡人与环境抗争的胆识和信心。可以说,我们的祖先在求生存的道路上,因为没有选择,他们才大胆前行。历经磨难和探索,找到了端午节期间自然界的神秘坐标,并用他们的聪明才智,把大自然的魔力掌控在近乎精确的时段和区域之内。人们循着传统的传统前行,照着祖宗的说头生活。那种执著和对生命的敬畏,充满着智慧的力量和民族的性格,那种尊崇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充满圣洁的人性光辉和民族气质。

年复一年,年轮镀亮。端午连同多少荏苒的日子,被岁月划来划去,化成了故乡特别的符号。回味几十年前小村的端午,胸中涌出的是对生活更深更真的感怀与领悟。是啊,在故乡走过的岁月里,无论生活多么艰辛,人们都在一个个传统节日的牵引下,注入了生存和生活的动力,家家户户在忙碌中拉近了与节气的距离,激起了过日子的兴趣,鼓起了向苦难生活挑战的勇气。我们的传统节日才得以长盛不衰,我们的节日文化才得以薪火相传,我们的民族才得以生生不息。

作 者 简 介

杨树林,男,汉族。1963年7月,生于河南省汝州市寄料镇吕庄村,现在汝州市陵头镇政府工作。汝州市作协会员,热爱文学和阅读。1986年以来,先后在报刊、杂志、网络发表通讯、散文、散文诗、小小说等。




本次征文设金奖二名,银奖五名,视参加征文篇数设入围奖若干名。金奖奖品为张小斗先生的嫡作高档黄龙山原矿紫砂制作的西施壶一把;银奖奖品为张小斗先生的嫡作高档黄龙山原矿紫砂制作的功夫壶一把;入围奖奖品为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行参菩提——2017年中国行走散文作家二十二强》散文作品集或作者为孙春雷、贾国勇的《行参菩提》(二者任选其一)。

要求投送Word或WPS电子版稿件,不收纸质稿件;投稿信箱为“289341034@qq.com”,邮件主题请注明“端午的阳光”散文有奖征文。

行参菩提·“端午的阳光”散文有奖征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