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植一杆心荷/彭建华

荷,是远离我的故土朱公塘的。在村子的周围,十余里之内,我是不曾见过荷。搜寻记忆,似乎也是很难找出荷的身影。对荷的认知,我是来于书本。确切地说,是得益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而宋代周敦颐老乡的《爱莲说》,更是让我肃然起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份坚贞纯洁,让人怦然心动,难以自拟。

正因为读了这些美妙文字,也正因为半生未与存于心中的荷亲近,所以,对于荷的念想与痴迷,才会更加迫切。只要寻得了机会,总要去将它植入心房,哪还顾及了春夏秋冬的季节?

在我的眼里,荷的一生,都是美到极点的。春末时节,一池春水倘有凝固了的涟漪,风来只摇,雀立不散,荡漾着仿如印在了绿绸之上的碎花儿,小的细如薄饼,大者宽若小孩的脖套,这便是初生的荷了。它是柔弱的,看那星星点点,总是怀着一份恐怕会被随波逐流,或是会被消融的担心。

然而,初生的荷,是最能给人带来惊喜的。

几场夏雨,许是挡了你踏青的脚步,却是万万阻不了荷的恣意。忽一日,天晴,阳光正好。你若是又来,极有可能再找不着原来的池塘,那一池碧水,几乎被暴涨的莲叶覆盖。瞧那模样,全成了魔术高手,高低错落,层层叠叠,擎起自己翻转了的小绿伞,欲要攀出池岸。有水在里面荡漾,滚出一窝的珍珠。

更让人心颤的是,无数“伞把”上,还缀了缤纷的彩烛。小的害羞,束拢了火苗,就那般站着,像极了岸上观望的小女孩,只留了几分娇羞;大的热烈,迎着阳光,张开了花的手掌,捧一束灿烂。“映日荷花别样红”,我的心中,突然冒出一句诗来。然而,荷花不仅仅只是红,还有粉红和黄、白。只是,无论哪般颜色,此刻,都打了阳光的蜡,光亮可鉴。

当然,看如此荷花,你也得向着阳光而来。黄昏,日落,握够了阳光的荷花,也累了,收束花瓣的手指,睡觉,休息。

次日的荷,又是碧浪滔天。你本以为除了荷,池里别无他物,想不到一声“唿喇”,从某把碧伞之下,跃出一尾鱼儿,引逗得周围的荷们,翩跹起舞。这还罢了,蛙们也使劲着鼓噪,此起彼伏,又平添了许多的情趣。

不经意间,你还会发现,有些荷花已夹起了莲蓬。昔日的花,红颜不再,花瓣渐次凋落;昔日静待闺房的花蕊,却老成了一缕沧桑的胡须;更叹的是莲蓬,仿如一只被拦腰切断的青瓜,裸露着黄色断层,黑色的泪滴,浸入肤里。

每次瞧见,我总是冒出一个奇怪想法:前生的莲,必是金童玉女一对,恩恩爱爱,两两相生。许是得罪了玉皇大帝,或是王母娘娘,才被横刀断爱,有了此番情形。不然,所有莲蓬为何皆蓄满苦心?

到了秋季,满池的莲叶已开始枯萎,一杆杆的莲蓬,兀自挺立。这时,便有人们或趟水,或划船,开始了采莲。这般景象,我还无缘见过。所以,只能如此想像:采莲的男女,泛着一叶轻舟,穿梭于荷丛之中,那种“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的情景,该是多么美妙。

但是,我依然知道,这时,千万不要去读宋代诗人李石的《一剪梅》。因为,其中“百濯香残恨未消。万绪千丝,莲藕芭蕉。”的句子,那是最让人割心的,几是无人能够消受。

幸好,那还不是冬季。只有冬季,才是荷最是萧条的季节。莲叶枯败,莲杆断折,早就远离了往日的繁华。每次,我面对一池残荷,都会无端地伤感。只是,某次恰遇一粒翠鸟立于倒折的杆头,映入水中,便有了一把琴弦的意境。还有薄雾为幕,似在进行一场庄严的演出。听那鸟儿的鸣叫,看那轻雾的漫起,我感受到了这池枯荷所给的某种启示。于是,荷的另一番神韵,款款向我走来——

每一种艺术

不仅仅存留在纸上

每一次欣赏

不单单只用眼睛

比如这水墨淡画般的雾

还有那铁划银钩般的一池风骨

这是我写的《雾中枯荷》诗中的几句。后来,摄影家谭志刚先生又配了一张他拍的照片。也是怪了,文与图的意境,居然那般的吻合,仿如一对艺术的孪生儿,心有灵犀,意念贯通。每当再读,总是想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名言,我便觉心头一颤。

然而,这还仅是表面的。又是某次,我在东莞的时候,与人去池塘里摸莲藕。当摸出白胖手臂般的莲藕时,看到那弄断了的藕节,丝丝相连,不肯分开。瞧那中空,也都是心的模样。再联想起并蒂莲的恩爱,我的心,也一下变得虚空。虽然如此,看那凌乱枝叶力撑着的满池风骨,却也是最为美景的享受。原来,悲壮的美,才会融入骨髓,才会让人感受更为深切。

“倘有荷在池,倘有荷在心,则长长的雨季何患?”这是散文家朱玉成说的。我想,倘是每一个人都植一杆心荷,那又该是怎样一种风景?

作 者 简 介

彭建华,祁东县人。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在《人民日报》《半月谈》《检察日报》《中国税务报》《湖南日报》《羊城晚报》《中国散文家》《文学界》《雨花》《杂文选刊》及新西兰《先驱中文报》、香港《圈子》杂志等国内外百余家报刊发表新闻、文学等作品千余篇。










(0)

相关推荐

  • 小帅陈哥哥 ‖ 荷花(小学三年级学生散文,老谢同学点评)

    信手拈来皆文章 生活处处有素材 信手拈来皆文章 生活处处有素材 点击右边 阅读了解 圆梦工坊2021春夏学期中小学作文训练.中学数理化.文史地.英语等学科拔尖训练与基础训练,可插班.生物提高训练点击这 ...

  • 散文:美哉莲蓬

    前几日赴晋州,观看弟子颜志涛的十一层的商务楼建设,其装修古朴典雅,层层景观各异,且饱含佛禅道意.大楼取名"宇善源",正在加班加点装修中,预计年底开业.一个民营教育集团董事长,既要经 ...

  • “妈,你有新的荷花头像可以换了!”

    ▲ 炎炎夏日,荷花叶下好乘凉.摄影/邵向东 设计/刘航 -风物君语- 小暑消暑 唯荷花不可辜负 翻开家族群头像,全中国的长辈总是出奇地默契.要么是母亲.奶奶,要么是七大姑八大姨,最偏爱的,永远是一朵开 ...

  • “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获奖名单(获奖通知)

    "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获奖通知 恭喜各位获奖作者,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隆重开奖了!本次获奖作者将获邀请加入中国(香港)著名行走散文作 ...

  • 【“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家有枣树/杨文亮

    枣树是家乡常见的树种,几乎家家都有.我家老宅院子里就有棵枣树.老宅是皖西北农村常见的院落,三间堂屋,两间东屋,几段围墙,一个简易门楼,中间围成一个院子,不大不小,有二三十个平方.东屋的门口偏南,有眼小 ...

  • 【“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银杏之乡话银杏/王俊敏

    在我小时候,我们村北头,靠近沂河右岸防洪大堤的地方,有一棵银杏树,直径约30公分,并不高大挺拔,在离地一米多高就分两叉了.它在众多高大的乔木之下,显眼的枝丫并不多,但疏落有序,富有个性的叶片紧凑围绕枝 ...

  • 【“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爬山虎/魏昆锋

    去一个小区找朋友,等人的间隙,不经意地发现,他住的那栋楼的东墙上,隐隐约约的挂满着一幅画:浓淡相见,若有若无,或直立,或横走,像云彩又像山水,像轻松又像藤萝.我吃惊于谁的工笔之精妙,不禁走近了细看:原 ...

  • 【“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白河木瓜/高涛

    和文友们去白河县结对帮扶并进行文化采风交流,第一次去号称秦头楚尾的大山深沟,第一眼看见的便是木瓜. 说是木瓜其实先是木瓜树.正值深秋,天高云淡,三苦展览管前云雾缭绕,道道沟坎令人倍觉清爽.几位农民正在 ...

  • 【“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白刺花开/毛家成

    故乡多山,漫山遍野长满了白刺花树.阳春三月,几场春雨过后,白刺花树像赛跑一样,你追我赶,不用几日,全都开满了白花.白刺花一开,满树玉白,故乡的春天也就算是真正地到来了.这时候的故乡全都被笼罩在了一片白 ...

  • 【“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难忘的折耳根/刘志勇

    说起折耳根,有着许多奇特的名字.陕人叫狗心草,只要看见它心形的叶片,你也会认可的.有人叫魚腥草,你尝了它的味儿,你也会赞同的.有人叫翻转红,你只把叶片翻转看背面就是紫红色,你也会点头的.有的叫它猪鼻孔 ...

  • 【“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草木亦有情/张淑梅

    有句俗语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直以来,我认为这句话很贴切,没有意义,可是,当我看到奶奶坟上蓬勃生长着的艾时,我对这句话产生了怀疑. 我的奶奶是一位表面凶煞非常的人,而实际上 ...

  • 【“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悠悠枣树情/魏昆锋

    周日回老家和母亲唠嗑,临走的时候,母亲给我掂了一兜枣,说让她孙女尝尝.我不知道这兜枣是她买的,还是从老宅的那棵老枣树上打下来的,母亲应该没有打枣的本事了吧. 老宅的灶屋后有一棵枣树,听父亲说是他爷爷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