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那个输了班长竞选的女孩,或许她才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你怎么教育他,他就怎么长大。

电影《冈仁波齐》中,有个9岁的小姑娘令我印象深刻——

她跟随父母离开家,一起踏上朝圣之旅,这大概是她懵懂生命中的头一件大事。

一路上风餐露宿,她的父母全程没有喋喋不休地说教,有的只是日复一日地重复前行,孩子眼见了,跟随着,逐渐变成了习惯和信仰。

孔子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

对孩子有益的家长往往只用心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正确的示范,以身作则。

十几年前,有一部关于少儿题材的情景轻喜剧《家有儿女》火遍大街小巷,现在再回头细品,原来是一部值得反复学习的家庭教育片。

夏东海是一名儿童编剧导演,制片人为了让他顺利接导新剧,为他安排了电视台的采访,并擅自为他的个人履历进行“润色”,夸大了夏东海在美国的导演经历,谎称他曾经拒绝了美国好莱坞的导演邀请。

其实,在成人世界里,这也算是比较常见的“潜规则”,然而夏东海义正言辞地拒绝了。

因为他深谙言教不如身教的道理。

“我现在带头胡编乱造,这以后我怎么教育他们?我一直就教育他们,做人要诚实老实,该说什么就是什么,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如果我必须说假话才能导的话,我宁肯拒绝。”

左手是利益,接拍新剧不但有机会让自己在职场上大放异彩,还能为家庭增加收入,提高一家老小的生活品质。

而右手是教育,我们常说“教育是头等大事”。

如果是你,在面临这样的抉择时,内心的天平会倾斜向哪一边?

有人说,成人世界的事情何须向孩子交代?我选利益有什么错?不也是为了家庭,为了孩子?

那么就用这句话搪塞他们吧:“你们还小,所以不懂,等你们长大就明白了!”

可孩子会怎么理解这件事呢?

哦,原来大人教我们诚实,也是分情况的,只要利益够大,原则就可以被推翻。

我想,应该没有父母希望孩子成长为一个不诚实、不善良、表里不一的人吧?

但我们到底有没有给孩子一贯不变的教育理念,不因人而异,不因事而异?

更可怕的是,有一些家长将功利写在脸上,用成人世界的“潜规则”去扰乱了孩子世界的纯净和平静。

表里不一,两面三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我很疑惑,他们到底想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来?

为了帮孩子当上班干部,她步步为营

《小舍得》中便有这样一幕,可谓是非常写实了,田雨岚为了让学霸儿子的简历更加夺目,步步为营,将成人世界的“潜规则”侵入孩子单纯的世界,一顿操作猛如虎——

她先是找班主任直截了当提出请求:“能不能帮子悠在中队委找个小干部当一当呀?哪怕是个虚衔也好!”

遭到班主任的严词拒绝后,她又开始在妈妈圈里“下功夫”,为了投其所好,她请孩子同学的家长去美容,顺便掏出了自己“压箱底”的宝贝——

“飞行考的真题,我告诉你,这在市面上可是很稀缺的咯!”

在鸡娃的妈妈眼里,难得的教育资源是很难拒绝的,交易就此达成。

如此这般“活动”一圈下来,逐个击破,她已紧握胜券,回到家,她又为子悠写了演讲稿,逼着子悠将稿子背熟,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演练。

虽然子悠在竞选演讲时满脸不自信,背得磕磕巴巴,但因为有田雨岚背后的一番神操作,加上孩子们的世界也有慕强心理,当他的演讲中将班干部的评选风向拉往成绩评定时,考试成绩倒数的原副班长欢欢便“无地自容”。

最终,田雨岚如愿以偿地将儿子“保送”到副班长的位子上。

事实上,子悠一开始并不想参加竞选,并且当他看到欢欢落选后难过的样子, 一度非常内疚,如果他知道了妈妈背后的小动作,想必更加无地自容。

《请为我投票》:孩子之间单纯的竞争,竟成了家长们的“战场”?

14年前,导演陈为军通过镜头,将3个8岁的孩子竞选班长的过程客观地呈现给观众,这部名为《请为我投票》的纪录片中,原本单纯无邪的孩子们在家长的推波助澜下,先后做出了让成年人都感到不寒而栗的选择。

为当上班长,获得“权力”,稚嫩的身体里却装着工于心计的灵魂,他们巧舌如簧,肆无忌惮地“刨坑”伤害同学。

两面三刀、诋毁同学、挑拨离间、贿赂同学,成成甚至为了拉票向同学“许官”。

且不论班长是否有权力任命副班长,即便如此,但最终副班长也只能有一人当选,而他却不假思索地同时向多位同学作出了许诺。他一心想要眼下竞选成功,日后承诺是否兑现似乎并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所有这一切,皆是家长在背后操控的结果。

“智囊团”们挖空心思琢磨着“一招制胜”的方案,毫不顾忌眼前是8岁的孩童。

孩子们遵照家长的叮嘱,一边踩低竞争对手,一边不择手段地为自己拉票。台上,他们背诵着家长写的稿子,互相戳对手的弱点。

一场以公平民主为初衷的选举,就这样演变成两个家庭的“互殴”。

无论孩子竞选的结果如何,父母此番操作实际上已经让孩子输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

成成一开始对于“权力”的认知就存在偏差,他认为当了班长便可以随心所欲:“我想让谁站着谁就得站着,想让谁坐下谁就得坐下。”因而极度渴望,势在必得。

父母不但没有及时纠正孩子错误的价值观,甚至还为他出谋划策,让他去诋毁对手,打击对方的自信心。

或者可以说,孩子不正确的三观本就传承于家长的言传身教。

而一开始,当父母问罗雷需不需要帮助时,他原本很坚定地说要靠自己的实力取胜。

然而在阶段性失利后,父母的力量卷入,令他重获胜券时,幼小的心灵便经历着巨变,为了赢,他开始对父母的安排言听计从,最终在家长的推波助澜和对权力的渴望中迷失了自我。

好可惜,孩子们失去了童真,过早地学会工于心计,虚伪狡诈,损人利己。

这样的家庭教育,到底是爱,还是害?答案不言而喻!

因此,我反而很为许晓菲感到庆幸,因为她是3个孩子中唯一一个没被“改变”的孩子,她的妈妈虽然心疼女儿所受的伤害,却没有横加干涉,只是给予安慰和开导,她也没有在成成的挑唆下选择报复的行为,没有变得面目可憎。

或许她才是真正赢在了起跑线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