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79后副总裁要自己做开发商了,阳光城王锋离职

79后副总裁也要自己创业了
2015年,是房企变革与转型期的关键时期,房企业绩起起伏伏,伴随而来的是各家房企的高管频频变动和动荡。2016年年初,地产圈又传来了人事变动,1月30日,阳光城发布《关于公司副总裁辞职的公告》:王锋先生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公司对王锋先生在任职期间为公司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对于一个房地产经理人来说,10年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王锋正是经历了房地产行业的黄金时代,见证了房地产那些年的辉煌时代:2005年-2012年,他就职于龙湖地产,先后在重庆、成都、上海公司负责营销。又在房地产的白银时代来到了阳光城,为阳光城实现“逆袭”出谋划策,奋力激战。
“79后”、“副总裁”、“金牌营销操盘手”,这些关键词如果已经能够让很多地产人肃然起敬。那么“心中有光”是笔者认为王锋身上最大的魅力之一。和他聊过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健谈的人,无论什么话题,他都能头头是道和你娓娓道来,他还总是那么幽默,搞笑的言辞总会不禁让人莞尔一笑。
早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锋曾经这样评价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从2014年开始,已经把它的本质呈现给我们,这个行业变化的最本质的原因是我们这个行业从稀缺的时代到了过剩的时代,所以地产的规模化道路在这样的时代里面变得难以为继,整个行业的天花板接近,稀缺时代终结,集中度上升,行业利润在下降,中小房企加速退场。

王锋独家回应地产人言的未来计划:“下一步我会在地产金融方面做一些尝试,算是参与一项创业,我们有很多机构和个人会共同参加。

王锋对于地产金融有着自己独道的看法:投资和定位阶段决定90%以上的价值和风险,交易环节兑现这些价值和风险。中间的开发环节是制造业。占据两端的是苹果,占据中间的是富士康。

“地产投资段和地产交易段,都是地产金融的范畴。房地产天然是金融,但金融并不天然是房地产,”王锋表示:“地产的高手可以切入地产前金融并拥有天然的价值判断和风险识别能力;但金融高手很难切入地产开发,因为管理链条复杂,没有标准化的逻辑和公式,容易低估风险或者放大风险,难于识别价值。

至于该地产金融项目具体将会是什么样的模式,什么样的新玩法,还是要届时王锋亲自给我们揭秘了。

管理理念:总裁不需要秘书
王锋有着自己的一套管理逻辑:首先是用合适的人。其次是战略清晰。第三就是授权。
他的管理风格还是减法。比如王锋要求我们部门汇报的PPT最多不能超过十页。因为他没有见过一个项目复杂到一个PPT讲不完的。如果三四百个字还说不 明白该怎么做就说明你的战略不清晰。王锋的组织设置也是一样,做到300个亿之前八个人就够了。组织的精简有时候就代表了效率,人一旦闲下来就会出各种事。
王锋认为所谓的所有者权(老板)、经营者权(总裁)和监督权(董事会)的分立在中国房地产是可以实现的。管理的简单就在于,管理是可预期的。领导做决定要快,要敢负责任。
在阳光城的营销体系里,你找不到哪一件事没有责任人,你也找不到哪一件事有两个责任人。
阳光城从总裁到副总裁再到各个总经理,没有一个人有秘书,没有一个人有助理。我们有一两个人的行政组负责所有人的行政事务。
王锋认为现在房地产圈最缺的不是资源、资金或者好项目,而是能将这些拿捏整合的高效运营团队。中国房地产二三十年来相对粗放,买地、做项目,就能挣钱,这个行业变得很浮躁,管理精度是很粗糙的,并没有培养出理性、专业、有深度、运营体系完备、逻辑清晰的运营团队。
“拿地王”的独道眼光早就项目热销
2012年,王锋加入了阳光城,也正是从那时起,阳光城开始走上了业绩上升的快车道。
根据克而瑞数据统计,从2011年的23亿元到2014年的230.7亿元,阳光城三年时间完成十倍业绩的增长,实现百亿规模突破。中国指数研究院房企销售榜单显示,2015年1-12月,阳光城共计完成销售金额310亿元,业绩较2014年230.7亿元,同比增长34.37%。阳光城连续四年实现有质量增长。阳光城也因此领跑闽系房企。
自2012年将总部迁至上海,阳光城陆续在嘉定、宝山和浦东豪取7幅地块。而这7幅地块的竞拍,都是王锋亲自参与并拿下。在他看来,产业会带来人口和就业,就业会带来刚性购买力。“这种需求是非常安全的,只有产业带来的人口才是支撑房地产的要素,我认为浦东具备这一条件。”他说道。
对于阳光城产品的成功秘诀,王锋将其归功于集团的3大管控。
一是投资决策。“对于进驻哪个城市?什么时机进驻?进驻哪个区域?这一点可以决定项目50%以上的成败。” 王锋坚定的表示。
二是产品结构。即在拿地后7天内决定产品战略,包括定位、价格、客群等。
三是定价。定价决定着投资预期,也决定着项目回报,它还决定速度、风险和竞争态势。但是,合理的价格不是定出来或算出来的,他是市场主体之间博弈的结果,客户、对手、市场趋势、开发商预期等,这些不确定的因素都扰动着价格,定价的高手是要把藏在客户、对手、老板心中彼此都不说出来的那个价格识别翻译出来,并尽可能让它具备皆大欢喜的竞争力。因此定价是一项个人能力,而不是组织能力。

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