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主持人和真人主持“抢饭碗”:如何应对AI时代的职场危机感
你也许怎么都想象不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主持人这个职业都会面临AI的竞争。
在近日开幕的2020中国新媒体大会上,现场的虚拟主持人“小魏”与湖南广播电视台知名主持人魏哲浩开启了一场特别的互动,双方还在场上互称对方“造假”。
“小魏”其实只是一个VR的人物形象,他通过语音合成、唇形合成、表情合成及深度学习等技术,具备与真人主持人一样的播报能力,同时依托现场摄影机呈现出逼真的3D效果,吸引大家的眼球。
实际上,早在2000年,由英国PA新媒体公司制作的世界第一位虚拟主持人安娜诺娃就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她犹如一颗耀眼的明星,获得了世人关注。
相比真实的主持人,虚拟主持人的优势在于:
第一、具有稳定高效的工作状态,不会像真人那样有生理和心理状况的高低波动,这就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节目的质量水准。
第二、虚拟主持人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很少会出现知识的盲区,也几乎不受年龄增大、记忆力下滑的因素影响。
第三、虚拟主持人可塑性高,他们可以最大限度为观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而且在外形和主持风格上能随心所欲地切换。
虚拟主持人从出现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给了我们广大职场人许多启发。
首先,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未来人工智能将不断替代我们的工作。
《奇葩说》中的黄执中就曾做出过大胆的假设,他认为人类有一天被取代是因为人工智能太过发达,让人们放弃了对真实世界的渴望。
2020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美国工厂》里也曾公布过这样一组数据:大约在2030年之前,全球将会有三亿七千五百万人因为自动化而失去工作。
而这里所指的自动化,就是AI的雏形。
我想这并非危言耸听,AI其实已经开始在抢走我们的一些饭碗,比如无人超市、无人银行、无人汽车、无人飞机等概念,近几年都开始商业应用。
其次,面对AI的威胁,你有没有担心,自己的工作会被替代?假如真的担心,不妨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我的工作,机器人能做吗?举个例子,有个人在职业是在面馆和面,那么这份工作就很容易被替代,别说是AI,一个和面机或许就搞定了。
第二、我的工作,千古不变吗?有的工作,似乎几千年来都没改变过,比如收银员这个职业,古代就有掌柜的,直到今天,收银员确实也还存在,但从数量上来看,似乎越来越少了。
比如大城市很多的快餐店都实行扫码点餐,顾客点完餐就手机支付,根本不需要收银员了。
第三、我的工作,可以流程化吗?一个制造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在进行操作的时候,从A步骤到B步骤,再到C步骤,基本不需要什么思考。那么这样的工作,似乎必然会面临被取代。
想明白上述三个问题,你会发现,今天的职场,并不是人与人的竞争,而是人与机器人的竞争了!
最后,AI时代,我们该如何保持职场竞争力呢?
1、主动升级
所谓的主动升级是指让自己凌驾于AI之上,做比AI更高级的工作。举个例子,AI机器人也需要培训和优化才能更好地“使用”,而培训和优化这些工作只有人类才可以帮他们完成。
2、另辟蹊径
AI在职场上也并非都是万能的,比如他们就很难触达情感领域去开展工作,所以我们可以考虑把自己的职业方向朝着更多与人内心链接的部分去靠拢,例如心理咨询师、教育辅导者、成长教练等。
3、专精于业
AI虽然高效、全能,但不一定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举个例子来说,如果AI可以雕刻手工艺品,我相信一定不如真正在这方面垂直深耕了多年的艺术雕刻家,毕竟有故事、有灵魂的作品才能赢得人们的认可。
可见,AI其实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会吞噬整个职场工作。人类依然可以成为时代的主宰。
正如李开复说的那样:
“我们无须担忧和惧怕这个时代的到来,我们所要做的,应当是尽早认清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变革的规律,尽早制定更能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劳动保障制度、教育制度,以便更好地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写在最后
虚拟主持人的亮相,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新鲜感,同时也是一种危机感。
我们需要以小见大,立足当下,思考未来的职业发展如何与AI共处。
假如我们可以把自己工作中那些常规化的部分借助AI做得更好,同时更聚焦人性化的内容去发展,相信我们每个人仍然可以成为这个时代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