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丨《红楼梦》开篇首联隐意探秘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有一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对联,书中所述:“...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两边又有一幅对联,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是本书开篇的第一副对联,题在“太虚幻境”的大石牌坊上,不论是出场顺序和题刻位置都十分的重要,只是因为联意看上去很简单,又或是把他当成了一副哲理对联,所以没有引起研究者或爱好者的太多关注。

这副对联的确简单。上联释义:假的当作真的,真的也假;下联释义:把无作为有的地方,有也是无。全联大约是取:“假假真真,无中生有”之意罢了。很象一副哲理对联,虽然显得很虚无,并无太多意义,但是作为“太虚幻境”的门联却也还应景,大约这就是作者的狡猾之处。

只是《红楼梦》是一部“字字是血,哭成此书”而又将真事隐于其中的血泪史,如果当成一部风月小说,或是半传记式的曹家史或是所谓的明珠家事直白的去看,我觉得有负作者“无材可去补苍天,[甲戌侧批:书之本旨。]枉入红尘若许年。[甲戌侧批:惭愧之言,呜咽如闻。]”的著书本意。因此,对于如此重要的第一副对联,如果只取这字面之意,而不深究,是不是入了作者的套呢?怎么说都觉得不妥。

好在,本联似乎还有另一种解读,从他隐喻的含义里却能读出字字惊心,欲哭无泪的血泪景象,大约这才是本联暗藏的玄机。

要探寻此联的深意,必需将上下联结合起来仔细分析。因为对联上下联意都是要有关联的。上联“假作真时真亦假”要表明的其实就是:假就是真,真就是假!这个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书中隐藏着的一根主线。

为了让世人记住假就是真,作者还特意安排了一个桥段:甄、贾宝玉之迷。甄宝玉的甄字剧透得很早,第一章介绍甄士隐时,脂砚斋有批:姓甄,[甲戌眉批:真。后之甄宝玉亦借此音,后不注。]名费[甲戌侧批:废。]

甄宝玉和贾宝玉家境、性情完全一样,就如贾宝玉照镜子。但是甄宝玉在书中几乎没有真实出现过,至少在前80回里没有,完全是一个不必要的人物。甄、贾宝玉之迷让很多红学专家摸不到头脑,个种解说纷纭,都是牵强附会,没有一个是可以令人信服的。其实这就是作者的狡猾之处,好在脂砚斋作了剧透:和“真废”一样,就是想借一个“真”字的音,想说的还是这句话:假就是真,真就是假!这个真的非常重要!

对联的下联:“无为有处有还无”,当然也可以不用以“无中生有”之意去解读,因为在现实的世界里真的有一处“无为”之地,去过故宫参观过交泰殿的可能有印象。

作为内廷后三宫之一的交泰殿,是皇帝和后妃们用来起居生活的地方。乾隆十三年(1748)乾隆皇帝将象征皇权的二十五玺存放于此,因此更加显得至高无上。而交泰殿的皇帝宝座上方高悬着的正是康熙帝御笔所题,黄底红边黑字的“无为”匾额,非常显眼醒目。

对联分析到这里,暗藏的深意已经呼之欲出了。因为能够在交泰殿起居生活,拥有至高无上皇权,名字中有“真”而又有涉“假”嫌疑的只有一人: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这也就是作者一直强调假就是真,真就是假的原因。

因此,本联暗藏着的深意应当是:“假的做了真的(皇帝),真(禛)还是假的。“无为”处的宝座上虽然有人,但是我仍当做是没有!”这样理解,上、下联之意就完全切合得严丝合缝了。故脂砚斋此处甲夹批:“叠用真假有无字,妙!”因为真假本是一体,有无也是一样,当然是妙的。

雍正皇帝继位大统在史学上本就有许多可疑之处,至今也未有定论,民间更有雍正篡位、假皇帝之传言(感兴趣的可以百度,这里不展开)。而发生在康熙朝的九子夺嫡和雍正皇帝继位后对兄弟们的清算,都可谓是血雨腥风、手段残酷,完全可以称为血泪史而哭成此书。

《红楼梦》开篇的第一副对联所暗藏的深意,将矛头直指雍正皇帝,将康熙朝的九子夺嫡和雍正皇帝继位后对兄弟们清算的血泪历史隐于故事之中,在书中“四大家族”的主线里也能找到谐音隐喻的佐证。

《红楼梦》四大家族“贾史王薛”,其谐音隐喻为“家亡血史”。何时产生的没有去考究,但被研究专家和红学爱好者等几乎为所有人所接受。可现实是贾家亡了吗?曹家亡了吗?明珠家亡了吗?都没有啊!甚至有人根据此谐音隐喻,将《红楼梦》的背景定在了明朝,只是因为明朝亡了,合乎了“家亡。”因此,这个谐音隐喻恐怕解得不地道,并不一定是那么回事。

其实明白了对联中:假就是真(禛),真(禛)就是假,真(禛)假一体这个作者苦心的隐喻设计,“贾史王薛”这条主线就清晰了:不是“家亡血史”而是“假王血史”。作者所谓“字字是血,哭成此书”而又将真事隐于其中的血泪史,记录和展示的就是雍亲王胤禛继位前后,用尽心机手段,兄弟相残的血泪历史啊!也因此,《红楼梦》才字字惊心,字字血泪,才会把已经继承大统的“无为”宝座上的那个真(禛)人称为假的,细思极恐!

当然以上的结论都仅仅是分析,但是《红楼梦》研究靠的也只有合理的分析了,说得好听点叫探佚和索引,说得直白点就是“猜”。正如脂砚斋批作者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甲戌双行夹批:此是第一首标题诗。甲戌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

“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即使“假王血史”隐藏着真实的可悲可叹的历史事件,在那个“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都能被下狱杀头的“文字狱”盛行的作者年代,能解者又有几人呢?何况如今,正史不会记,野史不知情或是不敢记,到哪里去探寻真象呢,留给我们的也只有合理的“猜”了。

最后用我题《红楼梦》的一副对联作为结尾:“有惑方知其妙,非仙难领其神。”“红学”研究至今热度仍盛,只怕就因如此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