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家们发现,我们的大脑频繁应对各种...
现代科学家们发现,我们的大脑频繁应对各种信息,释放多巴胺,产生期待的感觉,这种感觉会让人上瘾(类似吸毒),虽然身体疲惫,依然不断的搜寻新的信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也发现了这各问题,他说 生命是一团欲望(期待),欲望不满足则痛苦,满足则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叔本华是如何认识欲望的呢?他发现欲望总是很难满足,从而人生大部分时候都是痛苦。欲望的基础是需求,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产生了痛苦。在大部分时间,人很难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痛苦总是伴随着人。相反,当易于获得的满足消除了人的欲望时,空虚和无聊又会接踵而来。所以,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摇摆。事实上,痛苦和无聊也就是人生的最后内容。欲望也并非依靠努力提高社会阶层就能解决。困苦乏味是平民群众的日常灾难,而空虚无聊则是上层社会的日常灾难,可以说,任何人的人生都是在痛苦和空虚中度过的。最终叔本华得出了以下结论:任何一部生活史都是痛苦史。
我们宋明理学家们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周敦颐说:无欲则虚静动直,虚静则明,明则通;动直则公,公则溥。
人如果处于无欲的状态,内心就是虚静的状态,没有期待,不去主动搜集获取信息,也就没有痛苦。我们的的一切活动都按直觉,本能进行,阳明先生称之为“良知”。
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一有着,则私也。
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即过不恋 ----曾国藩
灵命无着:就是虚静的状态,也时老子说的静虚极,守静笃
物来顺应:就是不去主动找事,不去主动找新闻,视频,来刺激大脑,不让大脑产生过多的多巴胺。做事情的时专一做一件事,不要胡思乱想,事情过去了,就忘记,过往不恋。
当内心虚静的时候,就没有痛苦,焦虑,此时天理已存,人欲已灭,安详快乐自然浮现,因为乐是心之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