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早熟食物“黑名单”大曝光,99%的孩子都在吃,赶快停下!

前段时间,晨妈跟大家聊了“性教育”的话题,评论区里不少家长同时提到了关于孩子性早熟的问题,也想让晨妈聊一聊。
说实话,现在儿童“性早熟”现象的确越来越普遍。
就目前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性早熟儿童数量高达53万多,并且还有逐步攀升的趋势,但是实际的就诊率却不到30%。
因为性早熟不像感冒发烧,父母如果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孩子少一些观察,即使出现了身体变化,家长们也想不到孩子是性早熟了。
那么,性早熟的特征有哪些?又会给孩子造成什么伤害呢?今天,晨妈就来讲讲“性早熟”那些事儿。
性早熟的特征有哪些?
性早熟指男孩9岁前、女孩8岁前身体提前发育,出现第二特征。
具体有以下几个症状:
性早熟的危害,不止影响身高
孩子身高发育一直是父母关心的话题,虽说个子高矮不代表一个人的全部,但是谁都希望自家孩子长得高点、壮点。
而性早熟就是影响孩子身高的最大杀手。
我们知道,孩子如果性早熟,也意味着他提前发育了,虽然一开始身高会窜的很快,但他的骨骼骨骺线也会提前闭合,生长周期会明显缩短。
长远来看,直接影响孩子成年后的身高。
一般来说,性早熟的孩子成人后,会比正常情况矮5~10厘米。
从这一点也可以反推出,如果孩子七八岁时,身高突然加速增长,那有可能是性早熟导致的。
除了影响身高,性早熟也有可能是肿瘤的征兆。
从数据来看,10.8%的儿童性早熟由器质性病变引起,其中一部分是肿瘤引起,也有可能是肾上腺疾病所致。
如果父母忽略了孩子的身体变化,不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会对孩子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除此之外,性早熟还会影响孩子心理健康,造成自卑心理。
因为过早地发育,孩子的体型、外表都会和同龄人不一样。
这种差异,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尤其是女孩乳房发育,男孩变声,更会让孩子陷入自卑、不安的情绪中。
这些,也有可能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下滑,甚至影响他们今后的人生。
真正让孩子性早熟的元凶,是它们
俗话说,病从口入,对于正处在发育阶段的儿童来说,想要远离性早熟,更要注意避开饮食上的“雷区”。
下面这些食物,晨妈建议父母们最好别再给孩子吃了。

1

鸡鸭脖

放假在家,一边煲剧一边啃鸭脖,想想就是一件很惬意的事,但对孩子来说,可不是如此。
我们知道,很多畜禽饲养人员,为了缩短家禽的生长周期,会在饲料中添加激素成分,而这些畜禽的颈部,就是残留催熟剂最多的部位。
之前有一个新闻案例是这样的:
一个6岁女童,因为经常和父母去饭店大吃大喝,基本上每天一个鸡腿,一个鸭脖,最后被确诊为性早熟。
更何况,央视也曾报道过,鸡鸭脖非常容易储存细菌,吃它们就等于吃细菌,因此不建议给孩子们吃。

2

油炸食品

据调查:
每周光顾洋快餐两次以上,并经常食用油炸膨化类食品的儿童,患“性早熟”的概率是普通儿童的2.5倍。
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油炸类食品的热量过高,孩子们运动又少,代谢不掉,这些热量就会转化为脂肪,引起内分泌混乱,导致性早熟。
另一个原因是食用油经过反复高温使用,会氧化变性,也会导致性早熟。

3

各类补品

一些含有花粉制剂、雪蛤、冬虫夏草、人参之类的保健品,还有燕窝等营养品,虽然它们是好东西,但并不建议给儿童长期食用。
厦门一妈妈,此前担心孩子营养不够,平时就给她吃些补品,直到某一天给孩子洗澡,发现她胸部有肿块,带去医院检查,最终同样确诊为“性早熟”。
还有一些父母,喜欢在炖汤里加些中药材,由于荤汤本身脂肪含量就高,再加上滋补养品,两者相加熬出来的汤,同样不适合经常让孩子喝。

4

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

除了食物,一些日用品也是导致孩子性早熟的元凶之一,比如:塑料制品。
像儿童玩具、塑料袋、保鲜膜、一次性餐筷等塑料制品,其中含有的双酚A、领苯二甲酸酯等塑化剂就可以通过皮肤接触进入儿童体内。
长期接触这些,孩子的内分泌功能会紊乱,从而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除了尽量减少儿童使用这些东西的频率,我们在购买的时候,也要注意材质和相关认证。
这些东西其实一直在背黑锅
除了上面这些吃的、用的,还有一些东西其实并不会导致性早熟,却一直被大家提及,背着黑锅。

1

反季水果

反季水果一直被贴上“激素”的标签,特别是猕猴桃、草莓、香蕉,更是被许多人打入黑名单。
实际上,催熟这些瓜果的激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目前在国内外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只要合理按规使用,并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国家农业农村部也早在2011年就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正名过:
指出它是用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毒性较低的一类产品。
因此,父母们不用如此担心,完全不给孩子吃这些水果哦。

2

速成鸡

提到速成鸡,绕不开的一个词还是“激素”。
的确,只需40多天就能让一只小鸡仔长大成为一只可供食用的鸡,听上去多少有点不靠谱,不安全。
但事实是,这些速成鸡都是经过严格选种,科学饲养出来的白羽肉鸡,是国家重点培养的优良鸡。
之所以生长周期短,也是其自身遗传因素所致,并非是被激素催熟出来的。

3

豆制品

我们都知道,大豆以及豆制品中含有一种类雌激素,叫“大豆异黄酮”。
但不少人往往会忽略这个“类”字,一听到雌激素,立马就将它和性早熟联系起来。
实际上,这种类雌激素因为可以发挥类雌激素和调控内源性雌激素的作用,所以也被称为植物雌激素,和我们常规认知中的雌激素压根不是一个东西。
更何况,在大豆制品中,这种类雌激素的含量也非常有限,根据监测数据显示:
我国居民食用这类食品,平均每天每人为11g,儿童因为年龄段不同,食用量也不同,但最高不超过10g。
这个数字都还没有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食用的量:17-25g。
所以,给孩子吃大豆及豆制品是不会引发性早熟的哦。
预防性早熟,并不是这个也不给孩子吃,那个也不给孩子吃,而是要合理规划饮食搭配,控制好每类食物的量,多带孩子户外锻炼,避免肥胖。
只有科学的喂养方式,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在阳光下,茁壮健康的成长!
*本期内容由妈妈手册原创,千万妈妈都在看的科学育儿手册。主编:晨妈,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品质生活理念,陪千万父母共同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