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在湖北各地设立的卫所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十分重视军备“郡县皆立卫所”现存武昌(鄂州)、竹溪、汉川、大冶、蒲圻、黄陂等县志均记载明朝时县治附近均设有演武场教习弓马骑射。

明代的兵制实行卫所军屯制。而河北及现在的京津地区是京师所在,大批军队驻守河北,并设置军屯,大部分军队的军卒就地垦种,携带家眷,世代繁衍,最终成建制的落籍到河北,成为河北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不亚于官方组织的移民。

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大将徐达、常遇春等攻克元大都――就是现在的北京)。朱元璋为巩固北征的胜利,编定军役法,从京师到郡县,设立卫所。在要害之地,一府设所,两府设卫。5600人的军队为卫,1120人为千户所,112人为百户所,50人为总旗,10人为小旗。创立了统一的卫所兵制。

湖北是明代驻军最多的地区之一。因为有明一代湖广卫所与土司交织并存,而在行政上,卫所隶属湖广都司,长官司则隶属于四川地区的贵州都司治下的贵州卫。

虽然湖广卫所分布相对较乱,但并非无章可循,大抵可以说是两点、两块、一线、一团。两点,武昌府、荆州府;两块,一是道州、桂阳州、郴州接壤广东、广西、江西的南岭地区,一是澧州西部接壤施州、永顺的汉土交杂区;一线,是明代著名的入滇通道,即自湖广辰、沅,过平溪、清浪、镇远、偏桥、兴隆五卫,接入贵州都司,这一线纯粹就是朱元璋为保障入滇通道设立的军事走廊,改日有时间可以铺开了详细说说;一团,即五开卫地区,也就是今天的黔东南州。

据史料记载,仅驻地在今武汉的武昌府就有屯守官军近十万人。还有江夏卫、武昌卫、三江口镇卫、土司15卫,嘉鱼、蒲圻、咸宁三护卫,总兵力大约20多万人。其中和真定两府设立真定卫,下属若干个千户所和百户所。

为了解决庞大的军费开支和军需物质,洪武七年(1374年)诏定屯田法,设立军屯,各个督司、卫所的士兵二分戌守,八分屯种。如承天府卫各所,共设“军屯七十有二,坐落汉江沿河一带与安陆、汉川、京山、荆门等州县,村社错设,军民杂居屯地”。

武昌府:元为武昌路。龙凤十年(1364)改置武昌府,属行省。

江夏县:倚郭。西南有金口镇、鲇鱼口镇巡司,北有浒黄洲巡司。

武昌县:东有金子矶镇巡司,县境有赤土矶镇巡司,西南有白湖镇巡司;又西南有金牛镇巡司,后废;北偏西

有三江口镇巡司,后废。

嘉鱼县:北有簰洲镇巡司、西南有石头口镇巡司。

蒲圻县:西南有羊楼巡司。

咸宁县:陈友谅徙治河北,洪武年间复徙旧治。

崇阳县:

通城县:

兴国州:元为兴国路。龙凤十年(1364)改置兴国府,属行省,洪武九年(1376)降为兴国州,改属武昌府,并省倚郭永兴县入州。东有富池镇巡司,东北有黄颡口镇巡司。

大冶县:东偏北有道士洑巡司。

通山县:东偏南有黄泥垅巡司。

汉阳府:元为直隶府。龙凤十年(1364)属行省,洪武九年(1376)降为汉阳州,改属武昌府,十三年(1380)复升为汉  阳府,寻改属河南布政司,二十四年(1391)复改属行省。  汉阳县:倚郭。洪武九年(1376)省入汉阳州,十三年(1380)复置汉阳县,仍为倚郭。东北有汉口巡司,西南有  沌口巡司,西有蔡店镇巡司,西南有新滩镇巡司;又西南有百人矶镇巡检司,后迁县境东江脑。  汉川县:洪武九年(1376)改属武昌府,十三年(1380)复改属汉阳府。北有刘家塥巡司。    黄州府:元为黄州路。龙凤十年(1364)改置黄州府,属行省;九年(1376)改属河南布政司,二十四年(1391)复改属行省。  黄冈县:倚郭。洪武初年自县南故城徙今治。西北有阳逻镇、中和镇巡司,北有团风镇巡司。  麻城县:西南有双城镇、鹅笼镇巡司,东北有虎头关巡司。  黄陂县:北有大城潭镇巡司。  黄安县:嘉靖四十二年(1563)析麻城、黄冈、黄陂三县于麻城县姜家畈置黄安县,来属黄州府。东北有双山关巡司。  蕲水县:元属蕲州路。洪武十一年(1378)直属黄州府。西南有兰溪镇巡司,县境有巴河镇巡司。  罗田县:元属蕲州路。洪武十一年(1378)直属黄州府。东北有多云镇巡司。  蕲 州:元为蕲州路。龙凤十年(1362)改置蕲州府,属行省;洪武九年(1376)降为蕲州,改属黄州府,并省倚郭蕲春县入州。西北有茅山镇巡司,东北有大同镇巡司。  广济县:崇祯末年徙治长江中之中洲,寻复徙旧治。南偏西有武家穴巡司,西南有马口镇巡司。  黄梅县:西南有新开口镇巡司,南偏东有镇江嘴镇巡司。    承天府:元为安陆直隶府。龙凤十一年(1365)属行省,洪武九年(1376)降为安陆直隶州,二十四年(1391)改属河南布政司,寻复改属布政司;嘉靖十年(1531)升为承天府。崇祯十六(1643)李自成降为扬武州。  锺祥县:倚郭。元为长寿县。洪武九年(1376)省入安陆州,嘉靖十年(1391)置锺祥县,仍为倚郭。  京山县:  潜江县:元属中兴路。嘉靖十年(1531)改属承天府。  显陵县:嘉靖十年(1531)析安陆州本辖于纯德山置显陵县,来属承天府,明末废。  荆门州:元为直隶州。龙凤十年(1364)属行省,洪武九年(1376)省倚郭长林县入州,并降州为荆门县,改属荆州府;十三年(1380)复升为荆门州,嘉靖十年(1531)改属承天府。南有建阳镇巡司,东南有新城镇巡司,北偏西有仙居口巡司,北有乐仙桥巡司。  当阳县:洪武初年徙治方城,九年(1376)改属荆州府,十年(1377)省入荆门县,十三年(1380)于旧治复置当阳县,复改属荆门州。北偏东有漳河口巡司。  沔阳州:元为沔阳直隶府。龙凤十年(1364)属行省,洪武九年(1376)降为沔阳直隶州,并省倚郭玉沙县入州;同年改属河南布政司,二十四年(1391)复改属布政司;嘉靖十年(1531)降为散州,改属承天府。东偏南有沙镇巡司,西南有茅镇巡司。  景陵县:东南有乾镇巡司。

明朝存在二百七十多年,随着时代的发展,明初的规定到中后期有了新的变化,卫所军政与州县民政两大系统也从彼此独立运行,到出现了统一的呼声和迹象,这一方面来自中央派出的巡抚、总督和科道官,他们的权力都可兼及军、民两大系统;另一方面是现实的需要,民政权力不断渗透到军事系统中。当然,直到明末民政也没有取代军政,军政系统的独立辖区和管辖权大部分还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