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往事(260):办法虽然是死扛,死扛毕竟不是办法
第二篇 盛世欢筵:权杖的游戏(52)
龙朔元年(661年)唐朝再次出兵高句丽,但这次打法不太一样:从前都是打上大半年、天一冷就撤兵,现在不搞这种半截子买卖,而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步一个脚印往前冲。
这种打法有个条件:有钱。天冷没关系、下雨也没关系,有饭吃、有衣穿就不怕。只要你舍得下大价钱维持后勤供应线,这仗就可以一直打下去。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自己这边钱是给够了,外面又有人来捣乱。北方回纥部落首领、一贯亲唐的婆闰去世,换了他儿子上台。大概想扬名立万吧,带着几个铁勒部落南下侵扰。打东北是锦上添花的活,守西北可是生死存亡的事,唐朝不得不把陆上主力、契苾何力兵团调回。虽然剩下部队还在坚持,但双线作战的负担,毕竟还是太重了。
龙朔元年九月,契苾何力撤军,剩下唐军又坚持了近半年时间。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龙朔二年二月,浿江兵团总指挥、宰相任雅相病逝于前线军中;当月,沃沮兵团五千余人与高句丽军在蛇水(朝鲜合井江)会战,大败,总指挥庞孝泰战死。这时苏定方率领的海上兵团,已包围平壤达八个月之久,接到这个消息,又遇大雪严寒,只好撤兵。
办法虽然是死扛,死扛毕竟不是办法。东西两线作战,始终是唐朝不可承受之重。
柏杨《白话资治通鉴》
战役不成功第二点原因:百济。
统观整场战役,有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辛苦打下来的百济,关键时刻为什么没派上用场?
答案很简单:这时的百济不但不是唐朝的资产,相反,还是个负担。
有一个历史规律,今天看也还适用:打仗容易维稳难。
苏定方虽然一战而灭百济,但战后维稳,始终是个麻烦事。
这个麻烦,后来因一个关键人物的出现而得到解决。
龙朔元年十二月,李治下诏讨伐高句丽的同时,下达了一道不起眼的命令:'青州刺史刘仁轨坐督海运覆船,以白衣从军自效。’
这个因办砸差事而一捋到底、从刺史贬作平民的刘仁轨,正是我们要介绍的关键人物。
刘仁轨的人生,可以说充满意外和坎坷。
他出生在隋文帝末年,跟李世民差不多年纪,青年时正赶上天下大乱。幸亏他从小爱读书,学识不错,又早早加入到唐军阵营,总算平安渡过乱世。不过他和马周一样,虽然有本事,在官场上始终不得意。混了几十年,还是县里一个公安局长(陈仓县尉,九品)。
治安历来是不好干的,打交道都是些违法乱纪的人物,刘仁轨不幸,就碰上这么个刺头。
这人叫鲁宁,是当地一个军分区司令(折冲府都尉)。折冲府主要负责府兵的训练和征调,日常民事还是由当地州县管辖。这鲁宁仗着级别高(折冲都尉一般为四品),不把地方官放在眼里,'豪纵暴横’,大概就是横行乡里的意思吧。没想到刘仁轨比他还横,警告一番无效之后,直接把他关了起来。鲁宁哪吃过这亏,当众破口大骂,刘仁轨恶向胆边生,'竟杖杀之。’
这下可惹了祸了。
鲁宁又没犯死罪,你不请示不报告,把一个司令给杀了。而且李世民刚搞完折冲府大改革,说严重点,这不是给皇上的政绩工程抹黑吗?
情况很快报到上面。'州司以闻。上怒,命斩之。犹不解,曰:“何物县尉,敢杀吾折冲!”命追至长安面诘之。’
李世民那火爆的性格,当场下令把刘仁轨给斩了,想想还不解气,什么鸟县尉,竟敢杀我的将军?把人押到长安来,我要亲自审问!刘仁轨一个基层干部,竟然享受到高级干部都不一定享受的待遇,临死也算风光一把了。
到了以后,李世民怎么审的不知道,只知道刘仁轨的表现——'辞色自若’,跟没事人一样。一句恳求的话也没有,只说:“鲁宁当百姓面侮辱我,我气不过杀的他。”
这胆气,真不是盖的!加上实打实不废话,估计李世民已经开始转变印象。这时,魏征在旁边帮腔,说皇上您知道隋朝为什么灭亡?就因为鲁宁这样的人太多,官府说话都没人听。于是情况来个大翻转:'上悦,擢仁轨为栎阳丞。’刘仁轨不但拣回一条小命,还提拔做了副县长。
没多久,他又因为敢提意见,升一级做了县长,之后调入中央,慢慢升作门下省给事中(正五品),成为一名重要岗位的中高级干部。
高宗上台,刘仁轨的命运再次迎来翻转。而这次他惹上的,是一个绝对不能惹的人物——李义府。
前面介绍过,李义府曾看上一个女囚犯,交待最高法院一个庭长(大理寺丞)毕正义给她偷偷放出来。这事遭人告发,中央派人去查,牵头办案的,正是刘仁轨。
看来在中央部委工作多年,刘仁轨不怕事的性格还是没改,管你宰相不宰相,我反正如实上报。从此,就和李义府结下了梁子。
李义府大家知道,是个睚眦必报的人。没多久,找机会把刘仁轨弄出去当了青州刺史。级别虽然升了,但从此远离皇上,收拾起来容易多了。到显庆五年(660年)唐朝发兵百济,李义府终于找到报仇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