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给上海的老建筑拍“肖像照”?
Local本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ocal本地(ID:xianbendi),作者、图片:林山,编辑:十一,原文标题:《放进时间档案的建筑标准照》,头图来自:原文作者拍摄供图
早在19世纪末,尤金·阿杰就带着沉重的大画幅相机游走在巴黎街头,拍下那时的街道、建筑、橱窗、花园等城市景观。受器材和拍摄方式所限,他的照片大都暗角严重,但那些照片却在无意间成为一座城市社会文化舞台的无声要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阿杰所拍摄的巴黎城市景观逐渐消失,这些照片经受住岁月和时光的考验,成为巴黎一个时代的最好注脚。
在当代的城市生活中,影像已经成为最大众化的媒介之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因此加强。我们每天利用不同的传播渠道分享最新的照片和视频,却很少有时间和精力真正用心观察自己所处的空间和城市。尽管如此,仍有一些摄影师如同百年前的尤金·阿杰一般,以自己的视角,用一种看似笨拙的方式记录某个地方的鲜活日常。
影像中的城市
Local本地城市影像记录系列
2017年,林山开始记录城市影像。身为建筑师的他,将镜头对准上海的老城区和老建筑,通过观察建筑景观的细节,捕捉城市历史的痕迹。他将一个又一个城市面貌,通过类型学的方式记录下来,形成一份独特的影像档案。
风格简洁统一的照片背后,藏有摄影师对历史建筑叙事性的思考。林山不仅记录现有空间内的建筑群像,也发掘它们在漫长时间中的历史印迹。在他看来,“每一张照片,都是时光的标本”。
林山:摄影师、建筑师,坐标上海
“记录时间海洋里的建筑之美”
Local本地: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吧。
林山:很荣幸接受你们的采访。我是一个在上海工作的建筑师,大学时期就喜欢摄影,2017年开始学习拍摄和记录一些城市影像,逐渐系统地构思和拍摄作品。
Local本地:日常的拍摄对象都有什么?
林山:目前日常主要拍摄城市历史街区的建筑和空间,还有老城区,例如徐汇衡复区域、外滩南京路区域、南京的颐和路附近区域等等,以及比较有活力的城市空间,例如上海的滨江公共城市空间。
黄浦区近代历史建筑肖像
徐汇历史街区的建筑
Local本地:为什么想要记录上海的近代建筑?历史建筑摄影吸引你的是什么?
林山:近代建筑应该算是上海地域性文化特色的一部分,是被标签化、符号化以及被广泛认识的部分。我拍的是人们都知道都见到过的东西,选取了一个统一的、没有被广泛看到的主体视角。
“历史建筑摄影”有一个历史的文本在那里,它本身就构成那个故事,有一个结构、风格和语言,它是建筑史的一部分,也是艺术史的一部分。
徐汇沿街的超长建筑
Local本地:这些建筑普遍建于什么时期?具有哪些设计风格?
林山:这些建筑大部分建设于1900年~1930年期间,包豪斯学校是1919年成立。建筑的风格一部分是古典希腊、古典罗马风格,一部分是折中的风格,一部分是装饰主义风格,也有一些老公寓有现代建筑风格。
Local本地:能否以具体的历史建筑为例,介绍一下它背后的故事?
林山:很难以哪个历史建筑为例,故事性最强的应该是外滩的那一排建筑。外滩的建筑可以说是古希腊式建筑的一种延伸,也是一种近现代资本市场与权力的符号化。
旧新天安堂
旧原教会公寓
旧汇中饭店大楼
海关大楼
旧怡和洋行
旧上海总会
Local本地:通过拍摄老建筑,对城市有哪些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林山:建筑是人们存在和生活过的一种证据和痕迹,通过建筑的样式、材料和细节,可以侧观到那个时期人们的审美和生活方式。
城市在不同的人类发展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形式:渔猎采摘时期,城市是零散随机的聚落空间,是微型的城市;农业文明时期,村落城镇依附农田土地,是小型的城市;商业化工业化时期,城市依附商业组织和工业生产,更加理性庞大,便捷高效,城市更加精致细分化。
石器时代的石斧是最早人类为生存而打造的工具,那时的风格是石材的、锋利的、修长美观的,现代城市其实是这个石斧的精致化延展和注解。
徐汇历史街区的建筑
Local本地:拍摄“上海最美30条街道”和“上海10条弄堂老街”时,你的选择偏好是什么?是如何规划准备的?
林山:首先是选择一种类型的历史街区去拍摄,呈现出街道上的建筑样式,然后是整个街区的建筑风貌,拍摄时和想象中会有不同的感觉。风貌的背后有着城市开发和商业形式组织的不同思路。
“上海最美30条街道”和“上海10条弄堂老街”两组照片延续了“外滩建筑系列”的表达方法,主要是拍建筑的正面,就像人的正面肖像。最开始拍了十条街道,组合在一起,后来发现越拍越有意思,就拍了三十条街道上的建筑。一般周末下午三点到六点出去拍摄,每次拍四条街道,每条街道选二三十个比较有特点的建筑,拍下这些房子的正面影像。
梦花街
蓬莱路
光启南路
嘉兴路
Local本地:拍摄过程中有什么惊喜或遗憾的地方吗?
林山:惊喜可能比较多,路过的时候可能没有太在意这些建筑,拍下来才发现原来它们是这个样子的。开窗很精致,比例很舒适,造型很典雅,线条很优美,你可以看到它的屋檐,也可以触摸到它的窗台,一个人骑车飞快掠过,一阵风把茂盛的梧桐树叶吹得哗哗作响。这些是和人有关系的,照片告诉你世间有过这样的城市场景。
Local本地:这些街道上有什么特色的建筑和民居?
林山:徐汇区比较有名的建筑有武康大楼、南昌大楼等,这些早期公寓类建筑相当于集中式居住建筑,很多用户共享城市基础设施。也有巴金故居、鲁迅故居这些历史名人的花园住宅。
上海最美30条街道系列
Local本地:弄堂里的生活气息是怎样的?有哪些难忘的店铺?
林山:豫园附近的弄堂有比较民间化、市井化的生活气息,人们最大限度地利用那些房子和空间,是比较前现代的。弄堂附近的店铺通常是周边居民服务型的小商店,是生活的一部分,没有网红店和外向型的城市服务商业。
Local本地:平时喜欢去哪些地方?扫街时遇到过什么有意思的事?
林山:今年去徐汇区的衡复区域比较多,永嘉路、岳阳路、太原路、汾阳路、湖南路,全国各地命名的道路。有时候会碰到住在附近的大叔大爷,他们看到我在拍照,很热情,会和我聊这个道路以前的名字,住过哪些民国时期的大人物,哪栋建筑以前是宋子文的,哪栋建筑以前蒋介石在那打过麻将等等,很有意思。
上海10条弄堂老街系列
Local本地:上海不同区域内的建筑和街道有什么特点?
林山:这个问题比较大了,可能说不太好。浦东是新区,现代建筑比较多,比如陆家嘴、上海中心,高楼大厦有着现代都市感。静安寺是一圈现代都市写字楼围着一个寺庙建筑群。徐汇是比较多城市绿化和林荫道路,小栋的建筑散落在花园里。杨浦虹口有少部分老弄堂,大部分是现代住宅和建筑,还有一些大学校园。
Local本地:你曾说“摄影是城市建筑研究的一种方式”。身为建筑师和摄影师,你如何看待生活的这座城市?
林山:上海的城市街道大多不是南北向的,而是有几条主动脉式的高架主干道,其他都是跟着黄浦江、苏州河和老的河浜的流式而形成的道路。以前河浜是水路,老城区的道路密布如鱼网,一些地方很适合行走。上海具有现代都市的便利性和安全感,是集合了技术和浪漫的城市,当然生活成本和工作压力也比较大。
上海徐汇街区的建筑
Local本地:“城市化和城市更新”也是你所关注的主题,在上海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城市更新空间?
林山:有几个比较好的建筑更新项目,比如龙美术馆、艺仓美术馆、民生码头改造、1933老场坊、杨浦滨江的城市更新等等,还有一些老工业建筑更新,都成为很有活力的城市空间。
上海龙美术馆
上海杨浦滨江“绿之丘”
上海民生码头
Local本地:在你的拍摄经历中,其他城市有哪些具有历史感的街区或空间?它们有什么特点?
林山:其他城市我拍过南京的颐和路老街区,有一些民国时期的老建筑,规划格局和建筑形式与徐汇区的老建筑有些相似。南京师大和东南大学的老校区的建筑,属于近代的早期校园建筑类型。最近拍了几张贵阳老城区南明河边的临河老建筑,可能是几十年前建造的,虽然每个建筑造型风格不同,但都有正面向河岸的开窗,很有意思。
南京颐和路老街区
南京颐和公馆
航拍南京
Local本地:你所感兴趣的拍摄风格是什么?会关注哪些国内外的摄影师?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作品?
林山:比较喜欢简洁表现风格的摄影作品。国外摄影师关注比较多的有奥古斯特· 桑德的《时代的面孔》,贝歇夫妇的“工业建筑类型学摄影”,国内摄影师关注比较多的是严明的《大国志》。
奥古斯特· 桑德《时代的面孔》可能是最早的类型学摄影,是一些黑白的人像,拍摄了那个时代各行各业的人。不同的着装、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体态、不同的社会属性,每个人都有一种人生,不同而平等地存在在一个时代故事里,是非常有力量的照片。
还有贝歇夫妇的作品,他们在拍摄前对工业建筑进行了大量的文本研究,比如建筑的功能和类型、建筑的建造时间等,同样功能的建筑在不同时期会有细微的不同,像是在不断进化。
贝歇夫妇 《水塔》系列
严明老师的作品比较诙谐有深意,每张照片都有一个故事。《小镇青年》可能是很多人的缩影,也是一个时期社会和民间的缩影。这些都很有社会学的想象力,都很求真。看到一件事物会再看一步背后的逻辑和故事,不仅看到一件事物有趣,也想到这个事物的结构、造成的原因、呈现方式,还想到这个事物在历史、经济和社会文化里的位置。
严明 《小镇青年》
Local本地:下一个阶段的拍摄计划是什么?
林山:还没有具体的计划,一边拍一边梳理。拍摄和编辑是一个感性和理性交织进行的过程。
上海外滩建筑群肖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ocal本地(ID:xianbendi),作者、图片:林山,编辑: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