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最后一战国军兵力10倍于我,为何仍惨败而归原因令人唏嘘!

国共最后一战:国军兵力10倍于我,为何仍惨败而归?因为犯了一个影响很大的“小错误”新中国成立以后,蒋介石虽逃往台湾,但一直在谋划“反攻大陆”的梦想,企图重回那些“吃香喝辣”的岁月。自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就不断地派兵去 东山岛 骚扰我军,可每次派出去的人都“有来无回”。因此,他的“大计”只能暂时腹死于囊中。

1952年春节一过,老蒋便开始筹划 突袭东山岛 的计划。据说,这份计划非常全面,页数长达180页。为确保突袭成功,蒋军足足做了上百次特训(特训包括集结、登陆、进攻、撤退等演习)。直至1953年,蒋军在进行最后一次演习时,总指挥 胡琏 满意地点了点头,对老蒋说:完美,绝对万无一失。既然胡琏都这么说了,老蒋也不墨迹,直接下令开战。7月15日夜,13艘军舰(载着1万多人)从金门起航,悄无声息地向福建的东山岛前进。这次行动,胡琏非常谨慎,部队开进福建区域时,他故意下令关闭军舰上的灯火和电台,兵分3个波次,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地向东山岛潜行。

16日凌晨4时,13艘军舰相继抵达东山岛附近,各部开始抢滩登陆,并发起进攻。此时,国军人数高达上万人,而我军兵力只有岛上的公安80团1000余名士兵,兵力相差太大,我军难以抵抗。然而,在我军情势万分危急之时,国军却犯了一个影响很大的“小错误”:国军上岸后,开始按照演习的“规定动作”,迅速将全岛的“电话线杆”全部砍断,可笑的是,竟然没有一个人把“电线剪断”,因为在演习时,压根就没这个动作。结局如何?整个战役期间,我军与上级的联系“畅通无阻”,救援速度奇快无比。战斗一打响, 福州军区司令员 叶飞 第一时间收到了80团的救援信号,并及时派出了 援军。由于敌众我寡,加上援军无法立马抵达,80团采取了固守待援的策略,既:先在前沿阵地阻击敌军,再撤到核心阵地,拖住敌军,等待援军的到来。

一场大战拉开了序幕,国军疯狂地向我军阵地发起冲击,80团誓死抵抗。在众多援军中,驻 漳浦旧镇 的31军272团行动最快,于上午9时抵达东山岛,并加入了战斗。 随后,28军、31军的先头团也相继抵达。一时间,我军兵力大增,双方又激战了一天,胜负未分。战至次日凌晨,31军军长 周志坚 率91师抵达东山岛,这时候,敌我兵力发生了逆转,我军完全占据了上风。当 胡琏 收到91师增援的消息时,满脸惊讶地说:不可能吧?九龙江大桥不是被我们炸毁了吗?就算共军增援,起码也需要48小时啊,怎么会这么快?胡琏自以为炸毁了九龙江大桥,就能极大地迟滞我军的救援速度,殊不知,31军仅用2小时便修好了九龙江大桥,给 胡琏 带来了一个大大的“惊喜”。当日10时,我军开始全线反击,国军渐渐不支,纷纷向海滩溃逃。

此战持续到19时,我军大获全胜,共歼敌3000余人,缴获了大量的军资。东山岛袭击战过后,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梦想彻底泡汤,从此,他再也没派出部队进攻“反攻”了。因此,这是国共双方在大陆上的最后一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