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跳出来”思想,让自己变更好
天天画图写数学题,大家不腻我都腻了,今天咱们就来写一篇散文吧。这篇要是大家爱看呢,以后我就继续写,多写点。大家要是不爱看呢,我就高兴的时候写点。
(插图是随便找的)
今天要聊的这个“跳出来”的思想,也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啦,是我自己一点点感悟(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开头先讲一则名言,关于教育的,这名言是我在一个微信文章里看到过的,不过忘了是在哪,也忘了是谁说的了(可能是某个大教育家),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就说搞教育就像是造桥,但是造桥的人熟悉了造桥方法之后,会把桥放在手中仔细端详,想办法造出最精美绝伦的桥。这就丢失了教育的本来目的。
我是这么理解的,桥的作用本来就是为了沟通两岸,这是他的实际作用,也是最初目的,可是人们把造桥的手艺学的足够好了以后就开始追求造更漂亮的桥,这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而且还会有人渐渐迷失方向,只追求桥的“精美”,忘了它是干什么用的。
教育也是这样,本来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但是教育者慢慢的会加入一些装饰的东西进去,慢慢的装饰的东西越来越多,老师也沉浸其中,觉得他造的桥是天下第一漂亮,却忘了桥是干什么用的了!这就是钻进去出不来了,也是我为啥说要有“跳出来的思想”,你觉得做一件事很好,可能是因为你已经钻进去了,所以目空一切,倾尽全力,但是这不一定就是正确的,适当的时候要跳出来看一看,才能更好的把握方向。当然我不是说“钻进去”就一定不好,搞科研的同志们还是需要有钻研的精神,只不过不要一钻就不出来,那不就是闭门造车吗?
举几个和中学老师有关的例子,之前在群里聊天有老师高喊“让学生爱上数学”,我就觉得很可笑,我不是笑老师的能力不行,我是笑他“钻进去”数学当中了。他是数学老师,所以他觉得数学在所有学科当中最为重要(相信还有很多人有同样的想法),而且还觉得自己肩负着数学振兴的使命,要让年青一代都爱数学。我觉得这就需要跳出来想一想了,你要想一想,一个初中生学几门科目,你数学只不过是众多之一,而且除了课上生活,还有课余生活,现在条件好了报几个兴趣班,或者出去爬爬山啥的,你得数学真的只是学生一天的几十分之一,你更只是学生一生的几百分之一。
我可不是让老师不负责,你能让学生学会他智力水平能学会的东西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至于爱学的优秀的学生可以重点培养,至于爱不爱的事儿,我是真的无能为力。
不说学习了,说说生活上,经常有新闻报道老师和学生闹矛盾怎样怎样,还有老师跳楼,学生跳楼等等。我觉得老师是有主要问题的,因为老师事成年成人,应该具备成年人的心态和情商。有的老师比较负责,对于违纪学生严惩不贷,除恶务尽,斩草除根,秋风落叶。而且觉得这学生我不挽救他,他就完了,这也是钻进去 了,以为老师的能力是无限的,当然确实有很多老师改变了学生的命运,但是你凭什么就认为你也可以呢?首先要有高情商,以及绝妙的教育技巧啊。当然有学生沉沦了我们还是要救的,实在救不起来也不要强求,他爸妈是干嘛吃的?
在这额外插个话题,教师要给学生家长做好榜样,怎么算是好榜样,你多花时间陪陪自己的家人孩子,有很多老师乐于奉献(我个人表示敬佩),把很多的个人时间用在班里学生身上,我是很敬佩的,但是这似乎传递了一个不好的信号,那就是老师这样做其实是在“尽全力投身工作,忽视家人”,每个学生的家长也都“尽全力投身工作,忽视家人”,这就导致,老师家孩子没人疼爱,班里50个孩子只有一个老师疼爱,平均每人享受到约五十分之一份的疼爱。
如果老师起个好头,认为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有时间多陪陪家人,学生家长也是有时间多陪陪家人孩子,那每个学生都能享受至少一份关爱。其实这也跟“跳出来”有关,不要觉得教书育人就是自己的全部,跳出来,你还有自己的的生活要过。
好了言归正传,再举一个栗子,就以画图为例,比如一道题很简单,图很好画,你就随便画画就可以了吗,你跳出来想想,可以加一些相关知识的介绍,引申探究,设计上更加精巧,是不是简单图也有高低优劣。当然你还可以再跳出来,引申太多也不一定就更好,过度的设计会不会不合时宜?一开始当老师的时候都是想着一节课尽量多讲东西,后来时间长了跳出来想想,多讲就一定好吗,再一点点的舍去一些东西。
最后总结,所谓“跳出来”,就是当你钻进到一个思维坑坑里的时候,就不能再站在原有角度思考问题,要不怎么想都是老想法。比如当数学老师,我就竭尽全力学好数学,锻炼解题能力,天天做题刷题,研究解题技巧,成了题痴,是不是可以跳出来想想,当数学老师除了数学就不需要学点别的了吗?口才要不要学?幽默要不要学?等等等要不要学?
要选取一个新的,更广阔的的角度思考,才能有提高进步。
第一次写散文,写的不好大家多担待,因为以后可能也是这个水平,不会提高了。
(以上观点仅代表作者,有不同意见可加作者交流,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虽然这公众号就我一个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