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的心已经千疮百孔,社会却还要逼你做一个“正常人“

今天刚看完《小偷家族》。

本人在日本留过学,对日本文化,日本电影擅长的是什么,非常了解。

之前看影评人说,《小偷家族》深刻,但不够精彩,这其实是一种日本文化的误解,对“精彩”两个字的片面化理解。

当时那个影评人对比了《阿甘正传》,对,《阿甘正传》确实很精彩,很深刻,但不要忘了,那是美国人拍得电影,那是美国式的故事,那是美国最推崇的东西,而全世界对哪一国的文化最推崇?那必定是美国,所以和美式“精彩”故事几乎背道而驰的《小偷家族》自然被有些人打上了不精彩的标签。

但记住,如果你的脑子里只有一种衡量标准,那注定,你的人生里会有太多的不精彩。

说回日本。

当你走在非闹区或者商店街的日本街头时,我想所有人都会有一种感觉,安静。

而《小偷家族》也体现着这种静。

东方文化讲究的内敛,日本人深得其精髓,总是有话说不出口,不愿意用话语来交心,所以日语对于某些“词汇”的表达方式也是相当的简朴,比如字幕里“聪明”一词,其实日本话直译过来,就是脑子好,日本根本没有所谓能将脑子好这件事再概括得更精炼的词儿。

但人终归只是肉体凡胎,心也是肉做的,就算再内敛,再不愿意说,面对痛苦,心中翻腾得还是一样欢实,采取对抗的手段该极端时候也得极端。

日本人也不例外。

《小偷家族》就是这样一个,对抗痛苦的故事。

小偷,这几乎是在日本很稀奇的东西,日本人似乎宁愿当流浪汉在天桥底下躺着看书,也不愿费事去偷东西(偷女性内衣不在讨论范围内)。

日本是个连台风来了,吹倒一棵树,一只猫掉井里也能来回播报一天的国家,但偷盗的新闻非常少。所以当我一次听到《小偷家族》这个名字时,觉得很奇怪,如果是一个要写底层人民的故事,这似乎不符合日本实际吧,但看了电影,我才明白,这里的偷窃,不是指的简单的盗窃财物。

里面女主有一句话,“不把店偷到倒闭就没事吧。”

这句话是在指盗窃吗?根本不是,这句话指的是社会之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

我来翻译一下,换成人与人之间就是,“不把别人逼死就没事吧,只是从别人那拿了这么点东西,有什么的?”

这一家子人,全部都是生命当中有比金钱重要许多的东西被拿走了,也可以说被偷走了。

每个人心中都是千疮百孔,徘徊在痛苦的边缘,但他们在一起时,却欢声笑语,仿佛一家人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为什么?不是因为这一家人自甘堕落,臭味相投。

而是因为他们明白,“正常人”的生活,他们已经无法再承受,因为他们自己也明白,现在的自己已经不再是“正常人”眼中的“正常人”。如果我要面对那些伤痛,如果我不想被摧垮,如果我要坚持最基本的尊严与底线,如果我要做我自己眼中的“正常人”而不是别人眼中的“正常人”。我就得撕下那些虚伪的面具,用自己的方式,来应对生活中所有的一切。

一家人捡来的小女孩也是,社会的思考方式是“正常人”的小孩就应该生活在自己父母的身边,做一个“正常”的小孩,而不会考虑这个小女孩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遭遇了什么。

一个千疮百孔的心和一个完整的心就是不一样,要求这两种心驱动的肉体,行为表现方式完全一致,不是有些强人所难吗?

其实小女孩的亲生母亲的心也是千疮百孔,可惜她想要当别人眼中的“正常人”。所以将一切扭曲和不满以及痛苦都释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她是正常人吗?也不是,但她却是普通人眼中的“正常人”。

以我对现代日本电影、现代日本文化的了解,这个国家是一个从道德观到价值观都极“端正”的法制国家,这个国家的电影也秉持着这种文化积淀,对于任何违反道德观和价值观的东西,都会以极为严正的姿态进行审判。所以从一开始,我就知道,这电影肯定是个安静的悲剧。结合我上一次看得日本电影《昼颜》,一个老公出轨,最后都得死相赎可想而知,日本电影在拍这种犯罪题材时的严酷性。

电影最终由法律抚平所有一切,大概是最能让人接受的结局了。

但最后那些警官们的虚伪以及歧视,依旧看得出,导演的用意,你用法律来制裁我的肉体,还要用歧视与揭别人伤疤的方式来给自己的立场增加正确性。

有些时候,这些所谓的“正常人”是多么的令人恶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