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臂翻译家叶廷芳逝世,曾请求尽快停止执行“独生子女条例”

晚年的叶廷芳先生

2021年9月27日,著名翻译家、诗人、作家、德语文学研究专家叶廷芳先生在北京病逝,享年85岁。

叶廷芳先生出生于浙江衢州一个偏僻的山村,7岁时便失去了母亲,而父亲患有长年肺痨,“下地干活,打猪草,放牛”,是叶廷芳的童年日常。1945年的夏天,叶廷芳因不幸跌伤,加之错误的医治,失去他的左臂。父亲对他残疾事实的懊恼与失望,化成情绪宣泄在幼小的叶廷芳身上。因为残疾,叶廷芳在报考中学时被拒,然而生来便自强、乐观、豁达的他,并没有放弃同命运的抗争。

叶廷芳告诉自己,不要因为残疾而变得自卑、孤僻甚至乖戾。他不服输,执着地获得了考中学的资格,每天都比同学早起半个小时,坚持跑步,磨炼意志;学习方面他一直保持着年级第一的优异成绩,二度高考终于被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录取。

1961年,叶廷芳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追随冯至调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德语翻译工作。196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译有《迪伦马特喜剧选》《老妇还乡》《卡夫卡文学书简》《卡夫卡信日记选》《卡夫卡随笔集》等,著有《现代艺术的探险者》《卡夫卡,现代文学之父》《现代审美意识的觉醒》《掉入世界的陌生者》《西绪弗斯的现代原型》《论悖谬》《西方现代文艺中的巴罗克基因》《德语国家短篇小说选》《德国书话》《外国名家随笔金库》《外国百篇经典散文》《外国文学名著速览》等30余部作品,此外有相当数量的散文、随笔和有关戏剧、建筑与艺术方面的评论文字。

叶廷芳历任北京大学教师,中国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世界文学》杂志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中北欧文学室主任、研究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会长。

叶廷芳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多次呼吁停止独生子女政策。2006年,他与29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提案,请求尽快停止执行“独生子女条例”引发热议,并指出独生子女政策的人文缺失。

叶廷芳先生翻译的《卡夫卡全集》

叶廷芳:请本着“科学决策”的精神重新审视独生子女政策

2009-06

人类生存始终与两种自然不能分离,一种是外在的自然,即“大自然”,一种是内在的自然,即人自身的本体自然。除了与自然的关系以外,人的内部生存环境的“原生态”是一个丰富的、复杂的、各种社会关系的综合。他不仅需要一个非血统的、亲疏不一的、广泛的人际沟通,而且更需要一个有血缘联系的、完整的伦理系统。这个系统维系着人的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一个没有了兄弟姐妹、姨表姑舅的社会是一个非自然的社会,这种伦理残缺的生存环境必然造成人文生态的破坏,继而导致人的精神变异。

变异首先从孩子身上开始。兄弟姐妹一起玩乐,欢天喜地,发自天性。这是他(她)成长环境的原生态。现在只剩下他(她)孤零零的一个人了!虽然身边有父母的疼爱,但疼爱的情感效应是慰藉,它取代不了孩子从兄弟姐妹那里获得的欢乐和教益。此外社会学家还指出,成年人在社会生活中懂得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是在儿时与兄弟姐妹的游玩中开始学会的。

独生子女父母的疼爱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另一面是溺爱,它纵容儿童天性中的慵懒与放纵。所谓“小皇帝”的称号即由此而来。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带点贬意的幽默称号被提出来后,不胫而走,几乎没有人反对。这一现象目前成了中国的一道独特人文景观。须知,这正是中国的人文生态或精神生态发生异常的严重信号。我曾询问过不少中学或大学的老师们,他们普遍反映现在的独生子女青少年不少人冷漠、自私、脆弱。现在还只是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后的第一代。可以设想,到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将会怎样呢?

至于独生子女政策导致老龄社会过早到来、“四二一家庭”结构、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许多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人口专家都反复警告过了。我还想指出的一点是,根据经济学家的测算,现行的人口政策如果继续推行下去,那么在2012年至2022年这十年内,我国18至50岁的青壮年劳动力将减少一个亿!这意味着到那时我国的社会活力将大大减弱,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势头也随之明显减退,而且必将引起社会生态的颓势和精神生态的疲软。

“独生子女”政策是基于当时人们普遍的想法:耕地只有这么多,而人口不断增长,怎么得了!人口的过快增长是需要控制的。

“人多地少”(且不说我国的土地并不少)就一定分不到饭吃吗?这一形式逻辑的思维方式和农耕社会的思维模式显然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及其自救能力,忽视了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经济运行的特点,而且也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世界上人口密度比我们大的国家或地区有的是,它们或者根本没有控制人口,或者控制力度远没有我们大,但他们的经济照样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照样不断提高。不必远看,我们周边的许多亚洲国家都是如此;我国海岛台湾省和我国大陆浙江省人口密度全国最大,但这两省的经济发展最迅速,人民生活提高得也很快。秘诀在哪里?恐怕是:他们除了自身的勤劳智慧以外,还懂得走出省界、国界去挣饭吃。近30年来,我国的人口由于惯性作用增长仍然很快,但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更快。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享受着巨大的“人口红利”!难怪,世界上没有听说有哪个国家把自己的人口当作如此巨大的包袱。殊不知,人口是国家经济的重要资源,是国家实力的根基,是国防强大的砥柱!

我们为什么不肯认真想一想,世界上那些同样面临人口压力的国家,他们都没有像我们这样做?我们为什么不好好看一看欧洲的人口形势,近半个世纪以来那里的人口数量普遍在下滑,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口增长的速度会自行慢下来,这也是自然在进行自我调节。事实上我国目前也开始出现这样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不愿结婚的青年男女,越来越多的所谓“丁克家庭”都是这一趋势的重要征象。可见对于中国人口的增长完全用不着那么恐慌。

独生子女政策是一种非科学思维的产物,它正在威胁着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精神健全和健康,必须尽快停止执行。据我所知,这也是我国大多数社会科学家、人口专家和人文学者的意见。希望有关领导乃至最高决策层能在百忙中抽出一点时间,本着“科学决策”的精神,重新审视我国计生国策中的这个核心问题。

(0)

相关推荐

  • 与卡夫卡、普鲁斯特、乔伊斯齐名,被米兰·昆德拉盛赞,140年来他为何难以“出圈”?

    1999年,在德国贝塔斯曼文学家和慕尼黑文学之家的要求下,由作家.评论家和日尔曼文学家各33人组成的评委会提交的一份20世纪最重要的德语长篇小说排名表中,<没有个性的人>以35票的得分位列 ...

  • 傅惟慈:“翻译是一种游戏”

    傅惟慈,著名文学翻译家,还自称"一个收集癖患者",在钱币收藏方面独有心得,他同时作为一位旅游和摄影爱好者,作品被行内人所称许.他的一生充满传奇.1923年生于哈尔滨,曾求学于辅仁大 ...

  • 重读塞巴尔德:在灾后余烬与历史废墟中冷冽前行 | 席地而坐

    ©<Sátántangó> <眩晕>是德国文学大师温弗里德·塞巴尔德的小说处女作,在今年迎来了国内的首次出版.本期席地而坐,我们邀请到<眩晕>的译者徐迟,同我们一起 ...

  • 杨武能谈读书“履历”

    杨武能,重庆国际交流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图书馆荣誉馆长. 中华读书报:能谈谈您的早期阅读吗?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 杨武能:小时候家庭贫寒,父母没多少文化,却给了我世间最宝贵的财富,那就是对上学读书近乎偏 ...

  • 我承认我看不懂卡佛

    我承认看不懂卡佛 若干年前,问几位文友在读什么书,都说在读卡佛,得知我居然未读过卡佛,似乎能看到他们大惊失色状,歇斯底里让我赶快去读,好像不读卡佛,我就写不了小说似的. 卡佛早听说过,不过,我对外国文 ...

  • 卡夫卡的作品已是人类记忆的一部分|博尔赫斯

    ∞<最后的对话Ⅰ>,2018En Dialogo I博尔赫斯×费拉里 著 陈东飚 译新经典文化|新星出版社卡夫卡的作品已是人类记忆的一部分<"卡夫卡可能是人类记忆的一部分& ...

  • 悼!他逝世了!享年85岁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消息,著名翻译家,德语文学研究专家,该所退休干部.研究员叶廷芳,9月27日6时因病医治无效,在京逝世,享年85岁. 记者了解到,叶廷芳毕生从事德语文学研究,也是最早将卡夫 ...

  • 叶廷芳:一个爱缪斯的人难免会痛苦

    著名翻译家,德语文学研究专家叶廷芳老师,于 2021 年 9 月 27 日 6 时因病医治无效,在京逝世,享年 85 岁. 叶廷芳老师毕生从事德语文学研究,主持翻译<卡夫卡全集>,成为国内 ...

  • 叶廷芳的先见之明

    叶廷芳先生是浙江衢州人,1936年生,小时候不幸跌伤,失去左臂.他自强不息,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1961年毕业,留校教学.1964年到中国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现社科院外文所)从事研 ...

  • 来!听衢籍著名作家叶廷芳讲讲中国最古老乐器的故事

    2018-06-03 05:45:27 来源:衢州日报 箜篌,这一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留下光辉身影的古老乐器,在千百年的时光流转中,遭遇了盛极而衰的命运--在唐代达到鼎盛,自14世纪后却不再流行,以致慢 ...

  • 中国当代戏剧的强身之道——叶廷芳先生访谈录

    (林琳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室) vs (叶廷芳  中国社科院外文所) 叶先生您好!作为最早把卡夫卡.迪伦马特介绍到中国.并加以学术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之一,您在德语文学研究领域享誉世界.除了文学,您 ...

  • 叶廷芳:我的生活哲学是追求一种审美的人生 | 逝者

    据中国社科院外文所消息,德语翻译家.卡夫卡研究专家叶廷芳因病于2021年9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9岁时,叶廷芳因为一次意外事故失去了自己的左臂.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叶廷芳将卡夫卡和迪伦马特等 ...

  • 审美叶廷芳

    叶廷芳  中国艺术报记者金涛摄于2017年 审美叶廷芳 理由 陶斯亮 好友叶廷芳在北住院时,我们夫妻二人在一个午后去看望他.那是一间不大的单人病房,光线也暗淡,依然觉得有亮色一闪:定睛看去,廷芳端庄坐 ...

  • 他是独臂战将,曾2次"光荣牺牲"平安归来,黑山狙击战浴血坚守

    晏福生1904年出身生在湖南株洲县,家里代代习武谋生,父亲是方圆十里有名的拳师,但即便是这样,家里也才刚满足温饱,到了他十二岁时生活就捉襟见肘了,这一年晏福生也只能去地主家里干活.到了十五岁时父亲离世 ...

  • 独臂少将廖政国逝世,许世友仰天长叹:为何好人不能长久?

    作者:老街巷口 开国少将廖政国少年从军,是历经抗日.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考验的一位老将.他逝世后,人们扼腕叹息,他的传奇经历流传至今. 廖政国生于河南息县,17岁时参加红军.抗战爆发前夕,他从抗大毕 ...

  • 传奇一战,对战的指挥官竟有三个是独臂

    1949年夏天,第一野战军席卷关中,军旗所向: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大西北广袤的国土,即将迎来解放.秦陇山河壮,当年鏖战急,这里,就来回顾一场兰州战役的序幕战,王震全歼青马骑兵旅. 在陕西和甘肃的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