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李振华脾胃理论治验举隅

□ 赵林灿 赵兴业 郑春艳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学临床70余年,深究岐黄之道,崇尚仲景学术思想,对脾胃理论认识有独到之处。笔者把学习李振华脾胃理论及临床经验的点滴体会分述如下。

脾胃病脾虚是本,胃实是标

  这是李振华对《黄帝内经》及仲景“脾胃学说”继承和发展。他明确提出了治疗脾胃病补益脾气的重要性,即“脾虚是本,胃实是标”。《黄帝内经》曰:“虚则太阴,实则阳明。”仲景《伤寒论》云:“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故李振华曰:“西医通过胃镜确诊的各种胃炎,属脾胃气虚者90%以上。”

  通过学医十余年的临床实践,深切体会到李振华所谈的正确性。有的医者不能正确认识这个问题,治疗脾胃病时,惯用大量的理气之品,理气太过最易损伤脾胃之气,满胀非但不除,病情反会加重。而笔者遵李振华之道,即便是满胀较重,亦不能一味理气攻伐,而是用理气药的同时,加入补益脾胃之气的党参、白术、云苓等,除胀效果较为可靠。

  患者李某某,女,62岁,2006年3月首诊。刻症:满胀,打嗝,嘈杂,胃疼15年,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数服中西药物,效果不佳,来院求治。观其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沉弦滑。辨证:湿阻脾胃,肝胃不和。治则:益气化湿疏肝和胃。方药:党参15g,白术15g,云苓18g,元胡15g,柴胡5g,香附12g,木香8g,陈皮12g,砂仁8g,白蔻仁8g,海螵蛸18g,煅瓦楞子30g,炒白芍24g,炒内金30g,甘草8g。用药3剂,诸证减轻,以此方加减用药30日,诸症悉除。2007年5月复查胃镜,未发现异常。循李振华“脾本虚证无实证,胃多实证”辨证,治愈了大量的脾胃疑难杂症,疗效极为可靠。

肝宜疏,脾宜健,胃宜和

  李振华对湿热互结的各型脾胃病,不但发展了理论而且提出了自己的独到疗法。《黄帝内经》曰:“脾湿有余,腹满食不化。”李振华说:“重视湿热互结,湿热缠绵,病理是阴阳寒热交错,重则分湿和热的偏盛,治湿当以温药和之,助脾运以化湿,清热苦寒燥湿清热,但寒凉太过易伤脾阳,热减及时加入健脾利湿之品,同时佐以疏肝理气之品,气行则湿行,湿去则热无以存。”李振华的理论,环环相扣,较为深刻的阐述了“湿热互结”的各型脾胃病;“湿热缠绵”热与湿的关系和治疗方法,体现了肝脾胃同治的原则。为此李振华提出了治疗脾胃病的“九字方针”:肝宜疏,脾宜健,胃宜和。循李振华之道,余研制了半夏建中合剂Ⅰ号、Ⅱ号。

  半夏建中合剂Ⅰ号

  药物组成:党参15g,白术15g,黄连6g,黄芩10g,大黄10g,海螵蛸10g,云苓15g,半夏12g,炒白芍24g,干姜5g,竹茹10g,炒内金30g,柴胡10g,佛手12g,甘草6g。

  主症:口干、口苦、嘈杂、满胀、大便不爽或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沉弦滑数。

  半夏建中合剂Ⅱ号

  药物组成:党参15g,白术15g,桂枝6g,炒内金20g,炒白芍15g,黄连6g,海螵蛸10g,煅瓦楞子20g,猪苓10g,泽泻15g,柴胡6g,香附12g,知母12g,陈皮12g,木香8g,甘草6g。

  主症:胃疼,满胀,早晚时有口干,口黏,嘈杂,舌质淡红,苔白腻,中间微黄。

  上两方相结合应用于各型胃炎(中医辨证为湿热互结型):热偏重者用Ⅰ号方3~8剂;脉现沉滑,舌质淡红苔白腻,中间微黄者,为湿重于热者,则用Ⅱ号方,可达“气行则湿行,湿去则热无所存”的良好效果。

  用上两方治疗“湿热互结”的脾胃病(各型胃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病历。

  患者徐某某,女,68岁。2006年8月就诊,患糜烂性胃炎12年,多方投医,时好时坏,经常胃疼、口苦、胃中嘈杂、大便不爽,观其脉象沉弦滑数,舌质红苔黄腻;复查胃镜示:糜烂性胃炎,滑动性食管裂孔疝,HP(﹢)。遂用Ⅰ号方加减:党参15g,白术15g,黄连10g,干姜3g,海螵蛸18g,黄芩15g,大黄10g,柴胡6g,佛手12g,竹茹10g,炒内金20g,甘草6g,连服6剂,诸证见轻;脉象出现沉滑,舌质淡红苔白腻,中间微黄,继用Ⅱ号方:党参15g,白术15g,黄连6g,桂枝6g,半夏15g,海螵蛸18g,煅瓦楞子30g,炒内金20g,猪苓10g,泽泻15g,炒白芍24g,竹茹8g,柴胡12g,香附12g,佛手12g,木香8g,甘草9g。

  嘱忌食甜酸辣油腻之品;用此方加减用药30日,血液化验HP(幽门螺旋杆菌)转阴,一年后胃镜复查,胃黏膜正常,HP(-)。

理气而不温燥伤阴

  李振华对“脾胃气虚,胃阴不足”的萎缩性脾胃病,有其独到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曰:“胃阴虚少见,且较难治,可见病历属慢性萎缩性胃炎为少见的难治之病,且多癌变。”李振华采取在养胃阴的基础上,加“理气而不温燥伤阴”“益气而不燥”的药物。以上原则治疗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型)疗效很好。在治疗实践中,遵李振华原则,遂用沙参麦门冬汤再加西洋参、百合等益气滋阴;加萝卜种、郁金、佛手等疏肝理气而不伤阴;慎用或不用芳香理气之品;可使脾胃之气恢复,满胀得除。应用李振华之理论及治疗经验,治愈少见难治之中医辨证胃阴不足型慢性胃炎30余例,疗效较可靠。

  患者梁某某,男,58岁,患慢性胃炎已20余年,辨证为胃阴不足型。2004年3月在某三甲医院胃镜检查发现多处黏膜白斑,胃黏膜萎缩,遂诊断为癌前病变。后来我院求治,经辨证后药用:西洋参10g,白芍15g,海螵蛸20g,麦冬15g,生山药30g,萝卜子18g,佛手12g,北沙参15g,炒内金20g,生百合18g,甘草9g。以此方加减服用4个月,服药100余剂,诸症悉除。一年后复查胃镜示:胃黏膜白斑消失,病告痊愈。2006年3月再次复查胃黏膜正常。这充分说明李振华“脾胃理论”的正确性及其在辨证、临床施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0)

相关推荐

  • 都是治疗胃炎,胃祥宁、胃康灵、胃舒宁,有啥区别?

    某天一个朋友来咨询我,说治疗胃炎的中成药五花八门,有胃祥宁颗粒.胃脘舒颗粒.胃康灵颗粒.胃康胶囊等,当场就一脸懵......,那我们应该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这几种中成药呢? 胃祥宁颗粒 胃祥宁 ...

  • 【李振华:论治胃肠病】

    【李振华:论治胃肠病】

  • 【李玉奇、路志正、何任、李振华:论治胃肠病】

    国医大师老中医论治胃肠病 一.国医大师李玉奇 辽宁中医药大学李玉奇教授擅治脾胃病,在遣方用药方面颇具特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表现在善用黄芪治脾胃,重视脾胃升降,注重存津液保胃气,强调量效关系四 ...

  •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论治妇科病经验

    李振华教授根据<黄帝内经>及相关理论,抓住"女子以血为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主健运的生理特点,确定脾失健运.脾失统摄及脾虚下陷是经.带.胎.产诸 ...

  • 李振华脾胃病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探讨

    国医大师李振华经多年实践提出了脾胃学术思想:脾本虚证,无实证,胃多实证;脾虚是气虚,甚则阳虚,脾无阴虚而胃有阴虚:脾病多湿,健脾要祛湿,利湿即所以健脾;治脾胃必须紧密联系肝;治脾兼治胃,治胃亦必兼治脾 ...

  • 『名医经验』热痹治验举隅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丁树栋 患者,男,38岁,2007年6月23日初诊. 诉:左大腿.膝关节以上肿痛10天.曾在当地诊所给予青霉素.地塞米松静滴,口服消炎痛.强的松片治疗,效果欠佳.患者平素经常 ...

  • 『名医经验』张树本主任医师应用奔豚汤临床治验举隅

    张树本主任中医师系重庆市首批市级老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师出名门,从医50余载,医道精深.学识颇丰,擅长以经方治疗内科杂证.笔者现就跟师临床中经方运用治疗奔豚气证,以示一斑. l临床资料     ...

  • 『名医经验』眩晕治验举隅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丁树栋 患者,女,58岁,2007年3月12日初诊.患者久病耳鸣头晕,近日又发,胸中烦闷,呕逆冷恶,不思饮食,身肢困重,嗜卧懒言,痰多,大便不整,小便混浊量少,脉弦滑,舌质暗 ...

  • 张文泰老中医运用中药重剂起沉疴治验举隅

    张文泰老中医,临床50余年,勤研经典,精于辨证,医术精湛,临证喜用经方治病,验之临床屡屡得心应手.现将其应用中药重剂起沉疴验案一则,介绍如下.     1核桃仁配王不留行治疗多囊肾合并肾结石 王某,男 ...

  • 张树本主任医师应用奔豚汤临床治验举隅

    张树本主任医师应用奔豚汤临床治验举隅 张树本主任中医师系重庆市首批市级老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师出名门,从医50余载,医道精深.学识颇丰,擅长以经方治疗内科杂证.笔者现就跟师临床中经方运用治疗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