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至圣先师”孔子在英文著作中,都被译作“Confucius”。当初创造这个英文单词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Confucius"本是拉丁文,后来被用至英文。16世纪,欧洲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前往遥远的东方,踏入明朝的国土,向中国人传教。他们惊讶发现当时的中国人,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受过一些教育的人,都会信奉一位2000多年“哲学家”的教诲,并把他的教诲运用到治国安邦和日常生活中。
这位西方传教士口中的“博学的伟大哲学家”就是孔子。面对孔子以及当时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以来自意大利的利玛窦神父为代表的欧洲耶稣会传教士,抱着一种尊重甚至热忱的心态去接触并学习。他们学习复杂的汉字系统,了解儒家思想和文化,并希望将这种哲学介绍给欧洲人。在将古代儒家经典著作翻译成欧洲各种语言时,难免要创造一个词来指代儒家的“至圣先师”孔子。
当时罗马天主教会的“官方语言”是继承自罗马帝国的拉丁语,拉丁语以前在欧洲的文化界和学术界,一直都是各国通用的语言。利玛窦在翻译孔子的名字时,选取了当时中国人对他较为流行的一个称呼“孔夫子”,然后音译成“Confuci”。在拉丁语中,一个名词有“阴性”、“阳性”和“中性”之分。一般“阳性”名词,特别是人名,都会以“-us”结尾,所以孔子的拉丁文名最终就定为“Confucius”。在所有的欧洲语言中,孔子的名字都来自于拉丁文的Confucius,其中英语、法语中依旧沿用Confucius的拼写。而在另一些语言中,Confucius根据这些语言词汇的拼写和发音规律有所变化,如德语中的Konfuzius,义大利语和西班牙语中的Confucio,瑞典语中的Konfucius,波兰语中的Konfucjusz,以及俄语中的ΚοHфyций(Konfucij)。事实上,明清时期的欧洲耶稣会传教士还将中国历史上很多重要人物的名字译成专属的拉丁文,如孟子的拉丁文名字Mencius,这个名字更曾在被译回中文时,被误解为一个叫“门修斯”的人。另外,明清时期不少皇帝都有专门的拉丁文名字,如明朝天启皇帝Thienkius,崇祯皇帝Zungchinius,以及清朝顺治皇帝Sungte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