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不可不读的经典!

《周易》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是上古人类文明流传到今的各门学科的总源,几千年来,一直被奉为群经之首。结合历史文化研究《周易》,就会感到中华历史之久远,中华传统文化之博大。

世界上很多文明都曾记载,史前发生过类似地震、洪水之类的天灾,并造成了人类文明的断裂,中华文明同样也是这样的情况。《周易》源于上古伏羲,而伏羲距今约有八千年至一万年。到过甘肃天水的人都知道,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有了“河图”、“洛书”之说,这早于中原文化关于易学的文字记载有两、三千年之久。这就是中华文明神秘的“断裂期”。

凡是去过四川“三星堆”的人都惊异地发现,早在4950年前的时候,我国的四川就有人类社会、经济的惊奇发展,那时人们造出了千里眼、顺风耳的铜像,打造了精美腾龙图案的薄薄的金箔,还有至今都弄不清用途的殿堂装饰。随考古的发掘,人类文明史实际上在前移中,而有文字及复杂理论的《周易》告诉我们,这历史确应前移,不然,很难理解大量的对天象、地理、人文变化的记载和对人类智慧的总结,其经济的和社会的基础是什么。这方面,很多专家对《周易》思维的整体性、创造性联想及分而变循环等研究,对人们颇有启发,给人从具体到整体,从形象到抽象比较系统的引导。

中华上古人类记事和创造文明,肯定有一个我们没有了解、且在今天不能完全认识的过程,而中国古代重要经典《周易》(亦称《易经》),无论其形式还是内容,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都堪称是一部奇书。这就是我们对上古时期,人类文明发展应以重新认识的根据。从狭义言,《易经》是一部占筮书,《易传》是一部哲学书,《周易》则是汉代将“经“、“传“合为一体的产物。《周易》具有占筮、哲学、史学、科学等多层面的性质和成份。据有关专家统计,自《易经》诞生以来,对《周易》注释和解析的书籍,已超过三千多种,比对其他中国传统经典注释和解析的总和还要多。汉代以来,随着《周易》跃居群经之首并被作为儒、道、佛三家共同认可的经典,历代著名学者,不管属于儒家、道家、佛家,都受到《周易》强有力的吸引,似有不谈《周易》,不足以称高雅之势。即使到现代,在中国学术领域,许多学者对于《周易》研究的热忱从未减退。在许多人文学者借助《周易》研究与古人对话的同时,不少自然科学工作者也加入了这种对话的行列。在现时代,对《周易》重视和学习研究的热潮,在东西方文化既冲突又融合的进程中所早已越出中国的国界,不仅在汉字文化圈的中国邻国诸如日本、朝鲜、新加坡等国越来越受到青睬,而且在西方诸国如英、德、法、美等国家,自菜布尼兹盛赞《周易》以来,也日益受到重视,引起世人广泛的兴趣,引来不同层次的文化研究者寻东方文化的源头,从多方角度对《周易》进行研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