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超万只!麋鹿回归祖国36周年,史诗级大片将全面上线

今年是国宝麋鹿回归祖国36周年。9月26日,大兴区在南海子麋鹿苑举办第四届北京(国际)麋鹿文化大会。目前,我国已建立了83处迁地保护种群,麋鹿数量达1万余只,并率先在湖北石首、湖南东洞庭湖成功实现野化,野生数量已超过4千只。

中国麋鹿重引进项目被公认为世界138个物种重引进项目中最成功的15个之一。在本次大会上,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英国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马敬能等专家学者,都在视频致辞中高度赞扬了我国麋鹿保护工作的成果。“为全球范围内其他濒临灭绝的物种的保护提供了借鉴。” 伊丽莎白·穆雷玛说。

“麋鹿是典型的湿地物种,在保护生物学中,我们将其视为自然保护的旗舰物种。”北京麋鹿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白加德说,经过实地考察、评估,大兴区与山西大同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将从南海子麋鹿苑输送10只麋鹿,在永定河上游桑干河湿地建设麋鹿栖息地。相关负责人表示,桑干河湿地占地7万多亩,已经记录到候鸟一百多种,麋鹿的到来有望帮助当地涵养水源、提升生物多样性。

麋鹿保护之所以受人关注,不仅因为它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更因为它传奇的经历。麋鹿有数百万年的生命历史,是堪与大熊猫媲美的珍稀野生动物。白加德说,麋鹿一直是北京城的“土著居民”,1900年前后,我国最后一批麋鹿灭绝前,北京南海子是它最后的栖息之所。1985年,22只麋鹿从欧洲东归回国之时,南海子也是它最初的家园。一个多世纪以来,麋鹿演绎了从本土灭绝到重引进,再到种群复兴,又成功实现迁地保护的沧桑历程

系列纪录片《麋鹿东归》也在大会上进行了精彩点映。该片分为6集,从策划到拍摄剪辑完成历时3年,取景于北京大兴南海子、江苏大丰、湖北石首三处麋鹿保护栖息地,并搜集大量国内外珍贵史料,真实记录了麋鹿在我国的生存环境、繁衍情况,以及相关工作人员日常的研究和保护工作。《麋鹿东归》全片将陆续在腾讯视频、爱奇艺、哔哩哔哩、抖音、微博等平台全面上线。

作为第一次荣登世界顶级期刊《Science》的麋鹿保护成果论文,《跨过灭绝边缘的麋鹿》也将拍摄同名纪录片,从专业的角度向国内外介绍中国麋鹿回归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该片计划拍摄8-10集,每集50分钟,通过跟踪拍摄多个保护区的麋鹿种群,对我国的麋鹿保护工作进行一次全景式的展现。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83处迁地保护种群,麋鹿数量达1万余只,暂无灭绝之虞,但现有种群近交系数高,种群杂合度低,遗传多样性严重衰退。如何提高麋鹿的遗传多样性,是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接下来的重点研究方向,除了已经建立的麋鹿健康评价指标数据库和麋鹿栖息地评估体系用于重塑或恢复麋鹿适应野生环境的行为,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还在本次大会上发布了《麋鹿的饲养管理标准》,该标准经过4年时间制定,目前已在北京动物学会网站发布,计划于今年10月1日起在麋鹿饲养管理的相关单位全面实施,帮助改善麋鹿的饲养和管理

科普小知识

麋鹿为何长成“四不像”

麋鹿因为角似鹿而非鹿,脸似马而非马,蹄似牛而非牛,尾似驴而非驴,又得名“四不像”。麋鹿苑工作人员宋苑介绍,之所以麋鹿会有这几个特点,是因为它生活在平原湿地里。

角似鹿而非鹿。梅花鹿和马鹿的鹿角眉叉都是向前长,而麋鹿的角是向后长,观其角型,麋鹿的角整体是向后向外生长,这也导致了麋鹿的角是所有鹿科动物里唯一一种可以倒置立在一个平面上的。究其原因,是因为湿地多蒿草,如果它的角也像马鹿梅花鹿一样向前分叉,向前走时湿地的蒿草就会轻易得缠住眉叉,导致麋鹿无法前行。反之,向后分叉的角,不仅不会妨碍麋鹿前行,还会帮助它在蒿草里开出道路奋勇向前。

脸似马而非马。麋鹿眼睛到口鼻之间的距离有些长,是因为它爱吃水草。在它低头吃水草时,眼睛到口鼻之间的距离长了,眼睛才能及时看到周围的猛兽或猎人。如果距离短,很可能因为不能及时察觉到危险而丧命。

蹄似牛而非牛。麋鹿生活在湿地,经常要在泥泞地里行走,所以,它们的蹄子又厚又宽,可以帮助它们走得更平稳。此外,麋鹿的两瓣蹄子中间有皮腱膜,这个皮腱膜有点类似鸭子脚上的蹼,可以帮助麋鹿很好的在水里游泳。湖南省的野生麋鹿种群,当年就是从一江之隔的湖北省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横渡长江游泳过去的。

尾似驴而非驴。麋鹿的尾巴是所有鹿科动物里最长的,从形状和长度上看的确很像驴的尾巴。这是因为它生活的湿地夏天多蚊蝇,麋鹿的臀部也是它身上毛发最稀少的部位,所以,它需要不停的甩动尾巴来驱赶蚊蝇,以防被叮咬。

(0)

相关推荐